APP下载

高原蝇蛆病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分析

2021-12-13薛梅

婚育与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整体护理护理效果

薛梅

【摘 要】目的:探讨高原蝇蛆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蝇蛆病的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实施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研究对象分析发病原因并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分析发病原因后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后患者治疗效果中的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中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蝇蛆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了解疾病的护理重点,开展整体护理措施,能够辅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心理状态的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蝇蛆病;原因;整体护理;护理效果

蝇蛆病是因蝇类幼虫在人体的组织以不同方式寄存后所产生的一系列不适的临床症状,其中蝇蛆病临床较少见,在诊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现象,蝇蛆病的临床危害不是单纯的使患者的病变部位产生危害,更严重的是会导致心脑血管类的疾病,而且临床症状表现较为突出。蝇蛆病是由纹皮蝇和牛皮蝇的一龄幼虫引起,其他幼虫比如绿蝇以及金蝇幼虫所导致,当幼虫进入患者的身体内寄生在组织上就会导致[1,2]。临床上蝇蛆病根据寄生在患者的不同部位可以分为蝇蛆皮肤病、蝇蛆眼病、鼻、耳、咽以及口腔蝇蛆病。蝇蛆病是高原地区的牧民发病率较高,而寄生虫的位置以鼻腔为主,本文针对高原蝇蛆病的患者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实施整体护理后临床效果突出,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蝇蛆病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年龄3岁~12岁,平均年龄(19.2±3.2)岁。观察组20例,年龄5岁~14岁,平均年龄(21.1±2.8)岁,对比临床患者的一般信息相似(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两组研究对象相同的临床治疗,对照组研究对象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研究对象分析蝇蛆病发生的原因后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蝇蛆病在人类发病较少,患者及家长对此病的认识不足,一旦出现症状,会引起心理不适症状,会产生心理压力大以及情绪紧张等状态。因此护士主动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能够正确的面对疾病。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此病的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向病人列举此类疾病的典型症状,以及治疗效果,使患者产生治疗的信心。尤其对患者有鼻出血症状时,内心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慌感,因此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能够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为预后做心理保障。在治疗过程中取出虫卵会导致患者紧张,因此提高患者的心理建设基础。

1.2.2 疾病护理 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主动询问患者的症状,患者如果感受到面部有蚁行感,护理人员应主动告知医师,对患者的蛆虫进行清理。注意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鼻出血现象,如果发现出血的临床症状,需要针对出血的量和性质进行观察,并配合医生对患者的鼻腔做止血气囊填塞做有效的止血。向患者告知在使用止血气囊后会发生鼻后部的滑落现象,从而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因此加强止血气囊的有效固定方法,能够保证止血期间的使用安全性。

1.2.3 环境护理 保持患者的病房的清洁舒适,每日对病房做消毒处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将蝇蛆病的患者与其他住院的患者分开居住管理,所有患者使用的生活物品以及医疗器具均要专人专用,生活垃圾需要严格处理,将使用的餐具等每天煮沸消毒使用一次;对患者有鼻腔分娩物的需要使用专门的垃圾袋收集,并采取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对接触患者前后做好手卫生,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症状。护理人员严格要求患者不能在走廊隨意走动,以免发生院内感染症状,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方式和态度,降低所有要求背后的心理负担。

1.2.4 虫卵清理护理 蝇蛆病的主要治疗和护理目的就是将寄生于患者体内的虫卵被彻底的清除,鼻腔是人体适合蝇蛆居住和繁殖的环境,鼻腔的温湿度能够使蛆卵更好的生存。一般来讲一条蝇蛆每天会孵化出10条虫卵,因此每天要对患者的鼻腔进行3次鼻窦及鼻腔内的蛆虫清理。

1.2.5 协助医生治疗 配合医生对患者的鼻腔鼻内窦部位的蛆虫以及腐肉做清理,护理人员详细地与患者解释,使患者能够配合,告知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协助患者闻有气味的药品(中药皂角和细辛伴白酒调成),每次闻吸在30分钟以上,每天闻吸4次~5次。能够刺激蛆虫自行爬出。

1.2.6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瞳孔以及视力进行检查,观察鼻腔有无分泌物、是否出现鼻出血以及脑脊液鼻漏现象,询问患者有无蛆虫爬出的感觉。如患者咳嗽是否有蛆虫咳出症状。观察有无呼吸衰竭和神经功能症状改变等现象。

1.2.7 健康教育

1.2.7.1 生活习惯健康教育 导致蝇蛆病发病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生活习惯不洁以及不良环境导致,改善患者居家的生活卫生习惯,将控制蝇蛆病的关键手段和措施告知家属。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保持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作用,杜绝患者不良卫生习惯,告知患者及家属勤更换衣物、勤洗澡,对衣物进行煮沸消毒处理,手指甲不宜过长,勤修剪,注意手部卫生,防止蛆虫由口进入。向患者主动讲解健康知识,使患者能够保证安全饮食以及用水条件,避免饮用水中有蝇蛆虫卵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2.7.2 疾病治疗健康教育 有关资料研究表示在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不良的挖鼻孔的习惯,因此是导致蝇蛆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因鼻腔环境温湿度适合,蛆卵需要长期居住在恒温潮湿的环境中,如果此病患者发生鼻窦炎并无治疗,会加重蝇蛆虫在鼻腔内的生存与繁殖,最终导致蝇蛆病。对成人而言保持鼻腔清洁的观念较强,但是儿童对鼻腔清洁意识较差,家长也不重视孩子的卫生习惯,就导致蝇蛆病的发生。

1.2.7.3 家庭健康教育 社区定期开展蝇蛆病的的健康知识讲座,对社区人群做蝇蛆病的防治工作,一般发生蝇蛆病的因素有几方面:第一要保持环境干净与整洁,蝇蛆病的产生与居住环境有一定不可分割的关系,比如潮湿、食物腐败。蛆卵在腐败的食物上有超强的繁殖和活跃性,因此告知家庭改善居住的环境,注重卫生健康,对腐败的食物及时处理。第二,家庭环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防止蝇虫飞入,对室内做到驱蝇、防蝇的处理;第三,确保患者平日居住环境清洁,注意房间内的空气清新。

1.3 评估标准

1.3.1评估不良心理情绪 主要采用焦虑(SAS)自评量表以及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每项分值总分为100分,分值>30分证明有焦虑及抑郁情绪,分值越高焦虑及抑郁越严重。

1.3.2 对比疾病了解情况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疾病了解情况,其中包括保健知识评分、行为习惯评分主观意识,满分均为100分。

1.3.3 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按照等级可分为轻度疼痛(可忍受,不会对生活和睡眠造成影响)、中度疼痛(持续性疼痛,不会对生活产生影响,但睡眠会受到影响)、重度疼痛(剧烈疼痛,生活和睡眠受到严重影响)。

1.3.4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方面采取纪检侦查科的满意度调查表,使用扫二维码形式调查,满分100分,非常满意是指评分在80分~100分:满意是指评分在60分~80分:不满意是指评分<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 可见观察组护理后各种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健康知识掌握评分

观察组对象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

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重度疼痛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蝇蛆病多发于我国青海、内蒙古、西藏以及新疆等地的牧区生活的人,只要与牛羊牲畜接触后有可能患有此病。蝇蛆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焦虑与恐惧情况,配合各项治疗。近些年蝇蛆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有效地恢复健康,同时降低公共健康危害性[3,4]。

人类蝇蛆病在临床人类发病较少,据相关报道显示,由于蝇蛆幼虫寄生的器官和部位不同,因此分为皮下组织蝇蛆病,肠道组织蝇蛆病以及五官蝇蛆病等[5,6]。导致蝇蛆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人畜共同生活、无有效的防蝇灭蝇的处理。本文研究可见,观察组研究对象分析发病原因后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后患者治疗效果中的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中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并且在疼痛程度上比较观察组患者中的疼痛程度显著好与对照组,组间数据均存在差异性(P<0.05)。

综上,针对蝇蛆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了解疾病的护理重点,开展整体护理措施,能够辅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心理状态的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天蓉,杨汉忠.蝇蛆病17例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專业),2018,24(11):723-724.

[2] 曹小丽,桑拥花,杨娅丽.2003年—2013年我国291例人体蝇蛆病病例综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8(14):36-37.

[3] 刘孝关,高利红,舒敏.10例儿童蝇蛆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8,9(10):28-29.

[4] 姚鹏飞,孙杨,张鹏江.非洲疖肿型嗜人瘤蝇蛆病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J].中国热带医学,2020,7(11):201-202.

[5] 刘德海,王泽,于鑫玮.伴牙周病口腔蝇蛆病病案报告1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9,4(14):281-282.

[6] 付永.青海4种皮蝇蛆病病原分类及差异蛋白组学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整体护理护理效果
整体护理在口腔种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