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语传播的样态嬗变及价值呈现

2021-12-13袁媛

传媒 2021年22期
关键词:样态语境口语

袁媛

从口语传播到印刷文字,从电子媒介到移动互联,不同时代下的核心媒介在发生改变,继而在技术主导下带来了信息传播格局与模式的变化。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借由新旧传播模式共同建构起了新的传播格局,其中前数字传播时代所流传下来的传播经验与文化依旧在当下得到延续发展,并在社交媒体土壤培育下衍生出新的业态。人与人之间的基础交流手段,数字文化时代的口语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即交互界面能够触发更多的主体,而口语以其整合性特征推动了不同主体间的多维互动。这种交互模式不仅存在于现实的主体之间,能够增加社会互动,同时可以跨越真实和虚拟的界限,拓展了口语传播的达意空间。由王媛所著的《社交媒体时代口语传播的交互性研究》一书以口语传播的交互性为切入点,研究其现实样态、本质特征、外因逻辑、内因呈现以及社会影响。

社交媒体中口语传播交互性的样态特征。社交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路径,使用户掌握了传播话语权,并在信息传播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较于过去单向性、权威性的口语传播,社交媒体平台的口语传播呈现出了口语直播、音频语音和碎片语言这三种样态特征。无论是直播中兼顾场景交互的口语表达,还是形态相对完整的音频语音,或是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上有时限要求的口语交流,三種形式的口语都能彰显语音语调的音乐美,口语自身的灵活性与感染力,以及口语背后的人文属性和文化内涵。除此之外,社交媒体的显著体征之一就是将现实可感的真实场景移植到虚拟的终端平台,而社交媒体中口语传播的交互性也体现在对真实和虚拟的贯通上。用户在社交媒体上使用口语交流时,通过口语贯通了线上和线下关系,这既作用于现实空间,加深个体间的联系,也作用于人机互动和人机协同的传播关系,进而构建出了新的传播业态。

口语传播交互性的嬗变成因。口语传播跨越了漫长的历史,在新媒体语境下创造了新的沟通情境。依托于互联网,口语传播的交互性产生了新样态,其本质特征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从公共传播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交媒体时代口语传播的交互性是即时交互的、面向多主体间的符号互动,融合了日常用语和电子口语,推动了口语传播从秩序性走向多主体多变相的形态转型,进一步体现了感官统合以及整合互动。该书立足于语言学对口语传播的内因进行研究,包括话语、语态和语法三个维度。话语掌控口语传播的符号逻辑,话语是口语传播的内容资源。语态因素更关心口语表达场景和传受双方的听觉体验。语法规制口语传播的对话规则和互动语言的交换结构。外因层面,作者从传播语境、文本语境和语境还原论三个层面探讨了其外因逻辑。该书将传播语境视为进阶节点,探讨了口语传播中的平权主体归宿、场景交互和协同生产等问题。文本语境为制约条件,强调了口语传播的修辞特征和话语框架。将语境还原论视为归结原点,语言不能脱离言辞内语境,声音、图像、文字共同形成了多模态语篇。

社交媒体中口语传播交互性的价值构建。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与繁荣,社交媒体用户已然成为核心群体。用户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口语传播,不仅在于口语传播能够改善人际关系,还可以增强人际关系的黏性。互联网赋予了用户口语传播的权力,社交媒体则创造了新的符号互动空间,这既有助于充分展现口语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能够促进网络化口语符号生产新的传播秩序和传播规则。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可供性,当前口语传播的交互性功能得以发挥较大作用。具体而言,在身体缺席的情况下,社交媒体的口语传播通过多种实践形态加强了用户进行在线人际交流的欲望,满足用户公共领域内的即时交互,在人与社会之间建立了新的连接方式。

全书紧紧围绕口语这一最古老的传播方式,对社交媒体时代口语传播的交互性问题进行了全面阐释,不仅在理论层面有助于梳理口语传播的历史、现实意义,同时也对思考互联网时代口语传播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样态语境口语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