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价值研究
2021-12-13武永广
武永广
(泰安市立医院心胸外科 山东泰安 271000)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胸腺切除(Tx)仍是治疗MG 的主要手段。以往Tx手术主要采取经胸骨纵劈入路,进行胸腺切除及周围脂肪扩大清扫,但由于该入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缓慢。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在胸腺外科领域也得到应用。有报道指出,经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VATET)具有疼痛轻、创伤小、切口美观度高、疼痛程度轻等特点,且其疗效与开胸术式相当[1]。但在MG 治疗中,以往主要采取3 个经肋间切口,即三孔法胸腔镜(VATS),部分患者术后疼痛较为明显,且由于采取了腋下切口,可能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因此,有学者建议,省略腋下切口,仅保留锁骨中线、腋前线切口,即单操作孔VATS[2]。为探索其应用价值,本文将对MG 患者分别应用三孔法、单操作孔VATS,并对比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2020 年11 月,在我院治疗的82 例MG 患者。
纳入标准:(1)经肌无力症状评估、肌电图、新斯的明试验等,确诊为MG;(2)术前胸部CT、MRI 检查,疑似存在胸腺瘤,无远处转移或重要脏器侵犯;(3)可耐受手术治疗,拟行VATET;(4)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有胸部外伤史、手术史、胸腔感染病史等患者;(2)肿瘤直径>5 cm 患者;(3)重要脏器侵犯、远处转移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1 例,男:女为22:19 例,年龄18~72 岁,平均(47.57±4.48)岁。对照组41 例,男:女为23:18 例,年龄19~73 岁,平均(48.89±5.13)岁。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静吸复合麻醉,手术对侧单肺通气,术前肌松剂半量,若术中无特殊情况,则不追加肌松剂剂量。采取仰卧位,术侧适当垫高(30°)。对照组患者采取三孔法VATS,观察组患者采取单操作孔VATS。
对照组:于腋前线、锁骨中线第5/6 肋间分别作观察孔及主操作孔,长约1cm、2~3cm,两者处于同一肋间,于腋中线第3 肋间作辅助操作孔,长约0.5cm。以经右胸入路为例,首先进行胸腔镜探查,随后沿膈神经前缘、胸骨后缘将纵隔胸膜切开,沿胸腺右叶进行游离,直到无名静脉上缘以及乳内动静脉起始位置,将胸腺右叶完整切除,处理右前纵隔脂肪。按照同样的手法,切开左侧纵隔胸膜,将胸腺左叶切除,处理纵隔脂肪。对颈根部脂肪、胸腺上极进行彻底清扫,后缘、上缘分别至头臂动脉、甲状腺下极。进行心膈角脂肪、前下纵隔脂肪清扫,操作时应注意保护心包、膈神经。
观察组:于锁骨中线第5/6 肋间(或肋缘下1cm)作观察孔,于腋前线第4 肋间作操作孔,长度约为2~3cm。操作流程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在进行心膈角脂肪清扫时,可经操作孔置入腔镜,器械置入观察孔,适当推压膈肌、心包,获得良好的显露效果。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留置引流管,术后1~2d,进行胸片复查,若无胸腔积液、气胸,则去除引流管。
1.3 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d 疼痛(VAS)评分。
(2)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主要统计肺部、心血管、切口并发症及肌无力危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SPSS22.0,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表示,采取X2、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胸腔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VAS 评分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
?
2.2 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的切口、肺部、心血管并发症及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在MG 患者中,80%~90%的患者均存在胸腺异常。一般认为,对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其病情,同时可减少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3]。根据指南建议,经胸骨纵劈入路Tx 是MG 治疗的首选方案,疗效确切,显露良好,但由于其创伤较大,因此术后疼痛明显,恢复缓慢。而与Tx 相比,VATET 的微创优势明显,术后恢复较快,切口美观,且远期疗效、胸腺瘤完整切除率、疾病缓解率均与开胸手术无明显差异,因此在MG 外科领域受到一致肯定[4]。同时,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的三孔操作逐渐过渡到单孔操作。有研究指出,单操作孔VATS 同样可获得良好的显露效果,能够彻底清扫胸腺、周围脂肪,安全性较高,且术后疼痛程度更轻[5]。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两者均具有微创、快速康复的特点,且手术安全性良好,无明显差异。但两者也存在一定差异,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VAS 评分更低(P<0.05),可见单操作孔VATS 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减轻了术后疼痛。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单操作孔VATS 省略了腋下切口,而该切口肋间狭窄,胸壁肌层厚,在操作时容易造成肋间血管神经损伤,增加术后疼痛程度,而单操作孔VATS 能够减少该情况发生。但由于其技术难度增加,可能需要调换腔镜、器械位置,增加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两种手术方案的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基本相当,但单操作孔VATS 会延长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