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进学生社团的路径探索

2021-12-12宋宝庆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校党建校园文化建设

宋宝庆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中最活跃的学生团体,社团种类多样,开展活动丰富多彩,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按照新时期党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如何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带动学生全方位的成长进步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推动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团,进而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是实现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模式。通过对现状结症的研究,提出党组织在学生社团中的延伸策略,并针对难点进行分析,以探索其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校党建;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加强高校党建是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工作,通过党建带团建、指导学生组织和社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学生头脑的重要抓手。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多元,培养其坚定自觉地跟党走,是确保党员质量、党组织生命力的重要保障[1]。

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中,教育部党组提出“探索学生党建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拓展”。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既是学院的学生,又是学生社团的成员,双重身份在组织管理上形成交叉,组织管理边界模糊、与学院学生党支部的沟通机制、工作保障机制构成,值得探索。

一、强化学生社团党建的现实意义

强化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具有三大维度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筑牢思想阵地。学生社团百花齐放,涉及业务方向宽泛,活动开展以体验性为主,强调尊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以自愿、自觉参与为主,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2]。但虽然高校社团开展的活动多,但思想引领少。多数社团所涉及领域在校内缺乏相关课程,这促使学生有了更多在该领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因,与校外甚至境外机构的学习交流中,限于业务水平和能力的不对等,容易出现盲目崇拜,若无有力监管、正确引导,不排除发生政治偏离的思想行为。加强党组织对学生社团的领导、监督和管理,推进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团,可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牢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阵地。第二,有利于建设宣传阵地。学生社团的凝聚力来自学生的兴趣共鸣及对社团组织价值理念的认同。成员间共同话题多,思想感染力强。在学生社团中组建党支部,可以发挥党组织宣传引领群众的职能,将党的思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浸润在社团开展的文化活动中,有效增强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形成对社团成员、社团活动受众(广大学生群体)正确价值观的引领。第三,有利于拓展服务阵地。立足于学生社团的非营利性及朋辈优势,能夠广泛征集学生对党团组织、学校的建设需求及意见建议。学生社团属性不同、发展需求不同,通过社团中的学生党员、团员骨干,可以引导其他成员更好掌握社团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并对开展社团活动进行把关、引导,更好服务广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二、学生社团开展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

目前,学生社团开展党建工作具有如下三大困境:第一,组织归属不明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均编入所在学院的基层党组织,如在学生社团成立党支部,涉及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组织生活等若干事宜,学生归属所在学院党支部还是社团党支部、党费交纳管理、参加组织生活、党员评价等均是需细化解决的难题。第二,专业学院、学生社团对优秀学生评价标准不同。学习成绩是专业学院对学生是否优秀的首要评价标准,学习成绩优异也是多数高校衡量学生能否被吸收入党的参考指标;而在学生社团,评价成员是否优秀时,往往将其特长、业务能力及组织贡献、群众基础等作为衡量标准,学习成绩达标(不存在不及格科目)即可达到认定为优秀社团成员的基础。因此,专业学院与学生社团对学生的评价会在衡量指标上存在不同权重。第三,学生社团成员流动性大,缺乏组织观察的连续性。根据组织要求,学生党支部委员会在期满(三年)后即要按期换届。学生社团成员流动性大,一般在大一时候加入,除担任主要职务外,大部分成员在大二、大三陆续退出,如社团成立党支部,则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观察连续性难以保障,党员的流动性亦随之加大,对组织建设发展带来问题。

三、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团的模式探索

第一,学生社团党支部的设立。根据学生社团组织成立、分立、合并、撤销以及成员流动性等动态化属性,依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设立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依据条例组织建设、发挥职能,不发展党员、不处分处置党员、不选举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和进行换届[2]。临时党支部设立途径有两种:(1)社团业务指导单位上级党组织设立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指导单位指导三个以上社团且未设学生党支部的,由业务指导单位上级党组织设立。适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单位指导的体育类社团或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的思想政治类社团。(2)学校党委直接设立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覆盖除上述有条件成立党支部以外的其他社团。学生社团归属学校共青团组织管理,是学生工作范畴的组成,可与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共同研究,社团临时党支部建设在党委学生工作部。

第二,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包括:(1)加强学生社团政治建设。党支部是基层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学生社团在搜索学习资料、与社会团体交流时难以避免不良信息、错误思想的影响,党支部需及时掌握社团成员思想动态,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政治方向、加强思想教育,切实发挥社团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的政治引领作用。(2)推动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在学生社团建设发展中,党支部发挥组织职能,督促学生社团建制完善,成员素质合格。在制度制定、人员管理、骨干选拔等方面给出指导建议,帮助社团在规范管理、科学规划下健康发展,形成科学的社团运行管理体系。(3)团结凝聚社团成员。社团成员中党员的比例 、素质对于社团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3]。党支部管理、教育学生党员,担负凝聚群众职能。学生社团的兴趣性和自发性使其在管理上呈现出组织松散的形态,成员流动性大。成员积极性取决于社团管理团队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社团临时党支部强化学生党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指派学生党员以联络员身份参与社团建设,增强学生党员责任感和归属感,将主人翁意识带到社团工作中,促进社团向心力的形成,提升社团凝聚力。(4)弘扬先进校园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社团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性、学术性、文化性、互动性,使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升学生社团实践育人效果[4]。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在社团运行中要对举办的活动进行审查把关,给予指导建议,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在学生活动中,进而实现对受众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社团成为弘扬先进校园文化的主力军。(5)激励学生力争先进。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虽不发展党员,但可以对接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成员所在专业学院,就其在学生社团期间的表现进行考察鉴定,供积极分子所在学院党支部作为能否发展入党的评价参考。社团临时党支部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应加强朋辈引领,就是要让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优秀者起引领、带动作用,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正确认识自己、奋发进取[5]。对思想端正、表现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可以直接推荐参加学校开办的党课学习,考核及格准予结业,并设为党支部助理联络员,帮助掌握学生社团动态、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在积极分子离开社团时向其所在学院学生党支部出具培养、教育有关材料。

第三,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建设的路径保障。(1)学校党委的有力保障。作为学生社团的直接领导和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的组织领导,学校党委在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的组织架构设立、人员配置、经费保障及政策支持方面起决定作用。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工作范畴划定、其与专业学院党组织的沟通机制建立、学生社团就积极分子的考察工作等,都需要学校党委政策支撑和态度支持。建立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体系,对调动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在学生群体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核心把关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选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是学生社团的思想掌舵人,应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实的政治理论和敏锐的政治嗅觉,还应具有广博的眼界、发展的视野和精准的眼光,在种类纷繁的学生社团中,带领党支部在学生社团成员中形成号召力,是政策传导、实施监督的过程保障。高校应在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中挖掘合适人选,担任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书记,更加有效开展学生社团的党建工作。(3)指导教师的通力配合。依照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每个学生社团均配备了相应的指导教师,社团指导教师的坚守是学生社团文化传承的基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社团成员流动不息,但社团指导教师相对稳定,其成为社团文化与社团精神的缔造者和见证者。在推进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团的方法,指导教师应高度认知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临时党支部在开展工作中也应充分征询指导教师意见,与指导教师达成共识,是工作开展、步调一致的终端保障。

四、结语

在教育部党组对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最新规范要求中,提出鼓励高校探索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基层党组织。虽然成熟模式少、政策依据少、实施难度大,但做出加强党组织对学生社团的全面领导的决策是明确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针对此现状可以进行探索、实践。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国际形势多变、各种思潮涌动,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在深层次上,是借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障学生社团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团队凝聚力、拓展社团活动吸引力,在广大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社团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争取开创高校社團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玉平.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建的重点和现实进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3):40-42.

[2][3]张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加强高校社团建设[J].吉林教育,2014(31):7.

[4]刘晓东,董俊杰.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4(05):75-78.

[5]付忠勇.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优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66-67.

[6]石津.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路径探索[J].法制博览,2020(22):239-240.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高校党建校园文化建设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