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视角英语情态词的动力分析
2021-12-13位春华
位春华 娄 琦
一、引言
情态最常见的功能是表达说话者的态度、评价或认知立场,由于研究领域和流派的不同,学者们对情态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情态是指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而不是命题,它反映了说话者对命题的修饰,包括意图、情感、评价、时态和方面、否定等。
情态是指说话人是在表达自己的判断或是在做出预测[1]292。
泰尔米提出动力图式分析模式,打开了情态研究的另一个视角[2]。动力图式(FD)又叫做动力意向,对情态表达的基本动力图式的解释如图1所示:
图1 基本动力图式
图中圆代表动力体,矩形代表阻力体,箭头代表运动趋势,黑点代表的是静止趋势,减号代表作用力度弱,加号则代表作用力度强。
本文主要结合认知语法的FD和SFG的情态量值,对英语情态词must, shall, will, can, may进行分析,不仅呈现情态词的内部运行机制,使其理解更加直观,而且对情态词的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理论背景
(一) 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情态观
在认知领域,情态被认为是信息的加工过程。Talmy建立了动力图式。他从语义的角度论述了情态动词,认为情态动词在句法范畴上体现了力动态。在情态句中,主语通常是施力者,受力者是隐含的意思。根据语义,不同的情态词所表达的力相对不同。
胡壮麟对认知情态也有介绍。“概念功能中的经验意义才是认知意义”。关于认知情态,“人际元功能的情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认知情态和非认知情态”[1]45-50。前者属于参与者意向的和个人的,后者属于非个人意向的。
(二)功能语法视角下的情态观
情态是系统功能语法中实现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表达了语言使用者对事物的评估和不确定性。韩礼德[3]认为情态表示言者对事物的衡量和不确定性。言者传达的是“建议”或“陈述”。他把情态与极性联系起来,认为情态是介于“是”与“否”之间的意义的中间状态,即肯定意义与否定意义之间的区域。还把情态分为情态化和意态两大类。并根据命题的义务性或经常性程度,提议的义务性或倾向性程度将情态分为高值、中值和低值情态。
在对情态进行论述时,李战子曾表明“人际元功能关注的是篇章作者和篇章意图中读者的互动关系,即说话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并影响听者的态度和行为[4]。”
韩力和张德禄[5]从功能语法的角度研究情态观时,分别对功能的狭义情态和广义情态这两个方面作了论述。狭义上的情态“指说话人对谈论之事的判断,涉及命题句中颇有可能或不可能的‘概率’,或是提议句中强烈要求或温和要求的‘义务’当说话人对谈论之事的有效性进行评判、或邀请听话人进行评判时,情态系统就形成一个不确定地带”。广义上的情态既包括归一度,又包含位于两极间的过渡等级。既包括“是”或“否”,又包含“也许、可能、或许、应该”等中间地带的词。
本文将结合情态量值和FD,对英语情态词的内部动力进行分析。
三、情态词的动力分析
物理上的力必须有两个实体,即施力体和受力体。自然界中物体相互作用的这种模式也可以用来解释语言现象,语言上的动力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即认知上的相互作用。泰尔米基于力学,提出了凡是语言表达,都存在语言力度。而本文将结合其图式模型,对情态词的表达动力进行探究。
用动力图式表示语义力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句中出现语义力度弱的相关情态,其表示力度较弱,当出现语义力度较强情态词时,其表示力才强,例如:
1.He may go to the restaurant.(道义情态)
2.Some fish can jump out of the water.(动力情态)
may, can, will, should, must一直是情态研究的主要对象。本文将对这些情态动词的表达力度进行分析。情态词的表达力度就是从certainty到probably再到possibly的过程,通过以下几个例子,可以体会到各类情态词的不同表达力。
3.He may go to the restaurant.
4.He will go to the restaurant.
5.He must go to the restaurant.
对于上述事件的不同情态描述,听话人很容易能判断出说话人的情态意义,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说话人的语气从不确定逐渐上升到了确定。情态词容易造成伪命题,如It may be rain 这句话的意思是“可能会下雨”,但也能理解为“可能不会下雨”,这样就会在听话人大脑里形成一场较量,到底是会下雨?还是不会下雨?如果用力图式来表示,如图2所示,就会出现发力体和阻力体的较量,显然这是由于may的表达力不强引起的拉锯战。
图2 It may be rain 基本作用力图式
情态值再高的情态词,其表达出来的实际意义都带有不确定性,上例中态度最确定的must表达的话语。其态度和确定程度不如去掉must的话语坚定。未添加情态词的话语描述的是事实,添加情态词后,就带有推测性和可能性。
在话语中,由于高值情态词must的语义表达力强(++),在动力图式中用2个向右的箭头表示;shall的情态表达力较之稍弱一些(+),在动力图式中用1个向右的箭头表示;will的情态表达力处于中间值( · ),在动力图式中用零箭头(即不用箭头)表示;can作为低值情态词,情态表达力比较弱,用反向的1个箭头表示(-);may的情态表达力最弱(- -),用反向的2个箭头表示。具体图式如下图所示:
图3 情态词动力强度及趋向图
使用情态词must的时候,在我们的大脑中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动力图式,即施力体动力很强,受力体的阻力很弱,动力趋势是趋向右方的双箭头运动趋势,命题成立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把must换成动力最小的may,在我们的大脑中就会形成另一种相反动力图式,即施力体动力不足,而受力体阻力非常强,动力趋势是趋向左方的双箭头运动趋势,命题成立的可能性极小。如果把情态词换成will,其动力表达则比较中立。
通过对不同量值的情态词表达力度进行图式分析,不但使其语义表达显得更加直观,而且对英语教学也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四、动力值的强度
结合情态词的量值、动力图式对情态动词进行分析,从认知上降低英语基本情态词的学习难度,使相关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其中,must为高值情态,表达动力最强;shall和will为中值情态,然而shall在话语中的表达力比will强一些,例如A.He shall go to the library. B.He will go to the library.前者的意思是“他会去图书馆”,后者的意思是“他将要去图书馆”,句A明显比句B的可能性大,语义力更强。Can和may属于低值情态词,但may 的语义表达力明显比can弱,所以其表达动力最弱。这样基于高、中和低值三种情态量值等级,根据语义,将基本情态词的表达动力进一步细化为五种强度,使其掌握和运用变得更加清晰,对英语情态词的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五、结语
情态一直是语言领域研究的重点。但其相关研究多从形式语法和功能语法出发,其他视角虽有涉及,但数量甚微。而动力图式是属于认知语义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主要就是分析力和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施力体和受力体形成一种二者相互抗衡的动态。英语情态词的表达力在话语分析中恰恰具备这种条件,能运用动力图式对其进行不同话语场景下的分析。通过FD这种模式,对情态词的理解更加直观,能够把情态词的表达力剖析得更为透彻。利用这种图式,对英语情态词的教学也能带来一定的积极效果。在语言研究中,除了用FD来分析英语情态词之外,也可以将动力图式与语言中其他语言现象进行结合,比如话语衔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