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易地搬迁政策启示
——以“5·12”灾后北川县为例

2021-12-13崔越露

黑龙江粮食 2021年6期
关键词:北川县北川羌族

□ 崔越露 李 健

(成都工业学院,四川 成都 510100)

北川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5·12”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地震发生后,综合多方考虑,北川县城实行易地重建。2010年9月新北川县迎来第一批入住者,标志着新北川正式投入使用。从2008年的百废待兴到2021年的百废俱兴,易地重建的北川县实现了新的发展,全县GDP总量从2011年的28.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9.13亿元,经济总量实现了约2.8倍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和满意度、幸福感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一、北川县灾后易地重建问题分析

(一)经济严重受挫,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

地震前,北川县第二产业占到了生产总值的40%以上。地震导致工业体系几乎瘫痪,2/3工业企业无法实现正常生产,大部分工厂直接变为废墟,只能易地重建。第二产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基础,工厂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也是县城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第二产业的严重受挫,经济恢复面临严峻挑战。

(二)基础设施严重损坏,经济发展受到重大影响

地震造成了全县包括电力、交通和通信系统的基础设施严重损坏。县城通往20个乡镇的道路全部瘫痪,257个村断道,全县共损毁公路190公里、桥梁120座、隧道2座。道路的中断致使投资也大幅度缩减,本地的产品也难以输出,2009年全县固定投资大幅下降。县城驻地几乎被夷为平地,直接造成经济损失约500亿元左右。基础设施和房屋的严重损毁,直接动摇了本地不够厚实的经济基础,势必对全县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产生重大影响[1]。

(三)人口融入和满意度较低,新老居民存在矛盾

搬迁之初,受怀旧心理和原来生活习惯的影响,北川县居民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归属感和认同感均低于预期值,加之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经济还在恢复阶段,人们整体的生活水平较低,更加大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焦虑。数据显示,老北川县有羌族、藏族、回族、彝族等2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比约35%,其中羌族占到少数民族人口的95.16%;北川新城区属于易地重建,老北川以羌族为主,新北川以汉族为主,双方在风俗习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文化认同与文化融合上存在较大分歧。

二、北川县易地重建政策及措施分析

(一)加大教育投入,搭建新老居民沟通桥梁

为了提高新县城居民满意度,缓解当地居民矛盾,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与双方生活融合。在教育上,近十年,教育经费约占整个北川县GDP的6.8%,针对北川户籍的高中生,享受国家专项与地方专项计划,重点大学对符合条件学生降分录取。针对永昌镇原住居民的子女,只要拥有三年北川中学学籍,就可享受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同时,在居民入驻安排方面另辟蹊径,让双方居民混合居住。安排双方子女交叉成班,促成双方更多生活交流,缓解双方矛盾。当地政府还借助羌族文化,每年举办各类庆祝活动,邀请汉族居民参与,借此搭建新老北川居民之间的交流平台,让更多汉族居民学习羌族语言,感受羌族的文化氛围,促进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济保障力度

2008年5月18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时任院长李晓江的带领下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开展了一系列救灾应急与规划援助工作。[2]灾后的前三年,北川共规划建设项目640个,投资约160亿元,在基础设施服务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自2011年开始,北川加大对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公路总里程由2011年的2353公里上升到2019年的2706.34公里,等级公路里程由2011年的835公里急速攀升到2019年的2443.19公里,高速公路由2011年的22条上升到2019年的31条,为各项经济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北川县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了一个5A景区——北川羌城旅游区以及寻龙山、药王谷、九皇山和维斯特农业休闲区4个4A级旅游区。近5年,北川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5倍,截至2020年,全县四星级宾馆1家,其他宾馆200余家,有旅行社2家,旅行社服务网点24个,全县星级农家乐达到99家。北川的旅游业正在逐渐成为北川县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当地积极打造节庆品牌,深入挖掘北川特色旅游资源,先后举办了辛夷花节、采茶节等20多个饱含羌族特色文化的旅游节,带动当地创业创收。[3]在2019年,北川县各旅游景区一共接待游客876.02万人次,实现了旅游业综合收入102.03亿元。

(四)加快经济产业转型,打造本土特色产业

靠山吃山,北川农村地区走上发展特色养殖业——高山白山羊养殖的快车道,打造了以白山羊养殖为核心的“白山羊+农家乐+当地农民+乡政府”的发展新模式。截至2020年年底,白山羊出栏数量达到1万余只,实现总产值1000余万元,解决超过近500人就业。同时农户利用闲置土地种植厚朴重楼、木香等中药材。在片口乡,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了当地的脱贫致富新途径。农户成立了中药材的种植合作社,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中药材。截至2020年,当地已经实现了近8500万元的经济总收入,人均总收入达到15000元,盘活当地闲置土地资源种植中草药材,助力片口乡走上的脱贫致富“快车道”。

三、北川经验对于乡村振兴易地搬迁的启示

易地搬迁政策是我国农村建设的伟大创举,是提高搬迁对象生活品质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易地搬迁政策也能发挥更大作用。北川县的易地建城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存在背景和内容的相似之处,北川易地搬迁取得成功,其经验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易地搬迁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搭建平台,提高搬迁民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易地搬迁的本意是将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经济发展地区的群众整体迁移到其他地方。受到重土安迁思想的影响,对于大多数搬迁群众来说,很难靠自身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同时受原来生活习惯影响,民众对于搬迁后归属感和满意度都不太高,所以当地政府应该从归属感和幸福感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组织交流活动,让搬迁民众和本地居民之间有更多交流,促进双方了解融合,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第二,中国农民以“小农经济”开启自然经济形态,对土地有着根源情结,搬迁可能带来的社会文化系统的抽离会造成搬迁户存在不适感和经济方面的焦虑感。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的情况,为搬迁群众提供工作岗位或者增加其他经济来源,来减少不适感和焦虑感。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经济发展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乘数效应,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在提高搬迁民众归属感的基础上,也要建立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和引资环境。首先,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让更多人选择留在当地创业或者就业,释放经济活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也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北川县经济发展经验,交通设施、生活服务设施、邮电系统的完善对于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很大程度地释放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增加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引进更多的资本、技术,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就业岗位,提升民众收入,促进健康的经济循环圈的形成。

(三)挖掘特色本地产业,打造经济发展型引擎

如何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形成健康长效的发展模式,是易地搬迁地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易地搬迁下民众失去原有的生产资料,为了减少因为失去生产资料而产生的焦虑感和迷茫感,当地政府必须建立起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升民众的经济收入。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区都开始借助当地现有资源,挖掘打造本土产业,易地搬迁也可以借鉴此模式来打造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注重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立足本土资源,注重内外部资源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猜你喜欢

北川县北川羌族
随风入羌山 共唱振兴歌 “贴近自然,走进乡村”文学采风创作交流活动在北川县举行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羌族征战歌的发展研究
北川县金银花引种栽培规范化生产技术要点
北川的味道(四题)
羌山下的关爱——访四川省关工委抗震救灾模范、北川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薛斌如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