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
2021-12-12蒋湘珺
蒋湘珺
一提起月,不免想起李白《静夜思》中淡淡的思念,对故乡亦是对故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充满离人的愁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带着一抹淡淡的愁绪。
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与忧伤的寄托。平淡似水的月光下又有多少詩人的惆怅呢?的确,月亮的温柔实在容易让人睹物生情,但冬天的月亮很难不让人平添几分欣喜。冬日夜长昼短,唯独月亮是无边黑暗的一抹亮色。
冬日少云的夜晚,偶尔有一两颗星星挂在天边,无人欣赏倒也乐得自在。这个时候,最抢眼的莫过于月亮了。虽说她只是孤单地亮着,本应给人一种孤寂之感,可她皎洁的笑颜偏是让人厌不起来。月光难得的澄澈,我不禁想起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初读不以为然,在月光的陪伴下想来倒是多了些许韵味。
若要说最令人喜爱的,则是冬日早晨的月亮。彼时,天边仅有淡淡的金光,劳累了一天的太阳还在补觉,而月亮却还不肯谢幕,她高傲地昂着头,要好好享受属于她的时光。若是时间恰当,还能瞧见几颗小星星,一颗尤其明亮,出尽了风头,那便是启明星。它常如此与月亮交相辉映着,如同默契的老友,有着一样的骄傲。
冬月最凄惨的一刻,恐怕就是日出了。太阳总是金光闪闪地从地平线上出现,使原本明亮的月亮突然变得暗淡。虽暗淡,月亮依旧澄清,给人一种震人心魂的感觉。
她理应还是笑着的,高昂着头,维持她的骄傲。
[评 改]
开题点月,列举诗句名篇中对月的描述。
“无边黑暗的一抹亮色”,写出自己对冬月的感受。
“孤单地亮着”“淡淡的金光”“依旧澄清”,具体描绘对不同时刻冬月的感受。
【总 评】 作者以文人们对月亮的感受入题,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对冬天月亮的独特感受,虽然孤寂,却有着特殊的韵味。
文字朴实,娓娓道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讲评教师 刘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