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会计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2021-12-13叶志锋
叶志锋 陈 洁
数据是对事物的描述,数据可以记录、存储、分析和组合。大数据是IT行业术语,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需要运用新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处理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用数字反映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与监督,这与大数据的主要功能是一致的。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摒弃孤立工作理念,更多地进行跨部门合作,同时将财务工作前置延伸,与销售、研发、采购、制造、仓储、人力资源等部门协同作战,通过规范的内部控制和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将各部门零散的数据整合为一个体系,各部门能共享数据分析的结果。财务人员仅仅通过看财务报表来判断某个客户或供应商经营状况是非常不全面的,还需要多渠道采集信息,综合反馈。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生初次接触会计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知识点细,加之学生普遍缺乏商务常识,理解基本会计术语比较困难,如果一味地固守传统教学方法,将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计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呢?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会计教育
杨政等(2012)指出,长久以来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忽视了对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的响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定义过程中缺乏与产业界和会计职业界的交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无视人才市场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向学生传授的是脱离商业实践的、情境化的会计规则。张新民、祝继高(2015)发现,会计学本科生培养(包括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对会计专业人员知识技能需求存在明显脱节。李百兴等(2018)认为,目前的会计教育、研究与实践脱节,或者过于关注方法与数字,或者迎合会计的固化常识与僵化习惯,而忽视了“会计服务经营”的本质。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要按照会计发展的原理逻辑,探索并遵循真正的会计之道。
(二)《会计学》课程
刘慧凤、姜苏娱(2015)提出,适应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改革需要,传统专业课程要与时俱进地改革,以满足会计教育职业适应能力和国际交流的需求。裘益政(2008)认为,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财会人才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在众多会计学核心专业课程中,应选择《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董必荣、刘海燕(2019)认为,会计学课程定位还比较模糊,常常不区分目标群体,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和其他非会计专业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定位模糊导致了课程建设本身缺乏针对性。张健(2010)认为,目前大学本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已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充分考虑到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和研究中对财会知识的需求,使《会计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能充分展现在学生求学和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桂良军等(2011)认为,经管类专业本科生《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将学习者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使用会计知识,参与经济管理,掌握会计特有的思维方式,注重会计信息的获取、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学会如何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工具,运用会计信息做出生产、营销、投资、融资或其他决策等。江笑云(2015)提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应有别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重点应该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去引导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通过对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使其能够看懂并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曾月明(2020)认为,如果一味固守传统教学方法,将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提出引导学生选择价值取向并带领学生参与“会计事件分析与评论”是“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本质,帮助学生获取经验以构建对“会计学”的认识,并培养“问题导向”和“解决导向”的思维习惯是“会计学”课程教学的逻辑起点。
(三)大数据对会计的影响
秦荣生(2015)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与思维的涵义与特征,对大数据时代会计工作应用大数据思维与技术进行探讨,提出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进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提升大数据会计服务能力等若干措施。朱立菲(2018)论述了大数据对会计数据、会计核算与会计职能的影响,提出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工作的新要求与转型思路:从财务管理理念向综合管理理念发展;以人为本,提升会计人力资源效用;加大会计信息化建设,做好网络安全维护。程平、赵子晓(2014)认为,非财务信息格式种类多且存在大量冗余,“云会计”可以实现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海量存储,满足未来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决策对海量数据的需求。
综上,在新经济时代,不断出现经济业务与商业模式创新,传统的会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变化的发展趋势。《会计学》作为一门启蒙式和普及性的会计教育课程,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二、《会计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重核算方法轻思维模式
《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往往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主要业务技能,提高学生的会计水平和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老师授课与学生学习大部分花费在“借贷复式记账法”的业务核算上,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也以编制会计分录为重点,忽视了会计思维模式与财经素养培育。颜敏(2020)指出,传统会计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算能力,即对记账、算账、报账方法掌握。而现有的人工智能或财务机器人恰恰是对这些工作内容的代替。董必荣、刘海燕(2019)认为,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我们仍然过分强调会计学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对社会行业需求和学生需要关注不够,学生课程学习后记住了一大堆知识和事实,却难以有效地分析、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二)没有抓住会计工作的本质要求
会计起始于原始人类有了生产剩余后而采用的堆石刻记、结绳计数等计量和记录方法,这也是“数”的概念出现并得到应用与发展的体现,当时的功能主要是统计。由于数字可以高效、客观、明确地反映各项事务,可以把无形的转化为直观的,有着很强的说服力,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后,数字思维就成为了会计思维的核心。把企业的经营过程数字化,每天观察,就能把握企业经营的关键状态。因此,会计工作的初心就是用数据来准确描述发生的经济事务。可到了现在,会计变得相当复杂,允许主观估计的项目过多,导致《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忙于讲解权责发生制、期末估价等难点,忽视了用数字反映经营过程的本质要求。
(三)没有紧跟大数据的时代背景
大数据时代思维模式之一是“万事万物皆可数据化”。可目前的《会计学》局限于账簿与报表的结构化数据,忽视了业务过程与外部环境等非结构化数据。这便导致会计数据处理仅局限在定量描述数据上,比如金额、数量、重量等,无法对定性描述的数据和碎片化、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处理,比如产品型号、颜色或质量好坏等,这样就造成同一项经济业务相关数据分别进入了财会人员和非财会人员的信息系统当中。财会人员得到的数据只有描述业务事件的子集数据,而忽略了大量对决策者有用的管理信息,这非常不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
三、《会计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把《会计学》设置成通识课
作为通识课的《会计学》,其教学目标建议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会计思维与基本方法进行分析与交流的能力,培育与日常生活工作有关的财商与诚信品质。财商指个人或集体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包括观念、知识、行为三个方面。财商包括两方面能力:一是创造财富及认识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即价值观);二是驾驭财富及应用财富的能力。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行的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通过对财商的养育,其目的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在人的一生中,财商、智商、情商形成的最佳时间段是青少年阶段。英美等国家从中小学就开始了理财教育,培养孩子的财商。如果把《会计学》设置为通识课,不仅是经管类专业,其他专业也可以选修《会计学》,这与日常生活金融化趋势是相符的。至于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在后续《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再补充会计核算技能是完全可行的。
(二)围绕会计思维模式这一核心设计课程知识体系
原有的课程知识体系一般是先从概念、假设、原则开始,接着再讲科目、账户与借贷复式记账法,然后是按照会计核算流程结合业务讲解,学生一开始接触的便是抽象难懂的理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会计思维模式主要表现在:①利润策划能力,指的是具备赚钱意识,在行动前思考盈利模式,在实践中优化盈利路径的能力;②数字分析能力,指的是对数字敏感,擅长进行盈利模式与经营状况的数字分析,善于利用数字工具推动企业改善管理;③现金规划能力,指的是具备资金周转效率意识,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提升对现金投入与回收的把控能力;④风险管理能力,指的是具有风险意识,善于预测宏观经济形势,重视个人诚信与企业信用,适时控制债务比例。由此,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案例的商业模式与经营环境,从财务报表数据开始讲起,穿插概念、假设与原则,再讲基本账户与核算方法,然后讲解各要素经济业务。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会计问题、思考并解决会计问题,培养会计思维模式。通过案例和具体场景进行思维模式训练,让学生从教学案例、具体场景和日常教学行为中感受到社会主流所倡导的会计精神内核、价值立场。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与会计能力,让学生对会计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有效分析、评价和创造性地解决会计问题,才能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按照业务财务一体化设计授课内容与练习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通过自建或共享财务服务中心,运用大数据思维与技术,广泛搜集生产经营和财务数据,实现一体化的财务和业务核算与分析,使财会人员能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得到全面、系统的各种数据,为公司提供及时的财务分析、高效的管理控制和全面的决策支持。《会计学》原有授课基本不讲解业务是怎么发生的,直接就到了会计核算,造成财务与业务的割裂,会计提供的信息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更不能指导业务规划。会计就是用数字反映经济业务的规律与盈亏平衡的逻辑,业务财务其实是互为表里的一体,所以会计要了解业务,业务也要懂得会计。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业务财务一体化要求设计授课内容、练习与考试题。
不可否认,数字在会计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利润、资金周转率、现金流量还是财务报表,全都与数字有关联。把企业的经营过程数字化,每天进行观察,就能把握企业经营的关键状态。学习会计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擅长数学,“对数字是否敏感”才是关键。只要拥有“对数字的敏感度”,领会数字背后的深刻含义,不被事物表象所迷惑,就能正确灵活地运用数字分析问题。所以,学习《会计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形成对数字的敏感性。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习惯,常常思考“这个数字有什么含义”“哪个数字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在业务财务一体化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数据与业务场景结合起来,去思考业务场景中哪些数据最重要最有用,能够在一堆数据中迅速找到最关键的那些数据,以训练学生对业务数据的敏感性,识别业务的关键控制点。
(四)体现大数据时代对会计的影响与要求
在大数据时代,万物皆可量化,万事皆可数据化,大多数商业问题,都可以定义为数据可分析的问题,所以企业要进行数据化管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碎片化的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成为会计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提高了会计数据应用价值,也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上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组织作为企业中直接与数据打交道的部门,更应该好好利用这种趋势所带来的价值,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有利于决策的信息,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这就要求会计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从多种渠道收集形式多样的数据,以反映经济业务全貌,更能克服信息不对称。因此,在《会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常规的财务结构化数据外,还要注意如何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除了编制信息报告外,还要训练对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解读、分析与利用能力,也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控制,比如移动APP、云班课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