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效果

2021-12-13王莹莹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低度眼轴塑形

王莹莹,费 璇

近年来,近视的患病率逐年增加[1],而我国近视人数多达6 亿,青少年近视率更是高居世界第一。中低度近视本身并不可怕,但高度近视的并发症[2]会严重影响视觉质量,甚至造成不可逆损害。因此,控制近视进展势在必行,近些年角膜塑形镜成为控制近视增长的常用矫正手段[3]。其原理是利用角膜的可塑性,以高透氧的角膜塑形镜片轻压角膜,使其中央曲率逐步变平,物理性矫正近视,是一种非手术矫正方法[4-6]。为了研究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效果,笔者对所在医院76 例青少年近视(150 眼)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7 年9 月—2017 年12 月来院验配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8~18 岁青少年近视76 例(150 眼)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1.934±2.825)岁,男36 例(71 眼),女40 例(79 眼),分为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纳入标准:(1)最佳矫正视力≥1.0,屈光度<-6.00 D,顺规散光≤-1.50 D,逆规散光≤-1.00 D;(2)眼压8~21 mmHg(1 mmHg=0.133 kPa);(3)连续配戴,规律随访≥2 年;(4)既往无配戴角膜接触镜史。排除标准:(1)远视、斜视、弱视;(2)角膜屈光术后及眼部器质性病变者,如圆锥角膜、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症等;(3)眼部炎症活动期,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结膜炎、鼻炎,全身免疫性疾病等。按照近视程度分为2 组:低度近视组(-0.75~-3.00 D)73 眼,平均屈光度(-2.154±0.565)D;中度近视组(-3.25~-5.75 D)77 眼,平均(-3.981±0.696)D。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

1.2 方 法

1.2.1 材料 采用美国欧几里德公司生产的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材料为Boston Equalens II,Dk 值为127,镜片中央厚度为0.22 mm,其内表面为逆几何设计。

1.2.2 一般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标准对数视力表、全自动电脑综合验光仪、非接触式眼压计、裂隙灯显微镜、泪液分泌时间、扫描激光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角膜内皮镜检查,同一项检查由同一医师操作。

1.2.3 验配及随访 配适镜片要求定位居中,动态观察有1~2 mm 活动度,可进行泪液交换,能自动回至中央。静态观察基弧区中央直径为3~4 mm,反转弧呈均匀的360°配适区域,定位弧与角膜平行接触,周边弧区有宽为1~2 mm 的360°荧光充盈,验配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戴镜前,戴镜后1 天、1 周、1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2 年进行随访,随访前夜患者戴镜8~10 h。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裸眼视力(UCVA),戴镜前和戴镜后6 个月、1 年、2 年眼轴(AL)、等效球镜度数(均为停戴2 周及以上数值)变化情况,若镜片丢失、碎片等及时更换。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进行数据分析。UCVA、AL、等效球镜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戴镜后不同时间点UCVA、AL、等效球镜度数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中、低度组UCVA、AL 和等效球镜度数的差异。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戴镜前后裸眼视力比较戴镜前视力(0.724±0.334)D,配戴角膜塑形镜1 天、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2 年后,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戴镜后视力较前均明显提高。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UCVA,随戴镜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003,P<0.01)(表1)。低度近视者于1周趋于稳定,而中度近视者于1 个月时达到稳定。

表1 戴角膜塑形镜前及戴镜后UCVA 比较()

表1 戴角膜塑形镜前及戴镜后UCVA 比较()

2.2 戴镜前后等效球镜度数比较等效球镜度数戴镜后较前增加(P<0.001)(表2)。低、中度近视组戴镜后6 月、1 年、2 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3)。增长量见表4,中度近视组增长量均较低度近视组缓慢。1 年后低度近视组有8 例进展为中度近视,中度近视组有1 例进展为高度近视;2年后低度近视组有11 例进展为中度近视,中度近视组有4 例新进展为高度近视。

表2 戴镜前及戴镜后AL 及等效球镜度数比较()

表2 戴镜前及戴镜后AL 及等效球镜度数比较()

表3 低、中度近视组戴镜前后AL 比较(,mm)

表3 低、中度近视组戴镜前后AL 比较(,mm)

表4 低、中度近视组戴镜前后等效球镜、AL 变化量()

表4 低、中度近视组戴镜前后等效球镜、AL 变化量()

2.3 戴镜前后眼轴长度变化戴镜前眼轴长度为(24.712±0.603)mm,戴镜后6 个月、1 年、2 年眼轴长度均随时间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2 年后低、中度近视组眼轴较前均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3 讨论

1989 年Wlodyga 和Stoyan 首次设计出逆几何镜片[7],大量学者开始深入研究,更高透氧性的新型镜片随之问世,有学者发现,部分近视患者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力降低并不能完全代偿,随着青少年近视度数的增长,眼轴长度会逐渐延长[4,5],尽管可以通过框架眼镜或软性隐形眼镜矫正近视,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延缓眼轴增长。

就有效性而言,笔者发现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视力于1 周时明显提高,于1 月时达到稳定。此外,部分配戴者1 年左右视力有所下降,考虑患者屈光度数有所上升,应提醒其及时更换镜片。

符爱存等[6]研究发现配戴框架眼镜1年、2年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31±0.19)mm、(0.30±0.18)mm,相比较上述研究角膜塑形镜在眼轴增长方面起到了抑制作用。较多学者认为角膜塑形术可有效减缓眼轴伸长,这是一种公认的治疗方法[7-9]。当然,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的效果因人而异,迄今为止,其调节近视发展的机制还存在争议,主流理论是视网膜周边近视离焦[10-13]。动物学研究证明,视网膜可以识别离焦信号,根据离焦的信息向巩膜发出信号,控制眼轴增长的速度,从而控制青少年近视增长。也有学者认为,近视离焦对眼轴变化没有显著影响[14,15]。而该研究支持了前者理论,眼轴变化在控制近视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引起近视加深的重要原因。部分研究者认为在角膜塑形镜治疗中,由于角膜上皮重新分布[16],中央角膜变薄,通常在达到最佳矫正后会稳定下来。该研究观察6 个月、1 年及2 年后随访停戴镜片2 周时测量眼轴,此时角膜基本回到原始状态,若角膜回弹不明显则继续停戴至接近原始数据。角膜塑形具有可逆性,停戴足够时间,角膜是可以恢复接近原有状态。该研究发现低、中度近视眼轴增长存在差异,中度近视眼轴增长慢于低度近视,这可能是因为近视度数越高,反转弧区越陡峭,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形成周边离焦量越明显[17]。但也有人研究发现,近视度数越低,控制近视的效果越好[18],可能由于各个研究中使用的镜片设计不同,如VST 或CRT 设计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戴镜后周边离焦量不同。

Kakita 等[19]研究发现近视青少年配戴框架眼镜2 年后近视度数增长-1.24 D。赵宏伟等[20]对23例配戴角膜塑形镜和34 例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观察1 年,发现角膜塑形镜组屈光度增加(0.35±0.25)D,框架镜组增加(0.82±0.36)D。该研究与上述研究中框架镜组相比进展明显降低,故能够说明角膜塑形镜对近视进展有延缓效果。

屈光度和眼轴是评估角膜塑型镜矫正近视的重要指标。角膜塑形镜对控制近视进展有明确作用,控制效果中度近视优于低度近视[21]。因笔者考虑高度近视者白天可能需辅助框架镜,依从性不高,未纳入此次调查,是否近视度数越高,控制效果越理想在今后研究中仍需进一步探讨。同时,该研究通过长时间随访,证实了角膜塑型镜延缓眼轴增长优于框架镜,且安全有效,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低度眼轴塑形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低色温光源为预防近视提供新方法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眼轴测量监控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效果观察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客观评价眼轴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化教学策略
对低度白酒生产技术的探究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美女塑形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