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内部审计助力党内监督路径探求
2021-12-13王天欣
王天欣 李 阁
一、内部审计助力党内监督是新时代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为“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之一,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在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性重要论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通过资源优化整合来创新体制机制,成为推动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机制的关键路径。”由此可见,全面从严治党,创新党内监督模式,增强监督合力,是新时代党内监督的严要求、新挑战、新方向。
审计监督的本质是国家治理建设体系中具有揭示、预防、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在维护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保障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内部审计所服务的对象广泛涉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几乎覆盖了经济运行中各类单位,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使内部审计需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因此内部审计在服务、促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相对于党内监督,内部审计属于外部监督,但其监督性质、对象、内容、目标都与党内监督具有高度契合性。
作为党内监督的核心规定,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新增了“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发现党的领导干部涉嫌违纪的问题线索,应当向同级党组织报告,必要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并按照规定将问题线索移送相关纪律检查机关处理。”党内监督条例的修订,体现了审计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是新时代党中央对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合力整合、结合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的第一位、最根本的监督,包括审计监督在内的其他监督形式都要服务于党内监督,以党内监督为核心展开监督,形成一个主次分明的科学系统监督体系。根据新时代国家政策制度发展背景以及审计监督的性质分析,内部审计治理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现实必要性,内部审计助力党内监督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新时代内部审计助力党内监督的优势
(一)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
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优化审计署职责,提出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这一部署强调并加强了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统一领导,体现了审计监督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性,为新时代内部审计发展指引了清晰路径。审计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使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有了很大程度提升,审计监督直接在以党组织为主导的管理体制下,能够更好地贯彻新时代党内监督所传递的精神和要求,对国家重大政策落实、党政领导行政权力运行、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展开更加精准、有效的监督,促进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有效整合,这对内部审计助力党内监督来说,是一个有力支撑和体系保障。
(二)内部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具有高度契合性
《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的概念,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使用、分配、管理情况,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等情况的审计。在党内监督中,以党员领导干部履职履责情况、遵守法律法规情况为重点监督内容,领导干部在其岗位上对资金使用,重大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实施,组织内部控制管理等都负有直接责任。内部审计与党内监督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单位党政领导在履行经济责任期间做到合法合规、防控各类政治经济风险,防止重大损失浪费、推进国有资源高效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内部审计有着重复交叉,因此两者存在高度契合性。
(三)内部审计相比党内监督更具专业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专业的方法,鉴证和评价组织的经济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管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内部审计作为独立监督部门,其专业内审人员通常运用专业审计方法、技术和手段,从组织上层设计、内部控制、经济业务循环、重大政策落实到风险防控等各个层面开展审计工作。因此内部审计是一项综合性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其审计人员除需具备财会、管理、信息技术、基建工程等专业技能外,还需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经过日常审计工作和专项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对组织的各层面了解都比较深入,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最有条件发现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违反法律法规造成国家经济损失的行为,能够有效发现经济领域风险点,精准高效发现重大违纪、腐败、不作为等行为的线索。
三、新时代内部审计助力党内监督的路径探求——内部审计与党内监督形成协同联动新机制
(一)进行顶层制度设计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与内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其他内部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
在内部审计助力党内监督工作机制方面,建立内部审计与党内监督联席会议机制,其成员由党政领导、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等人员组成。年初制定本年度党内监督与内部审计联动工作计划,联席会议负责研究部署在审计和党内监督中需要贯彻的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相关工作,设定分配好监督目标和监督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监督、巡视和审计;突出强调日常监督中应重点关注的重大风险领域,建立互补的业务模式;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培训共享机制,最大程度发挥监督合力。
(二)内部审计在党内监督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审计内容
党和国家重大政策落实情况是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之一,政府、企事业单位各类组织内部审计在日常经济业务审计中通常可以涉及重大措施相关的资金和项目,能够以有利条件跟踪相关国家政策在组织内的执行、落实情况,及时提供客观、可靠的信息。因此,为了更好地助力党内监督,内部审计应加强政策跟踪审计,以重大政策措施精神要求为主线,将审计关口前移,实施政策落实全过程审计,随时发现和防控风险,保障政策顺利实施落地,提高联动效应。
将党员干部权力运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内容。领导干部的决策权、执行权等权力运用是否公正,是否履行经济责任,同样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2019年修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体现了经济责任审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内部审计应切实贯彻新规定的精神要义,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聚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加强对权力运行情况监督审计,对于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发挥监督效能。
关注公共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效益性。公共资金使用在党内监督中体现为对政府各部门“三公经费”即公务接待、公车购置、因公出国(境)经费等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在内部审计年度审计计划中,财政收支审计往往都是重点工作内容,为了有效融合党内监督和审计监督,内审部门在进行财政收支审计时,应当重点关注“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并开展专项审计。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促进“三公经费”使用的规范性。
(三)内部审计与党内监督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一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对于审计中发现的与党内监督相关的线索、风险点和问题,内部审计应及时分析整理上报。纪检监察在党内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控、管理漏洞,也可提供给内部控制审计使用,降低审计成本,更好地实现审计全覆盖,促进审计和党内监督“双向联动”。
二是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机制。内部审计往往力量较为薄弱,审计需求和审计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在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下,以有限的时间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完成审计任务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党内监督力量不仅包括纪检监察部门,还包括巡视巡查等多方面的支撑,但党内监督力量缺乏内部审计人员所具备的综合专业性。因此,可以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机制,按照联动机制计划和监督需求,从党内监督力量中抽调人员嵌入到内部审计项目中,反向也可调配内审人员参与到党内监督项目中,实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该机制还能起到以审代训,使抽调人员具备多方监督综合经验,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审计结果运用在党内监督中的目标是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运用领域包括审计结果信息公开,为考核、选用、提拔领导干部提供依据,促进被审计领导干部单位资金运用规范合理化,优化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和绩效提升,提高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和执政水平等。审计结果运用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监督效果以及整改是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审计助力党内监督具有实际意义。科学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是内部审计助力党内监督的有效路径,应将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制度化、合法化,科学设计高质量审计结果报告,建立审计结果整改问责机制和审计整改结果公示公开机制,提升审计结果在党内监督中的利用效果,促进党内监督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