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军舰载无人机发展浅析

2021-12-13陈勇

无人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海军陆战队无人航母

陈勇

海装重大项目中心

近年来,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大放异彩,然而这些无人机主要为陆基起降无人机。虽然美军不断推进舰载无人机的使用,但受舰船空间以及无人机自身作战能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舰载无人机目前尚未大量应用,也无法替代有人机。在短期内,美军舰载无人机仍处于相对缓慢的发展状态。

凭借制造和使用成本低、地勤保障要求低、安全风险系数小、人员零伤亡、使用限制少、隐蔽性好、机动性高、效费比高等优点,无人机近年来几乎参与了每一个热点军事事件,例如苏莱曼尼将军遇刺事件、纳卡冲突。然而,在这些热点事件中执行任务的无人机几乎全部为陆基起降无人机。相比之下,作为作战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舰载无人机进入部队服役的进程却非常缓慢。尽管无人机正在重塑21世纪的作战模式,但为何舰载无人机却迟迟未能大显身手。本文从美军舰载无人机的发展现状、美国海军规划中的舰载无人机项目和美国海军高层领导对舰载无人机发展所持观点等方面,浅析美军舰载无人机的发展情况。

美军无人机上舰的背景

军用无人机作为现代空中作战力量的一员,在近年爆发的几次局部战争中频频亮相,屡立战功,其军事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高新技术在武器装备上的广泛应用,无人机型号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美军早已意识到无人机的重要性和潜在作战价值,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研发军用无人机。美国空军积淀了数十年的无人机研发经验,装备了多种型号无人机。在实战中,美军无人机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美军无人机目前的定位主要还是作为有人机的补充作战力量。

美国海军很早就开始研究无人系统上舰技术。2000年6月,美国国防预研局(DARPA)和美国海军启动“海军无人战斗机先进技术计划”(UCAV-N ATP)第1A阶段工作,对相关技术展开预先研究,并在2014年提出“航母舰载无人空中监视与打击”(UCLASS)项目,以推进型号项目的工程研制工作。然而,一方面受舰船空间的限制,无人系统上舰势必会导致部分有人装备数量的减少,为保障整个体系的作战能力,上舰的无人系统应具有更强的任务能力;另一方面,舰载装备的起降要求更严苛,较陆基起降无人装备要求更高。

虽然美国海军已经储备大量自主飞行、舰载适应性等技术,但目前在工程研制及实际使用过程中仍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仅购买和装备了少量中小型无人机,配装在驱护舰上使用,而供航母使用的大型舰载无人机还在研制中。

美军舰载无人机的发展现状

在军用无人机领域,美国拥有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丰富的实战经验。然而,美军无人机的主要用户是陆军和空军,海军目前装备的中小型舰载无人机仅具备有限的侦察和打击能力,大型舰载无人机尚未大规模运用。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在2020年1月发布的报告《替换当前海军机队的成本》指出,截至2018年6月30日,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现役无人机有7种型号,共88架。其中,MQ-4C为陆基起降无人机,其余6种是舰载无人机,主要用于监视和通信中继任务;在研无人机1种,即MQ-25A“黄貂鱼”无人加油机。美军列装和在研的无人机概况详见表1。

表1 美军舰载无人机统计表。

MQ-8B和MQ-8C属于察打一体无人直升机,主要装备在驱护舰、两栖攻击舰和近海战斗舰上,用于支援海军陆战队的行动。

RQ-21A、RQ-23A、RQ-26A和RQ-7B这四型小型无人机主要在海军陆战队服役,执行侦察和监视任务,可供两栖攻击舰、远征前进基地(ESB)使用。

MQ-25A无人加油机是在研型号,计划部署在航母上,执行空中加油任务。

MQ-8B“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

MQ-8B“火力侦察兵”(Fire Scout)无人直升机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具有侦察、态势感知、精准定位等功能。MQ-8B基于“施瓦泽”-333直升机改装而成,是MQ-8A的改进机型。

MQ-8B于2006年12月首飞,2009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可携带“海尔法”导弹、GBU-44/B“毒蛇”精确制导炸弹和“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APKWS)制导的航空火箭弹等武器。

MQ-8C“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

MQ-8C“火力侦察兵”(Fire Scout)由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是“贝尔”-407直升机的无人化改装机型,可承担侦察、态势感知、空中火力支援和精准定位等任务。

MQ-8C于2013年10月首飞,2019年6月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该机具有自主起降能力,可携带“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制导的航空火箭弹和“海尔法”空地导弹等武器。截至2016年底,MQ-8B和MQ-8C共上舰12次,其中10次部署于“佩里”级护卫舰,2次部署于近海战斗舰。

RQ-21A“黑杰克”无人机

RQ-21A“黑杰克”(Blackjack)是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列装的小型战术无人机,由波音公司设计和制造,主要执行侦察任务。

图1 MQ-8B“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

图2 MQ-8C“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

图3 RQ-21A“黑杰克”无人机。

RQ-21A于2012年7月首飞,2016年1月形成初始作战能力,2016年夏季部署到伊拉克,2017年5月,一架RQ-21A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被击落。

RQ-23A“虎鲨”无人机

RQ-23A“ 虎鲨”(Tiger Shark)2001年推向市场。截至2013年11月,全球共约15家客户运营该型无人机,该机累计飞行时间为13万小时。

RQ-7B“影子”无人机

RQ-7B“影子”(Shadow)无人机由美国AAI公司研制,是RQ-7A无人机的改进型,可执行侦察、监视、目标捕获和战场毁伤评估等任务。RQ-7A于1991年首飞,2002年开始交付美军,2004年夏季,RQ-7B代替了RQ-7A。

MQ-25A“黄貂鱼”无人加油机

MQ-25A“ 黄貂鱼”(Stingray)无人加油机由波音公司研制,现在属于“舰载空中加油系统”(CBARS)项目,该项目早期源于“航母舰载无人空中监视与打击”项目。

MQ-25A于2019年9月首飞,分别于2021年6月、8月和9月完成了F/A-18E/F战斗机、E-2D预警机和F-35C战斗机的空中加油试验,目前处于研制阶段。2018年8月,美国海军授予波音公司4.05亿美元的开发合同,用由NASC公司研制,用于情报、监视、侦察(ISR)以及反潜等任务。

RQ-26A“航空之星”无人机

图4 RQ-23A“虎鲨”无人机。

图5 RQ-26A“航空之星”无人机。

图6 RQ-7B“影子”无人机。

图7 MQ-25A“黄貂鱼”无人加油机。

RQ-26A“航空之星”(Aerostar)无人机由航空防务系统公司研制,于于购买4架MQ-25A无人加油机。预计2024年8月,波音公司MQ-25A无人加油机将交付美国海军。未来,该型机的采购量可能增加到72架,总金额达130亿美元。

MQ-25A采用一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AE3007N涡扇发动机提供动力。AE3007N发动机是海军MQ-4C无人机发动机的改进型,可提供44.1kN的推力。该机采用了背负式进气道设计,具有一定的隐身性能。

美军舰载无人机的发展规划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实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正在不断探索无人机上舰的可行性,希望提升作战能力,支持新作战概念实施。在《美国海军航空愿景》《美国海军项目指南》等规划和指导文件中,美国海军阐述了无人机的发展方向。

美军对无人机寄予了厚望。规划文件指出,无人机未来将在舰队中承担打击等任务,但是在短期内,规划中的美国海军无人机上舰进程缓慢,舰载无人机仅承担态势感知和空中加油等辅助性任务。现介绍美国海军在几个重要规划文件中提出的舰载无人机发展规划。

《美国海军航空愿景》中的规划

《美国海军航空愿景》是美国海军发布的海军航空力量中长期建设规划,系统阐述了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相关装备的发展思路。

美国海军从2007年开始实施舰载无人机计划。根据无人机性能、任务载荷和外形尺寸,海军将舰载无人机划分为5个等级,以执行战场态势感知、海上态势感知、部队防护等任务。根据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作战概念的需求,各级无人机系统分别为航母远征打击编队,海军陆战队的远征部队、团级和营级部队等不同规模的特种部队提供作战支援。

《美国海军航空愿景》阐述了各级无人机的发展规划。针对部署在航母上的舰载无人机,《2030年美国海军航空愿景》提出,未来航母舰载机联队须引入8 ~10架舰载无人战斗机,部分F/A-18E/F战斗机可能被有人机/无人机编队或无人机替代。《2016—2025年美国海军航空愿景》提出,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部署在航母上的舰载无人机将执行必要的加油与持久性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

《美国海军项目指南》中的规划

《美国海军项目指南》阐述了美国海军主要采办项目、研发项目以及未来规划。《2017年美国海军项目指南》提到5型舰载无人机,分别为MQ-25A、MQ-8B、MQ-8C、RQ-7B 和RQ-21A。

MQ-25A的任务定位是,显著扩展航母舰载机联队的作战范围并增强作战效能,弥补舰载机联队情监侦能力的短板,率先实现有人-无人协同作战。

其余4型 无人机MQ-8B、MQ-8C、RQ-7B和RQ-21A的任务定位是,作为海军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提供战术情报、监视和侦察信息支持,目前这4型无人机已进入海军部队服役。

美国高层领导发表不同观点

针对海军舰载无人机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美国甚至美国海军内部都存在争议,没有形成统一意见。

2014年,在“航母舰载无人空中监视与打击”项目推进过程中,各方表达了不同想法,部分美国国会议员和海军以外的专家主张发展全副武装的隐身作战飞机,而美国海军则倾向发展情报监视侦察且具有一定打击能力的无人机。

尽管原海军部长雷·马布斯于2015年表示,F-35C将是美国海军采购的最后一型有人战斗机。但是,美国海军舰载机联队引入无人机的进程却始终进展缓慢。

2019年,时任美国海军副作战部长比尔·默茨中将称,因为海军预算有限,海军不得不务实无人机的作战效果,把无人机带到甲板上开展海上作业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默茨中将发表的感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航母舰载无人空中监视与打击”项目为何变为目前的“舰载空中加油系统”项目。

2021年6月,主管海军作战需求和能力工作的美国海军副作战部长吉姆·基尔比中将表示,预计从2030年开始,舰载机联队中的装备,一半以上是无人机,但是目前大量购买不一定对海军有好处,舰载无人机的发展过程还须要十年或更长时间。

总结

从美国海军无人机装备发展现状、规划和海军高层领导的公开表态可以看出,美国海军在不断推进无人机上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美国海军仍表现出相对“审慎”的态度,尤其是航母舰载机联队引入无人战斗机的规划。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美国海军舰载机联队要执行全谱系作战任务,并追求最优综合作战能力。考虑到航母有限的空间,美国海军须要对机队的编配机型进行细致的权衡。另外,目前无人机仅能承担侦察、空中加油和有限的打击任务,其作战能力远弱于舰载机联队中的有人机,因此美国海军没有以无人机完全替代有人机的迫切需求。

长远看,舰载无人机是美军舰载机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舰载无人机将成为海上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可能改变海上空中战场的作战样式。但是,受海上特殊的作战要求和航母等舰船搭载能力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舰载无人机在短期内尚不具备大规模上舰使用的条件。

猜你喜欢

海军陆战队无人航母
航母召唤,舰载机返航
美海军陆战队155毫米M777牵引式榴弹炮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演习期间发射M777 155毫米榴弹炮
HUMS在无人直升机上的应用与展望
反击无人机
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手持M40A6狙击步枪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手持M40A6狙击步枪
美国海军陆战队训练进行中
诗到无人爱处工
无人岛上的试验
美国两航母“围住”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