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军无人机发展现状与作战任务浅析

2021-12-13罗潘王沛东陆军装甲兵学院

无人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台军我军目标

罗潘,王沛东陆军装甲兵学院

鉴于无人机在多次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台军正在积极开展无人机领域的相关研究。目前,台军无人机已经具备目标侦察和定位、通信中继、战场监视、战场毁伤评估等多种作战能力。研究台军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对我军掌握台军无人机的发展动向和作战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我军提升无人机及反无人机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从近代历次战争中可以发现,高科技装备所形成的不对称优势,改变了战争形态及作战模式。无人机凭借机动性高、续航时间长、作战条件限制少等一系列优势,逐渐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新型装备。同时,随着无人机机型的日渐丰富、作战能力的日趋增强,它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常规威慑装备。

台军无人机的发展现状

台军无人机的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总体来说起步较晚、种类有限,主要依靠海外采购。当前,台军不断加强无人机的研发力度,通过海外采购和自主研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发展。

“中翔”二号无人机

“中翔”二号无人机也称“锐鸢”无人机,由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制,其原机型于1999年5月20日试飞成功。该机机体采用复合材料制成,机体强度高、重量轻,动力装置为后推式螺旋桨发动机,具有续航时间长、短距起降和反电子干扰等特性,能够全天候执行侦察搜索任务,并将目标影像、飞行状态等数据实时传输给地面控制站。“中翔”二号无人机采取模块化设计,拆卸组装容易,便于维修保养。整机系统分为任务规划与指控中心、数据链、地面控制站等部分。

“天隼”二型无人机

“天隼”二型战术无人机系统由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采用气动弹射技术,起降无须跑道。“天隼”二型无人机配置了遥控设备、自动驾驶仪和GPS等设备。该型机平时除挂装一个环架式彩色CCD摄影机用于战场监视、目标定位及跟踪外,也可搭载光电/红外吊舱在夜晚执行侦察等任务。整套系统包含4架遥控无人机平台、地面控制站、支援装备、弹射装置等分系统,由三辆厢型车运输,部署机动灵活,便捷方便。台军“天隼”二型无人机具有不易被红外/雷达制导导弹锁定的特征,战场生存力比较高,主要执行战场实时侦察、目标识别与跟踪、通信中继等任务。

“治安者”502型垂直起降无人机

台湾中华航空公司自1998年开始与美国ATI公司与SAIC公司合作研发新一代“治安者”(Vigilante)502型垂直起降无人机。该机可挂装信号情报设备等多种任务载荷系统,可遥控飞行或按预设航线全自动飞行,当出现故障时,无人机可自动返航。“治安者”502型无人机使用拖车运载至目的地,仅需两人便可以完成操作。与固定翼无人机相比,该机起降不须要跑道。在军事运用方面,“治安者”502型无人机主要执行军事侦察、监视、打击、通信中继、船舰信息支援、电子对抗等任务。

“红雀”微型无人机

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参考美军RQ-11A小型无人侦察机,于2007年开始研制“红雀”小型单兵便携式无人机。2009年,该研究院参考美军RQ-11B“渡鸦”无人侦察机的性能,对“红雀”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该机的续航时间。“红雀”无人机采用无刷电机提供动力,以手抛方式起飞,主要执行近程侦察、敌军目标定位等任务,为部队提供作战支援。该机具有结构简单、易操控、成本低、机动性高等优点,并能在夜间操控使用。

图1 “中翔”二号无人机。

图2 “天隼”二型战术无人机系统。

图3 “治安者”502 型垂直起降无人机。

“腾云”无人机

“腾云”无人机原型机于2015年在台北首次公开亮相,2018年完成首飞。“腾云”机身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类似于美国MQ-9“死神”无人机,是一种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可以携带“海尔法”导弹和炸弹执行打击任务。台军正在发展第二代“腾云”无人机,其性能会有所提升,如具备自主起降等功能,可以执行昼夜情报侦察、战场监视、对地攻击、斩首行动、火力校射、通信中继、导引支援、电子战等任务。

“剑翔”反辐射无人机

“剑翔”反辐射无人机与以色列“哈比”反辐射无人机功能相似,用于执行电子战任务。该机可以跨越海峡飞行,在雷达目标上空盘旋并执行搜索和攻击任务。在攻击雷达前,“剑翔”无人机搜索雷达信号并锁定目标,随后用战斗部摧毁雷达。“剑翔”无人机成本低,续航时间较长,可自主飞行,外形尺寸小,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将对地面防空系统雷达造成一定威胁。

从当前台军无人机发展现状看,台军“腾云”“红雀”二型无人机项目进展并不顺利,可靠性仍有待提升。此前,台军“中翔”二号无人机事故频发。2021年2月18日,继3架“中翔”二号无人机在台东外海失联后,1架“腾云”无人机于2月18日傍晚7时坠毁。

台军无人机的作战任务

台军无人机的用途包括侦察、监视、打击、通信中继、战场毁伤评估、气象监测、地形勘测、大气研究和搜索救援等任务。根据台军防御作战战略的要求,台军无人机在作战行动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早期预警

台军无人机执行早期预警任务时,通常以跑马式航线、分区域侦察方式,完成海峡中线以东区域的持久侦察任务。除了海上雷达与有人预警机提供预警任务外,台军无人机也将提供另一道侦察防线,主要用于侦察我军无人机及其他隐匿舰艇的位置及运动方向,为台军指挥所的指挥与部署任务提供战场信息。下面简要概述4种早期预警任务的运用时机。

图4 “红雀”无人机以手抛方式起飞。

图5 “腾云”无人机停在地面。

图6 “剑翔”反辐射无人机。

一是当我军进行战备等级转换并有兵力集结的征候时,台军战备状态随之升级,将侦察力量置于战场前沿,出动无人机进行侦察。

二是当台湾海军、空军等军事要道被封锁时,台军紧急调整战备状态,将侦察力量置于战场前沿,出动无人机执行侦察任务。

三是当台军机场或其他重要目标将要遭受攻击,台湾海军、空军力量或其他重要人物须及时疏散和转移时,外形尺寸小、隐蔽性强的无人机掩护有人机进行疏散或撤退。

四是当无人机与台军空中打击力量协同作战时,无人机提供更长时间的侦察任务。

重要目标保护

台军以各军事基地或其他重要军事目标为要点,绘制重点目标临近区域要点图,以要点间的路径为参考,绘制相应区域内的飞行航线图,目的是及时识别威胁以及吓阻我军作战意图。台军无人机保护重要目标的运用时机通常有以下两种情景。

一是当台军要点即将遭受突然攻击时,台军进行反制并须要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台军会出动无人机在要点目标或周边临近区域上空巡逻,获取情报信息或阻止我军作战意图实施。

二是当台军预测到重要目标要点可能遭受突然攻击时,会提前制订相应的反制措施,并利用无人机对目标要点或周边临近要点进行巡逻,获取情报信息或阻止我军作战企图的实施。

远程自主侦察

台军无人机遂行远程侦察任务时,通常采用静音模式并按预设航线飞行,对我军作战力量部署地域进行侦察。台军地面控制站通常不主动发射控制信息,仅接收无人机传输的信息以防电磁辐射而暴露台军地面控制站的位置。台军某些无人机持续在预设区域上空盘旋,直至燃油耗尽或被我军击落。台军无人机远程自主侦察通常用于以下两种时机。

一是为获取我军火力发射点、港口、机场等重要目标信息,台军会针对我军要点划出一片较小区域作为侦察区,让无人机以静音模式在该区域上空自主遂行侦察任务。

二是当我军进行电子防御或我方空军、火箭军作战力量可能对台军导控设备造成威胁时,台军无人机以静音模式自主遂行侦察任务。

线路搜索

当我军完成第一阶段渡海登岛作战任务并向台军纵深区域发起进攻时,台军须要判断我军可能行进的路线,并利用无人机在该路线上空进行搜索,获取我军实时位置信息,进而对我军后续行动进行干扰。台军无人机通常在以下两种时机执行线路搜索任务。

一是当台军情报部门研判出我军可能接近的路线时,台军无人机会沿着我军地面行进路线的上空实施侦察,获取该路线的地形及我军部队情况。

二是当具体情报给出我军可能执行的作战任务路线时,台军无人机会沿着我军地面运动路线的上空实施侦察,获取该路线的地形及我军部队情况。

监视与跟踪

台军接到目标预警信息并取得授权后,利用无人机设置拦截路线。台军无人机监视与跟踪任务的运用时机如下所述。

一是无人机实时向台军提供我军运动目标的定位信息,台军相关作战部门在预定作战路径设立火力覆盖区域,争取消灭我军目标于台湾海岸线之外。

二是无人机不间断向台军提供我军运动目标坐标信息,为保护台军执行攻击或袭扰任务,提供精准目标定位数据。

台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对我军的启示

目前,台军无人机的可靠性仍然不高,许多作战运用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是,我军仍不能忽视台军无人机的技术发展和作战运用带来的影响。

大力发展反无人机技术

台军无人机将在未来作战中完成许多重要任务,可能对我军造成一定威胁。面对台军部署的无人机,我军应大力发展反无人机技术,以破坏台军无人机的机体、数据链或任务载荷为反制目标,使台军无人机降低或丧失作战能力。

我国反无人机系统的研发应用,应向系统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大幅提升反无人机装备的识别和打击能力。我国不仅要开发易使用维护的便携式小型反无人机装备,还应采取多种手段,找出通信网络漏洞,将反无人机装备的侦察、干扰和摧毁等功能有机融合,扰乱台军无人机的正常飞行并使其坠落,实现有效反制。

完善我军无人机装备体系建设

为完成反辐射、侦察等各项任务,台军正在抓紧通过外购及自主研发的方式构建无人机装备体系。鉴于近年来军用无人机发展的成功经验,我军无人机技术发展应顺应科技变革,依靠科技进步,注重科技创新,借鉴国内外先进无人机技术,采取军民融合的方式,积极调动军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生产制造单位等各方优势,有针对性地研制能应对复杂作战环境和不同战术任务的系列无人机产品,加快我军无人机的发展进程,满足未来作战需求,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无人机装备体系。

加强无人机操控技能培训

台军无人机频繁坠毁,部分因素是由于台军无人机技术不成熟,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台军无人机操控人员的操控技能不熟练。随着我国陆军部队的改革和转型,无人机操控成为一个新型岗位,我军应不断强化操控人员在任务规划、飞行操控、装备保障等重要专业的技能培训,适应未来作战需要。

猜你喜欢

台军我军目标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台湾在美国买了很多“冤大头”武器
“情趣军装”
“排练”
一段往事
台军买大陆电脑引泄密担忧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