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特殊儿童”的成长思考
2021-12-13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幼儿园虞卫青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幼儿园 虞卫青
初次见面
在小班开学前的师幼初次会面中,我见到了一个脸蛋圆圆、身材小小,称为“妹妹”的小人儿。初次见面时,妹妹趴在妈妈怀里,不愿意与老师进行肢体触碰,也不愿意同老师说话。我试着轻轻碰一下妹妹的小手,也被她躲开了。为什么妹妹如此抗拒老师?对待其他人也是这样吗?
深入了解
在与妹妹家长的交谈中我得知妹妹有一个龙凤胎哥哥,身体状况比较差,存在注意力分散、行为重复刻板、时常自言自语等情况。妹妹的爸爸妈妈年龄偏大,妈妈全职在家,很少带孩子外出,妹妹没有与同龄孩子的社会交往经验。在哥哥的影响下,妹妹的行为习惯也变得“特殊”,甚至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脱离尿不湿,没有自主小便的意识。
我的担忧
小班很快就要开学了,“恐慌感”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我从未遇见过这样的孩子啊,面对如此可爱但又有些“特殊”的妹妹,我该如何着手?在与配班老师商量后,我们一致认为:需要把妹妹生活习惯的养成放在第一位,其次慢慢让妹妹喜欢上幼儿园。可是,具体该怎么做呢?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不禁担忧起来……
案例分析
妹妹的分离焦虑
早晨入园,爸爸妈妈一起将妹妹送到班级门口,妹妹趴在妈妈的身上不愿下来,妈妈坚持将妹妹放在教室门口,妹妹却大哭着又黏在了妈妈身上。妹妹在门口拗了好一会儿,我试着抱抱哭闹中的她,并带她来到玩具边上,尝试转移她的注意力。我示意爸爸妈妈可以离开,爸爸妈妈观望了一会儿便走了。我原以为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好转,没想到这样的“拉锯战”竟持续了三周多的时间,妹妹才慢慢地不那么抗拒老师的亲近。
分析:与众多小班幼儿一样,妹妹也经历着分离焦虑,只是妹妹的分离焦虑更加严重……兄妹俩从小待在家中、极少与外人接触,加之父母不舍的情绪等原因,导致妹妹的焦虑感非常严重。
不愿上厕所怎么办
集体活动后,孩子们在老师的提醒下陆续去小便了,只有妹妹还在座位上不曾离开。保育老师牵着妹妹的小手走进厕所,妹妹却始终不愿意走上蹲坑,此次上厕所以失败告终。后来,孩子们玩了一会儿桌面玩具后,我想到妹妹会不会想上厕所了,于是问她:“想小便吗?”妹妹不理我,继续玩玩具。午睡前,我领着妹妹去厕所,这次妹妹不排斥了!下午起床时,我轻轻推了推她,问道:“妹妹,想不想小便呀?”妹妹小声地说了声:“想!”
分析: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妹妹常常尿湿裤子。班级三位老师都意识到需要尽快帮助妹妹养成自主小便的意识,我们时刻关注妹妹的需求,帮助妹妹习惯于蹲坑、习惯于想小便了跟老师说。在量变达到质变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妹妹渐渐地愿意回应老师的话了!
需要老师“拨一拨”
孩子们在过渡环节中陆续去喝水,只有妹妹一个人还坐在椅子上。我问:“妹妹,想喝水吗?”妹妹咬着大拇指,小声地说:“想。”说完,妹妹并没有起身,我轻轻拍了拍她,妹妹这才去接了杯水回到小椅子上喝了起来。到了吃饭时间,孩子们陆续离开讨论区去洗手、吃饭了,此时讨论区只剩下妹妹一人,我蹲下轻声说道:“妹妹,去洗手吃饭吧,你是葡萄宝宝,老师点到葡萄宝宝时,你要跟其他葡萄宝宝一起去,好吗?”这时,妹妹才搬起小椅子,洗手吃饭去了。
分析:妹妹的发展相较于同龄的其他孩子来说确实有些慢,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妹妹都处于相对“懵懂”的状态,很多时候会出现“脱节”的情况。这时,老师就需要慢慢走、拨一拨、等等她。对于老师的关心,妹妹是能感受到的!
妹妹会说“谢谢”了
今天妹妹上幼儿园没有哭闹,当我张开双臂时,妹妹主动跑到我的怀中跟我拥抱,抱着小小的、软软的妹妹,我心头一暖。下午起床后,妹妹自己穿好了裤子(前段时间,妹妹还不会自己穿裤子,后来妈妈告诉我妹妹在家学会了自己穿裤子),但是妹妹忘记将换下的拖鞋放入鞋柜中,一旁的嘟嘟帮她把拖鞋放进了鞋柜,妹妹看着嘟嘟,两人四目相对,不说话……我猜妹妹心里一定想表达什么,于是我提醒道:“妹妹,嘟嘟帮了你,要不要跟嘟嘟说谢谢呢?”妹妹看着嘟嘟,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说道:“谢谢!”
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妹妹逐渐对老师放下戒备,开始接纳老师的关爱,但在班级中,她与其他小朋友基本没有交流。基于对妹妹社交能力发展的期待,我有意识地找机会让妹妹与其他孩子交流。
妹妹有了好朋友
晨间锻炼时,妹妹坐在小摇马上“百无聊赖”地摇着。大约过了一刻钟,桐桐来了,他是我们班上一个顽皮却又阳光的小男孩。妹妹一边笑着一边小步子“挪”向桐桐,桐桐笑容满面地拥抱妹妹。两人手牵手来到了循环游戏的起点,他俩面对面,桐桐大笑,妹妹也大笑,表情十分同步。桐桐开始了循环游戏,先爬地点、再钻山洞……妹妹紧随其后,欢喜地跟着桐桐。后来,桐桐拿着一只小轮胎放在胸前,假装在“开汽车”,桐桐在前面“开车”,妹妹跟着“上车”。桐桐把“车”开起来后,妹妹又飞快地跟着跑……我突然发现,妹妹有了好朋友,她的幼儿园生活多了道阳光。
分析:近两个月的相处,妹妹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消除了对班级老师的陌生感,还有了一个好朋友,妹妹的收获还真不小呢!在后来的生活中,我发现桐桐似乎很明白自己“好朋友”的角色,时常将妹妹放在嘴边,会关心妹妹。
妹妹的专属“小老师”
妹妹的动作发展一直比较慢,从前总是老师牵着她的小手带着她做事情,近期妍妍自发地当起了妹妹的专属“小老师”。午睡前,妍妍会等妹妹,带着妹妹去小便、换鞋,再牵着妹妹的小手上楼梯。直到把妹妹送到床上,妍妍先帮妹妹脱好衣服,再一起睡下。就这样,每天午睡前,妍妍会一直带着妹妹完成午睡前的所有工作。
分析:近一个学期的相处,妹妹的交往范围不再局限于桐桐一人,我发现与之距离近、性格温和、又有爱心的小姑娘妍妍成了妹妹的另一个“重要伙伴”。
我的思考
曾经认生、抗拒他人、不能自主小便、与集体“脱节”的妹妹,经过一学期的幼儿园生活后,战胜了严重的分离焦虑、养成了自主小便的习惯、愿意同老师拥抱和亲近、有了玩得好的小伙伴、社交能力有了质的变化……曾经令人担忧的妹妹,如今有了这么多可喜的变化,逐渐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真的“长大”了!
其实“特殊儿童”并不需要多么“特殊”的教育方法,只要在点滴生活中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关注孩子的发展变化、家园密切合作,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在一学期的教育过程中,看着妹妹每天的成长和进步,我的心中总会升起一股暖流,就是这样的幸福感推动着我继续爱着妹妹,爱着班级中28位来自不同家庭、拥有不同性格的小天使们。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这也是我满怀热忱进入幼教岗位的理想信念。时至今日,妹妹的出现让我更加坚定了这项信念!妹妹“长大”了,老师也“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