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郊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践
2021-12-13王国红袁红丽
王国红 袁红丽 李 娜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完成后,村(居)均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新的特殊的市场主体,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是个新课题,两年来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借鉴,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郾城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该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承担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的有176个行政村(居),1355个村民小组,村集体总资产6.4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0.6亿元(主要是闲置的校舍、空房及少量门面房),资源性资产45万亩,村集体经济组织176家(村经济联合社和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2019年全区村集体各项经济收入(不包括转移支付)合计505万元。
二、当前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点
一是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活力小。全区虽有区位优势,但村(居)集体经济并不发达,全区176个村(居)仅43%的村有集体收入,全区村(居)年均收入2.86万元。505万元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土地租赁收入、土地整理项目收入和房屋租赁收入,分别占比39%、32.7%和28.3%,收入结构不稳定且不可持续。二是村集体资产质量不高。虽然全区村集体资产数额大,但资产质量不高,90%以上为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仅占10%,货币资金占比仅为3%,基本上没有可用于经营活动的流动资金,缺少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实力。三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前,村级组织的主要任务大多是以村民自治等事务性工作为主,加之市场主体没有确立,村居基本上没有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实体经营项目,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没有实质性进展。四是缺人才。缺少有发展集体经济思路和理念、有驾驭市场能力、出好点子的能人。五是缺主导产业,虽然郾城区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但没有盈利能力强的实体性主导产业。
三.多措并举,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启动以来,郾城区积极引导村集体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发展不同形式的村集体经济,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加大政策扶持,引导村集体经济发展。2019年以来共争取省市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选择产权改革基础工作好、项目发展前景好、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可度高的10个村,专项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启动发展。孟庙镇西营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采取“资金扶持+成员自筹”共筹集300万元建设农家游园项目,个人投资按入股比例分红,集体股留做发展村内公益事业,剩余部分由全体成员按股分红。该项目将村内近100亩荒废的坑塘水面,改造建设成鱼塘并对外进行发包,年租金收入10万元。同时在游园南北两侧分别种植50亩草莓采摘园和建设农家饭庄,完善游园的观赏、采摘、垂钓、餐饮等功能,预计2020年创收150万元,利润30万元。
优化发展环境,创造集体经济发展条件。一是银农对接,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金融服务。为提高新成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和理财能力,郾城区组织了银农对接会,参会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单位与集体经济组织面对面进行对接,银行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免费开设银行账户和刻制印章,优先在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金融服务网点,为村集体经济组织传授财务管理、金融理财等知识。二是动员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加会展,参与市场竞争。2020年先后组织有优质农产品、加工品等的2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报名参加食博会、农洽会、农交会,展示产品、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和美丽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线路,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提高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为本组织经济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三是重点培育,规范运行。要求各镇优选2-3个项目易于落地、成员认可度高、经营管理人员精干的村,作为本镇(办)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村(居),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重点培育,示范带动。指导各村(居)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转变发展理念,切实履行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服务全体成员的重任。引导各村(居)制定村经济发展规划,教育和提醒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重大事项必须经过“四议两公开”,取得成员认可,充分发挥本集体组织成员智慧,积极稳妥地发展集体经济。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指导镇村统筹考虑经管人员、资金实力、区位优势等实际情况,立足本村,谋划经济发展项目,力求市场定位准确、规模大小适中、易于落地、便于操作。项目可以是种、养、加,也可以是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可以是土特产品加工,也可以是来料加工;可以是手工艺、劳务、服务业,也可以是租赁业等。龙城镇孔沈邓村经济联合社将本村生产的传统手工焦馍、馓子、芝麻饼“老三样”休闲食品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制作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2020年产量达100吨,预计经营收入可达100万元,净收益20万元,农户成员可分红150元/人。
发展产业化经营,增加集体收入。引导村集体通过合同、合作等与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吸引企业在村建立原材料(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形成主导产业,带动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龙城镇十五里店村是优质鲜桃种植基地,农户种植各类鲜桃4000亩,村经济联合社与漯河市亿康工贸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合同,由农户负责种植、村集体统一收购,年供应该公司优质黄桃2000吨,村集体年增收管理费15万元。
盘活资源性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创新发展思路,充分盘活利用农村土地、闲置宅基地等资源,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龙城镇塚马村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牵头将村内30多处空闲宅基地统一打包与市第五人民医院共建康养一体化经营项目,由村集体负责提供闲置农房,营造村内生态环境;市骨科医院提供品牌、管理、医疗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等,并投入资金对农舍进行专业化改建,项目建成后村集体获得30万元投资收益,农户获得1万元/户房屋租赁收入。
从几年来的探索可知,发展村集体经济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在发展中要尊重和把握市场规律,切忌盲目举债、追求建设项目的高大上和不符合实际的达标评比,从而真正让村集体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和运行,让农户逐步得到真金白银的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