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个案现象探究后疫情环境下贵州省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2021-12-13黄文碧

贵州农机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母亲

黄文碧

(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0 引言

从2020年初疫情爆发期间,到2020年下半年开学复学以来,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表现突出,自伤、自残、自杀等事件不断发生,本人身为贵州省毕节市的心理咨询师之一,经常因工作需要和社会需求为有心理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开展心理咨询。疫情期间参加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招募活动,成为一名热线心理援助志愿者,为各类群体提供线上心理咨询,咨询的群体中以青少年居多。现结合疫情期间开展工作情况和日常工作实际,就疫情下青年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1 疫情环境下大学生心理行为个案

案例1、曾某某,女,高职2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因恋爱与男友发生矛盾,产生轻生念头,网购农药自杀未遂。

曾某某自述事件经过,和男友恋爱半年,最近两个月以来,经常因琐事和男友发生矛盾,感情不稳定,多次分手后又恢复恋人关系。事件发生前一周,回家和母亲因干家务活引发争执,负气离家到学校,到学校后又因和男友因琐事争吵而分手,一时冲动,情绪烦躁,导致她产生了想“死”的意识,网购农药准备服药轻生,男友知道信息后告知学校老师,老师介入后及时制止。

曾某某自述家庭情况:小时候父母经常外出务工,上小学前,她在爷爷奶奶家长大,上学后,爸爸妈妈才回到身边,爸爸和妈妈经常因琐事吵架,家里有个妹妹,因为妹妹贪玩,不主动分担家务活,且妹妹常在妈妈面前告她的状,所以她和妹妹不亲密。疫情期间一直待在家里,爸爸外出务工,在家里因妈妈经常念叨,她和母亲之间出现吵闹等家庭现象,继而她负气离开家去学校。

在学校和同学及室友关系一般,原来有一个关系特别好的闺蜜,但闺蜜有一次把她的秘密告诉其他同学,因而不再信任闺蜜,目前没有信任的朋友可以倾诉,和男朋友之间的关系又阴晴不定。在学校学业压力不大,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不明确,觉得生活没有动力,所以觉得压抑和不开心,因恋爱关系受挫这个原因,产生了购买农药想轻生的行为。

案例2、王某某,女,大学4年级学生,家在农村,疫情期间,因面临就业焦虑和母亲关系恶化而产业失眠、恐惧现象,由于情绪崩溃而来电咨询。

王某某自述:因大四毕业面临就业问题,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外出就业,虽然也积极通过网络参加线上应聘就业,参加几次网络面试均没应聘成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因就业压力焦虑而失眠。

父亲在外务工,她和母亲在家,自幼母亲对自己要求很高,尤其上大四以后,放假回家,母亲经常念叨,觉得自己读书不努力,学习不优秀,她们班的同学们大部分都顺利就业了,相较而言,她还未找到心仪的工作,经常为这事和母亲争吵。几个月来,母亲多次提出要到父亲务工的地方务工,她担心自己一个人在家不安全,尤其担心村里的单身男子会威胁自己的人生安全,而提出母亲不能外出的理由,母亲觉得她成了自己的负担,因为要照顾她而不能外出,因而经常找她发脾气,最近两周以来,她不能和母亲近距离接触,听到母亲叫她的声音或无意和母亲走到一个房间,身体会出现发抖和退缩现象,很害怕听到母亲的声音和看到母亲。

由于自己在外地读的大学,班上部分同学已经就业,因自己没就业而感觉自卑,觉得自己不好,生活中没有信任的朋友,又不愿意和同学倾诉自己面临的就业压力,再加上不喜欢母亲的沟通方式,感觉自己孤独无助,情绪经常处于压抑状态,晚上经常失眠,爱哭,看到贵州省心理援助热线电话短信后,主动拨打电话求助。

2 疫情环境背景之下青年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诱因

结合案例分析,疫情环境影响下,大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有:厌(辍)学、上网(手机)成瘾、吸烟、酒精滥用、打架、早恋、失恋、意外怀孕、离家出走、自伤、自残、自杀等。

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环境变化的影响

由于疫情原因,原来开放的社会环境变得封闭,以大学生在内的群体活动范围局限在固定的环境里,大部分局限在家里,长时间居家不外出,对大学生原有生活方式、学习环境带来重大挑战。由于长时间与外界隔离,没有正常的外出游玩、社交、活动等,仅通过手机与外界沟通,部分大学生不适应变化的环境,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挑战,长时间沉迷于手机或网络,生活没有规律,黑白颠倒,部分学生因而产生失眠、抑郁情绪。案例中的2名大学生,因为受疫情影响而长期居家,在封闭的环境下,加剧了母女的日常冲突,导致存在或多或少的情绪冲突和情感障碍问题[1]。

2.2 家庭关系影响

从个案分析中可以看出,疫情原因,家庭成员长时间待在封闭的家庭环境下,相较平时开放而自由流动的环境,会诱发原有的矛盾和冲突,如:存在家庭成员沟通交流方式不良、情绪宣泄渠道不畅通、家庭相处模式存在矛盾,尤其亲子关系矛盾突出等,往往会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笔者列举的2个案例中,当事人都因为母女之间冲突不断、母女沟通方式不良、家庭氛围不和谐等因素,导致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行为问题[2]。

2.3 同伴关系的影响

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因素,本身更重视同伴关系,在同伴关系中获得认可或建立牢固的同伴关系,会更体现价值感。从2个案例中看出,2名女学生均存在同伴关系不稳定、不牢固,在面临生活、学业或感情挫折时,事件引起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倾诉和疏导,从而产生情绪和行为障碍[3]。

2.4 情感困惑的影响

从案例中看出,有处于恋爱中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恋爱关系,当恋爱关系遭受挫折时,不能正确而理性地对待,除了争吵、暴力报复等言行发生外,某些大学生则发展为有抑郁、躁狂、自卑等情绪,对自我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导致有轻生想法,进而发生服药、跳楼等极端行为。

2.5 就业压力的影响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冲击,大量企业不得不面临关门,就业机会大幅缩减,就业形势严峻,这对于即将择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从案例2可以就可看出。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前,会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尤其个别大学生由于缺乏家庭、同伴或老师等社会支持系统,会产生心理行为问题[4]。

3 疫情环境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针对个案现象及存在的原因,结合平常工作思考,对加强后疫情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探索提出如下建议。

3.1 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各个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为学习的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提供人才、财物、阵地保障,尤其要重视配齐配强心理教师,依托心理教师和学校教室、礼堂、操场等活动阵地,常态化组织大学生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沙盘游戏、心理剧、心理文艺晚会、心理戏剧比赛、心理沙龙、个案咨询、心理故事微视频比赛等活动,并依托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宣传媒介,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营造重视心理健康的的浓厚氛围。

3.2 强化对教师及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

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要探索把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纳入各类教师培训的内容,尤其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帮助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掌握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水平,增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辨识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辨识和找出存在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学生,从而及时介入有情绪障碍或行为障碍的学生,确保早预防、早发现[5]。

3.3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

高校要建立班主任、辅导员老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机制。探索建立家校沟通的“三台账一机制”,即建立学生重要家庭成员信息台账、学生家庭重要事件台账、学生与重要家庭成员关系亲疏台账,对于家庭贫困、孤残、心理诊断有疾病、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和行为异常的学生,要形成班主任或辅导员老师与学生重要家庭关系人定期沟通机制,有针对性地向重点关注学生的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知识辅导,形成学校老师与学生所在班级家长沟通的渠道畅通,及时掌握和沟通学生的思想动态,如出现案例中的情况,家校联动可以有效预防学生极端事件的发生。

3.4 建立覆盖广泛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要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整合各地大中小学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机构、心理组织或心理社团等各类心理工作者资源,探索在贵州省建立和发展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相衔接的心理健康指导服务网络,并向基层延伸,充分依托民政、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阵地,发挥社区、单位职工之家、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的载体,探索建立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心理服务体系,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开通心理个案咨询热线,通过网站、QQ、微信及手机APP等网络载体,搭建网络咨询互动平台,把心理健康知识纳入社区和社会组织服务群众的服务内容,为广大家庭尤其是学生家庭及有心理问题需求的群体提供科学化、普惠性和个性化的专业心理服务。

4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社会的纵深发展,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社会危机事件频发、多发,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出现了百年难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继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相关的连锁反应,一定程度地导致了社会心理问题。特别是作为社会人的我省大学生,在后疫情环境之下基于生活环境变化、家庭关系、情感困惑、就业压力、同伴关系、居家不适、身体机能突变、社会变迁等社会人的内外部、纵横向的因素凸显了心理不适、行为非协调化甚至自杀等诸多心理问题或不良心理现象,极大地影响个人成长和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有待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调适或心理治疗:一是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是强化对教师及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三是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四是建立覆盖广泛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等。才能实现大学生心理可持续健康成长,才能助力所在学校及其社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母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