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失去的价值
2021-12-13江西省新余市城北幼儿园张艺毅
江西省新余市城北幼儿园 张艺毅
镜头一:午餐时,教师亲切地督促孩子们进餐。当她看到有些孩子吃得比较慢,就对孩子们说:“来,咱们比一比,看谁吃得快,谁就呱呱叫!”这时阳阳已经吃完了一碗饭,没有吃饱还想再加一些饭菜。听到老师的话后,阳阳连忙把碗和菜盘送到老师的跟前,说:“老师,你看,我吃完了!”老师摸摸阳阳的头,表扬道:“阳阳得了第一名,真棒!好,让我看看接下来谁得第二名……”
分析:阳阳是得到了老师的夸奖,但他并没有吃饱饭,是以牺牲自己的“肚子”为代价换来了老师的夸奖,这样夸奖的意义在哪里呢?
镜头二:教师与孩子开展“颜色变变变”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发现将各种不同的颜色调配在一起后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正兴趣盎然。这时,老师提问了:“红色与蓝色调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此时老师却提高了音量,瞪大了眼睛说道:“谁听话,坐得最端正,小嘴巴不说话,就请谁来告诉大家。”孩子们正在讨论的热烈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大家都坐得端端正正眼巴巴地等着老师的“点名”。
分析:孩子们的探索精神,积极讨论问题的热情,非但没有得到老师的鼓励,反而将“谁听话,坐得端正,小嘴巴不说话”作为能回答问题的条件,把回答问题变成了奖励孩子的工具,这样的奖励意义何在呢?
镜头三:午点时间到了,孩子们还在区角游戏里流连忘返。这时老师虽然没有武断地打断孩子们的游戏,却这样说道:“孩子们该洗手吃点心了,看谁先洗了手坐在座位上,谁就能得到一个卡通贴星噢!”明明、亮亮、欣欣听到有卡通贴星,马上把手中的玩具随手一丢,又在洗手池随便淋了几下手,然后跑到自己的座位前坐好。老师已经开始发贴星了,此时区角里一片狼藉,孩子们的手也没有认真洗干净……
分析:孩子们沉浸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为了让孩子快一些开始吃点心,用“谁先坐到位子上就发贴星”的暗示,看似是鼓励孩子们动作快一点,实际却割裂了两个环节之间的关联,忽略了孩子们游戏之后整理玩具和吃东西前洗手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样的鼓励意义又在哪里呢?
类似的镜头在幼儿园时有出现,却常常被我们忽视。教师的言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可是上面镜头中这样的影响是令人感到些许遗憾和不安的,虽然教育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我们力求要做得好一些。
一、教育行为不能随意性过强
教师的教育行为要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与特点,是有效实施教育行为的重要前提。老师们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一句无心的话、一个小小的暗示都有可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也许有人会说:“本来幼教工作就繁琐辛苦,说句话还要思前想后,怎么受得了?”要知道,教师太过随意的教育行为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话语出口前要尽可能地预想到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后果,用明确、有正确涵义的话语与幼儿沟通,才能实现教育的价值。
二、教育行为蕴含在细节中
当我们聚焦于这些教育细节时,我们的教育原则、教育行为要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发挥作用,例如,“吃饭要快”“坐得端正,不说话”“谁先坐在座位上,谁就得小贴星”……这些话表面上都没有问题,但放到上述“镜头”所述的实际环境当中,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反而影响了幼儿好习惯的培养,那这些话就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意义。
三、教育行为应以幼儿发展为本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就是信息交换的过程。对教师传递出的信息,幼儿就会做出相应的回应。教师的教育行为应关注幼儿的发展,克服主观意识,以幼儿为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幼儿吃饱吃好的前提下,告诉幼儿不要边吃边玩,注意吃饭速度;不应只强调课堂秩序,让孩子们失去了讨论探究的热情;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之间转换时注意过渡,遵循过渡环节的关联性。
教师应本着对幼儿高度负责的态度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对自己“苛刻”一些,那我们的孩子们就会获益更多一些。
教育感言
我始终相信,幼儿园的教育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将全面发展。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想教育是什么,应该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是否符合孩子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