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机场SMS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1-12-13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杨洪峰

民航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自查班组机场

□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 杨洪峰/文

安全管理体系(SMS)是一种较为系统性的安全管理做法,近年来一直被民航生产经营单位普遍使用。

民航局于2019年7月发布《运输机场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指南》(AC-139/140-CA-2019-3),为运输机场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规范和指导。近年来,随着《关于发布运输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差异分析指导材料的通知》(局发明电〔2020〕1439号)、《关于开展运输机场安全管理体系专项审核工作的通知》(局发明电〔2020〕1963号)的发布实施,明确了运输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施与审核相关规范要求。今年3月,民航局印发《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审核管理办法》(民航规〔2021〕12号),对民航生产经营单位SMS运行成熟度和效能提出规范,明确了民航SMS审核的频度、深度和具体内容。SMS的建设和实施成为运输机场的一项法定职责和规定动作。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以下简称“乌鲁木齐机场”)在民航局SMS体系建设指导下,通过强化“三基”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完善应急体系,不断完善SMS体系建设的内容,并在具体建设实施过程中通过压实责任,强化监管,持续培养安全管理队伍和人员,将机场SMS体系建设的过程贯彻融入到日常安全运行中,逐步强化了乌鲁木齐机场SMS体系建设的认识和理解,积累形成了具有新疆民航特色的机场SMS建设管理经验。

乌鲁木齐机场管理体系

(一)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机场管理机构)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成立于2013年12月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隶属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设安全管理部、标准管理部等9个职能部门,9个生产保障部门。同时,机场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和航空安保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安全问题;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专业安全办公室,形成“安委会办公室抓系统、专业安全办公室系统抓、各部门全面抓”的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生产委员会严格落实外委业务安全管理责任,向外委单位派驻安全服务专员,指导督促外委单位安全管理工作。

(二)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乌鲁木齐机场推行手册一体化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将《安全管理体系手册》融入《运营手册》形成机场级、公司级、部门级、岗位级四级体系文件。机场级包括《机场使用手册》、《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等;公司级《运营手册》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按“一体化”原则编制,其中安全管理模块共30个文件;部门级包括部门管理手册、航空安全保卫方案、应急救援预案等;岗位级《岗位规范手册》配发到一线员工,内容涵盖工作规程、岗位风险档案、应急预案等。

乌鲁木齐机场SMS建设措施

(一)区域化管理、专业化保障、信息化支撑

成立“两区、四委”。组建飞行区、航站区管理部门,突出空、陆侧两区管理,设立机坪长岗位,负责机坪保障作业现场的协调管理。成立机场运行协同管理委员会、机坪管理委员会、服务质量管理委员会,与机场安全管理委员会构成“四委”模式,形成层级清晰的区域化管理模式。

促进专业化保障。通过给机场减负和业务调整,对内整合航空器引导,客货运输及客舱服务等业务,对外向集团控股公司移交商业经营管理、 “三供一业”( 供水供电供暖+物业)等,向地方政府移交公共道路、航站楼高架桥物业、中心变电站设备,供排水供暖及公共绿地,专业化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保障。

实施信息化支撑。创建“5C平台”,即AOC/TOC(机场运行控制中心/航站楼运行控制中心)对机场生产运行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协调;ACC(飞行区控制中心)利用6套系统对飞行区实时全流程、全方位监控管理;SOC(安检运行监管中心)实现“智慧安检”的运营模式和精细化管理;STMC(安保技术监控中心)实现对机场视频监控、飞行区围界、门禁监控的统一管理。

(二)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推行“4+2+1”管理模式,即“四级监察”(机场、部门、科室、班组),层层监管、逐级负责。机场安全管理部和部门安全管理室 “两级联动”,建立垂管机制,实现对专职安全员资质能力、责任落实与绩效考核的互为统一。“一个抓手”即强化监管队伍资质建设,严格选拔、培训与考核,提升监管能力。

(三)强化三基建设

按“对标准、建标准、验标准、学标准、守标准”五步法,机场级推动标准建设大循环,通过工作部署、集中审核、督导检查、总结讲评四个环节完成闭环管理。部门级推动标准建设小循环,开展标准自查完善,不断拓展思路,推动标准建设工作螺旋上升。

以班组建设为抓手,打牢思想、制度、硬件、管理、环境、文化基础。落实常态化督导、培训、学习、岗位练兵四项机制,推进安全教育、手册执行、风险防控、技能培训、作风养成、建功立业六到班组建设。开发班组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将安全警示和指令发布到班组现场。

(四)全方位深化自查

图1: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打造“5C”信息化平台

明确自查路径。乌鲁木齐机场确定每周五为机场“法定自查日”,制定了实施细则,采取“四级联动”模式,开展“六步法”(分析形势、制定计划、实施自查、整改问题、跟踪落实、验证成效)的法定自查。

建立自查平台。与民航局SES建立接口开发法定自查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自查流程信息化、自查内容结构化、问题分析可视化。完善系统升级建设,将法定自查信息与安全信息密切关联,拓宽数据收集渠道。

统一制度标准。将法定自查完成率、整改完成率与安全责任目标、日常业绩监测、安全绩效管理、战略解码考核相融合,突出过程管控,避免单独设立监测程序及指标。

(五)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乌鲁木齐机场构建“一中心三分部”的应急救援体系,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成立“现场指挥部”“新闻发布指挥部”“家属援助指挥部”。建立完善四级应急预案建设项目,开展以“三级指挥、四级处置”为框架的预案编制工作,以岗位为单元,建立2736个四级预案,描述应急处置程序,便于各级人员的实际运用及掌握。

图2: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不断强化应急演练,建立机场、部门两级演练菜单库,加入导调内容,引入“冲突”情景

常态化实施“三不”(即不打招呼、不设脚本、不设计演练情景)演练常态化机制,在不断总结演练经验的基础上,推出“菜单式”演练模式,建立机场、部门两级演练菜单库,加入导调内容,引入“冲突”情景。

乌鲁木齐机场SMS建设工作机制

(一)安全政策与目标

基于SMS体系制度确立年度安全目标和控制指标,发布安全承诺。与各部门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承诺书;管理层制定年度安全项目和资金投入计划,强化“四型机场”和科技项目投入。同时召开安委会部署年度安全工作,制发《年度重点安全工作及责任清单》,每月督导任务落实情况。

(二)安全风险管理

规范危险源识别程序,通过收集内外部数据,对照启动危险源识别时机,实时开展风险管理活动,动态监控核心风险,建立危险源库。建立岗位基本安全风险评价档案,根据安全形势实时发布风险警示。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持各部门安全负责人参与隐患分析讲评,管理层精准对接基层一线。设立年度安全隐患清零月,专项督导清查。

(三)安全保证措施

1.安全绩效管理

编制《安全绩效管理规程》,以走出去、请进来结合方式开展培训交流;邀请航科院专家到机场开展安全绩效专项培训。建立公司级、部门级、科室级指标的三级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制定行动计划,逐月监测,强化数据分析应用,突出过程管控和及时纠偏。

2.安全信息管理

健全安全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事件信息及综合安全信息的报送收集、存储分析、统计应用等程序。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事件信息遵循逐级上报原则;自愿报告采用隐患随手拍等多种形式报送;综合安全信息通过日常安全管理活动等方式获取。加强安全信息应用,通过班组信息发布系统、飞行区显示屏及各类会议警示教育,对落实效果验证,实现闭环管理。

3.安全监督检查

实施四级安全监督检查模式,由安委会办公室统一指导和监督管理。开展综合安全检查验证安全管理过程与规章要求的符合性,开展日常流程检查监控一线岗位人员操作、设备运行及保障流程;安委会办公室及各专业办公室组建督查组不定期巡查,开展专业化检查。

(四)安全促进手段

1.培训教育

规范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学时、考核奖惩等要求;加强内训师队伍培养建设,推行讲师级别认证制度,设立讲师评价考核标准。汇编建立在线题库。同时,对课程设计、讲师能力及培训组织等评估改进;职能部门组织对各部门值班领导开展“每日一学”。落实“安全教育日”,每月定期进行安全形势教育、规章制度学习以及上级安全指示,研判安全隐患和风险。

2.安全交流

定期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空管、航司及驻场单位在机场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每月分析安全形势,在机场范围发布风险警示。定期召开面对面研讨会,总经理与班组长座谈,部门经理与员工座谈,业务部门间相互座谈,解决日常工作疑点、难点。同时,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吸收先进安全管理理念。

乌鲁木齐机场SMS建设成效

乌鲁木齐机场将SMS要素融入到日常安全管理各个环节。经过长期实践,各级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安全管理制度逐渐系统化,员工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近几年机场不断加大安全投入,更换老旧车辆、投入建立了A-CDM、1.8G系统、车辆定位、自助安检等系统,并改造供电、弱电设施项目等,机场保障能力、安全裕度大幅提升。通过长期坚持SMS建设和改进,机场在安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人员按章运行意识逐步增强,安全基础不断牢固,自查问题、行政整改指令逐年下降。非正常事件万架次率下降了68.44%。安全自愿报告逐年递增,提供了数据支撑。安全隐患数量逐年下降,由显性的安全隐患治理向隐性的安全风险防控深入。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与“堡准正常”APP数据融合,实现机场业务数据同步、信息共享等功能。实施A-CDM系统升级改造、推广“边推出边开车”、二次靠桥等保障程序,显著提升机坪运行效率。启用Ⅲ类B运行,优化道面除冰雪程序,缩短单跑道除冰雪时间,提高复杂天气应对能力。

机场运行效率稳步提升。改造航站楼功能,提高航站楼运行容量;升级安检自助验证闸机,过检率提升30%;完善乌鲁木齐-吐鲁番空铁联运机制,提升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能力。机场放行正常率水平逐年上升,连续高于行业平均值,在全国同类机场排名前列。

“三基”建设得到业内认可。通过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六到班组”,乌鲁木齐机场目前143个班组全部建成标准班组,有40个班组为优秀班组,12班组晋升为卓越班组。基层基础越来越牢,三基建设成效得到民航局认可肯定。

机场SMS建设未来发展展望

“十三五”以来,民航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机场在旅客吞吐量、航班架次等方面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服务水平、安全水平均有所提升,枢纽机场均存在着机场容量逐步饱和的客观问题;全国范围内的机场改扩建工程不断开始实施,高质量发展需求与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SMS建设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有待提高。为此,运输机场SMS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安全管理,实现安全运行。

(一)强化依法治安,树立SMS体系思维

当前多数机场SMS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机场领导层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安全管理理念和认知,对SMS管理理念还不太熟悉,认可度低,造成SMS建设推进缓慢。

建立SMS体系建设,依法依规是根本,落实“一把手工程”是关键。要持续加强机场高层、中层管理人员SMS建设方面的培训,使机场高层、中层了解熟悉SMS理念体系,树立风险管理思维,掌握SMS建设路径和方法,并身体力行推动SMS建设,这样才能逐步传导到基层,有效推进SMS落地落实落细。

(二)科学统筹SMS建设,与“容量提升”工作同步推进

机场SMS建设应当在机场航站区、飞行区的建设初期就予以充分考虑,乌鲁木齐机场通过设立机场改扩建前期运行办公室,充分对接机场改扩建指挥部门,不断完善未来运行中涉及安全的关键流程和设备,同步开展SMS建设管理,确保新环境下的运行安全。

在人才储备方面,重点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安全管理人员,随着机场SMS审核的推广实施,逐步提升机场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SMS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围绕SMS建设,统筹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三)创新安全管理方式,与“法定自查”等深度融合

民航局在推进法定自查工作时,明确要求与SMS建设相融合,受制于机场属地化管理的原因,大多数机场开展法定自查工作时形式不统一,标准不一致,法定自查的实际效果难以评估,对SMS建设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为更好地开展SMS建设过程中的隐患排查和监督检查,应当充分借鉴学习局方行业监管执法系统(SES平台),建设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机场安全运行管理平台,通过对接局方监管平台、自愿报告系统等,规范内部检查、法定自查的要求和内容,对同类机场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落实整改,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的深度和SMS建设的质量。

(四)丰富新技术应用,与“智慧机场”建设深度融合

当前的安全管理体系模式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已经达到对机场运行安全风险点全覆盖的水平,但与科技应用融合度不够,执行流程冗复,基于传统安防技术设备的SMS安全管理流程与机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将SMS建设融入“智慧机场”建设中,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空防安保、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关联安全管理体系要素,构建数字化、信息化SMS体系,并与当前运行的机场管控信息化平台对接,实现“人—机—场”全流程全方位智能管理,推进各系统提档升级。

猜你喜欢

自查班组机场
机场罢工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放管服”改革地方自查进行时
微型糕点企业运行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初探
药品流通自查:370家弃权75家出局
最有创意的机场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