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惠山泥人情结
2021-12-13王木东
文>>>王木东
我的艺术起步
1952年,《人民日报》副刊上登载了我的雕塑作品《志愿军救朝鲜儿童》的照片。作品中,罗盛教一边奔跑,一边脱棉袄,再现了他抢救落水儿童崔滢的形象。这件作品是美学家王朝闻到南京时发现后推荐给《人民日报》的,很多人通过这件作品认识了我。
我出生于辽宁义县曹家屯。因家贫,祖母和母亲靠卖草编工艺品来贴补家用,也萌发了我对民间工艺的兴趣。我在小学、中学时就很喜爱上美术课,后到了北京学习雕塑,考上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即现在的东京大学),攻学雕塑。我的老师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两位学生——清水多嘉和本乡新。
毕业后,我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南京中华女中、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中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我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艺术宣传行列。
1953年,文化部发出抢救我国泥塑彩绘艺术的批示,要求抓好惠山泥人的发掘、研究和创作。惠山泥人制作辅导工作组成立后,我从省文化局正式调到无锡,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我把这一段经历看作是我艺术生涯的起步阶段。
王木东作品《送子观音》
创办惠山泥塑创作研究所
解放前夕,惠山泥人的生产很不景气,许多技艺较高的艺人为生活所迫,纷纷改做其他行业;一些不会其他手艺的人,为了生活,制作一些低级石膏品和泥塑作品,以此糊口。1953 年后,无锡先后建立了第一、第二惠山泥人生产联销社,制作方式依然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联销社只是做点收购、验收工作。惠山泥人,尤其是传统特色的手捏戏文,已濒临失传的境地。
我们感到抢救艺术遗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与辅导组的其他同志,首先把一批有影响的老艺人,如王士泉、高标、夏如之、关连新、秦锡奎、蒋金奎、张阿仁、张根宝、蒋子贤、陈毓秀、周作瑞等一一请回来,请他们一起投入到对惠山泥人的发掘、整理、研究和制作工作中,我们也请上级派来的专业美术工作者蒲廷瑛、孙平、柳家奎、陈近一起投入抢救工作。
1954 年,经省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了江苏省惠山泥塑创作研究所,我担任了首任所长,与大家一起,集中精力办了四件事:
一、把著名彩塑艺人组织起来,请他们按照自己的艺术风格制作惠山泥人,逐步恢复了手捏戏文的生产。
蒋子贤、张根宝、张阿仁、陈阿芳等老艺人专门制作手捏泥人,陈毓秀、陆福泉、陈浩泉、陈祖兴专门负责彩绘。他们先后制作了手捏戏文《贵妃醉酒》《小尼姑下山》《三国》等戏文作品。华东艺专的谢海燕教授经常上门指导,使作品形象更生动、更逼真、更合情理。老艺人的作品除了拿到艺术院校和博物馆展示、收藏外,还供应工艺品商店零售,受到海内外旅游者的欢迎。老艺人制作的《水浒一百零八将》脸谱和《水漫金山》《蟠桃会》等戏文,受到国内艺术同行的高度赞赏。为了鼓励老艺人创作,国家采取高价收购、包销等办法,使艺人们体会到新中国对民间艺人的深切关怀。
二、泥人研究所与泥人生产合作社一起创办了江苏省第一期惠山泥塑彩绘训练班,招收了40 余名惠山泥人艺人子弟和农村青年,采取新美术工作者与民间艺人联合教育的办法,请研究所专业干部担任理论教育,老艺人带徒弟进行艺术实践、传授传统技艺,培养惠山泥人制作的接班人。
时任无锡市惠山泥人生产合作社第一届主任的王瑞良,对学员的思想教育抓得很紧,后来这批学员中的喻湘莲、陈荣根、李仁荣、吕信捷、过伯勤、顾叶青等人也都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国家级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再由他们传授培养,带出了第二、第三代无锡惠山泥人的后起之秀。
三、研究所同志为了发掘、整理惠山泥人的民间传统技艺和传统作品,常常走家串户,上门做工作,收集陶土烧制的历史模型,变个人收藏为国家收藏。
王木东泥塑作品
对凡是征集到的泥模、陶模,我们都会印坯成像制作出来;凡是老艺人当时怎样画的,都一一恢复原样。我本人就多次上门鼓励清末著名老艺人丁阿金的女儿捏了不少作品,并由研究所以较为优厚的条件收购、珍藏。经过短短几年努力,我们先后收集到模型、作品等900 多件,历史作品有小花囡、大阿福、堆子(叠罗汉)、观音、菩萨、罗汉、财神,以及《刘海戏金蟾》等惠山传统泥人精品。当时中央和上海一些领导和专家朱石基、陈秋草、陈烟乔、米谷等观看后,称赞:“惠山泥塑研究所做了积功德的大好事,你们的辛劳没有白费,把惠山泥人真正的传统工艺保存了下来。”
四、我与夫人蒲廷瑛一起忠实记录和整理了一整套惠山民间艺人彩绘与手捏技法及资料。
蒲廷瑛还专门总结了惠山泥人的彩绘用料和技巧,其中,包括精心绘制的图片;我则着重编写惠山泥人手捏工艺的全过程,并加上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
可惜这些十分珍贵的资料,连同珍贵的模具、藏品,在十年浩劫中毁去大半。
追求雕塑之美
1957年以后,“以阶级斗争为纲”之风越刮越猛。我因早年留学日本,被打入另册,作为控制使用对象。在这样的处境中,我还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了艺术创作的实践之中。
我在创作中刻意探求雕塑写实的同时,十分注意运用惠山泥人纯朴、自然、含蓄的特点,在写实中删繁就简,来展现作品形象,使之既有乡土气息,又有脱俗气质。在我制作的600多件作品中,大的超过身长,小的仅有拇指般大小,千姿百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组织上为我彻底平反,我恢复了中国共产党党籍。从此,我创作的思绪更如决堤的江河,先后创作《没下完的一盘棋》(送日本展出)、《达摩》(由北京工艺美术馆收藏)、《陈毅》(胸像)、《荣德生》(陈列江南大学校园内)、《王昆仑》(胸像)等雕塑,并且创作了一批手捏戏文。作品《没下完的一盘棋》及泥塑李清照、齐白石、张大千、杨贵妃、阿炳等为国家博物馆收藏。
离休后,我撰写、翻译和出版了一些著作和论文,并担任了很多艺术学会会员与顾问的工作,虽然工作繁忙,但我依然坚持创作和外出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