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至县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13任景叶
任景叶
周至县位于关中平原西南部,属于西安市远郊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67万,其中辖1个街办,19个镇,全县耕地面积69.3万亩,其中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25万亩,全年水果面积30.57万亩,全年苗木花卉面积18.32万亩,全年蔬菜面积8.86万亩。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公民和法人法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资市场全面放开,农业行政执法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体制不健全、性质多样化、职能不明确、执法无经费等难点。
1 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主要做法
周至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是西安市区县最早成立执法单位,授周至县农业局委托负责本辖区内种子、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畜禽和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对辖区内农作物种子、种畜禽、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对农业机械产品、农业机械化作业和农业机械维修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等工作。总体来看,综合执法改革以来,周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农业执法成果显著,各中队农业执法工作初见成效。
抓落实,做好投诉、案件办理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严把落实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各中队接到投诉后,高度重视,立说立行,该立案的立案,该处罚的处罚,群众反复投诉、举报上访的情况明显减少。
促宣传,营造知法、守法良好氛围以3·15为契机,进行法律法规宣传。走上街头,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展览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接受法律咨询等方式进行法制宣传,帮助群众提高法律意识。利用各种媒体,普及农资识假常识。不断增强农民和其他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意识,及时宣传工作进展,为农业执法工作營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治源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从源头治理,联合市农业局,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开展农资打假活动,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联合农业局,对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定期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强化源头治理,狠抓专项整治,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等措施,全面开展农资打假活动,进一步规范农资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提能力,加强执法业务学习。参加上级培训,提高法律水平。就《新农药管理条例》、农业执法培训等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提高农业行政执法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应用能力,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 当前周至农业执法存在的问题
虽然,周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其他区市及群众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执法经费严重不足。农业执法工作面临“三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案件错综复杂,执法办案费用必不可少,农业执法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导致农业执法市场检查专项整治,交通通讯、办公条件滞后等,取证设备,执法手段滞后,工作效率相对较差,阻碍周至县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更好开展。
农业执法阻力大。周至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业经营活动单位非常多,遍及全县各镇,甚至在村社也遍布,执法环境复杂多变,管理上还存在盲区,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
法律知识欠缺,办案经验有待提高。现有农业执法人员绝大多数原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大多的执法人员没有办案经验,正处于摸索、学习阶段,对农业法律知识并不熟悉,专业不对口,接受、领悟法律知识有一定困难,在处理投诉、办理案件能力明显欠缺。
3 加强农业执法的工作建议
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周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要加快建立专业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提升农业执法能力,不断强化农业执法保障,切实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多措并举,提高办案能力。通过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农业执法队伍业务水平,规范执法行为,建设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农业执法队伍。
加大执法投入,改善硬件。加大对执法经费的投入,改善执法条件,保障执法检查、人员培训和行政执法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
4 结束语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行政执法工作的支持,为了提高执法效率与质量,相关部门应积极健全和完善执法程序、制度规定、岗位职责、执法者也从自身出发,主动参与培训等活动,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在执法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