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绝顶处神思飞
2021-12-12钱佳
钱佳
【摘要】统编教材大面积增加了传统古诗文的篇幅,强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其实对于古代诗歌的阅读来说,学生最大的障碍是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阅读和写作习惯的不同。因此,本文从读与写的互相促进入手,通过任务群式的读写活动,促进学生的古诗词品读素养以及项目式写作的热情。
【关键词】登临诗歌;读写互促;任务群写作;项目式写作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统编教材大面积增加了传统古诗文的篇幅,强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其实,对于古代诗歌的阅读来说,读写互相促进才能引領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我们要思考:从语言建构与运用素的养角度,学生除了背诵、抄笔记、做题,能不能学会品析经典诗歌并运用诗歌凝练的语言,把这些语言内化;从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他们能不能从作家、古典文化的角度真正理解诗歌大意和创作思路,学会品评与短评写作;从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学生能不能真正有兴趣读诗?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诗歌的韵味之美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呢?
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中选取了《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等三首诗歌,它们很好地传递了中国古代的“登高”文化,以此课为切入点组织一次古诗词阅读写作活动可以有很多发散拓展的空间,让师生们共同参与一场诗词盛宴。从长远的教学角度来看,高中语文新课程强调文学阅读群文化和任务群化,这样的阅读思路应该从初中就渗透,意义更大。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三首登临诗歌的梳理,理解登临诗歌的创作习惯及抒情明志方式。
2.能够抓住文学形象来深入诗歌的情感与主题学会主题式短评的写作方式。
3.能够从一个文学主题串联起群文之阅读和写作并形成专题研学的习惯。
三、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
1.了解学情,设计阅读活动方案。
2.整理三首登临诗歌的相关资料,从作者到背景,尽可能全面。
3.搜集中国登高文化的相关资料。
(二)学生准备
1.寻一篇美文:寻找至少一篇与“登高”相关的文本,可以是古今中外各种文体,重点思考:登上高处的人们都在想什么。
2.写一段感悟:写一段自己登楼、登山等身在高处时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凭借自己原有的阅读和写作经验感受“登临”,问题指引学生将目光聚焦在登临所感。
第二阶段:通过课内三首登临诗歌学习鉴赏方法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鉴赏题参考:
1.《幽州台》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2.《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你能说说诗中是从哪些角度来“望”岳的吗?试着用这种方式描写一处你看到的景物。
3.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写下理由。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时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感受到的是科举失败后消极颓废的情绪吗?写下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设计是阅读鉴赏教学,但这些问题是读写互促的设计。优秀的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应该从课本阅读教学出发,有机拓展到其与语文素养相关的领域。体会诗歌写作独特风格以及情感,并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主题,这些方法将为后面的阅读写作活动提供帮助。另外,知人论诗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但是也应提醒学生不能仅凭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就凭空推断诗歌主题,应该从文本出发来评价和赏析,炼字、哲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手法应该在研读活动中体现出来。
第三阶段:以登临诗鉴赏为出发点的小组活动
一课时:活动计划与分组
(一)从登临诗为出发点的小组活动主题选择
1.登临诗主题分类探究
2.登高文章(不限朝代)拓展
3.登临诗人与登临诗歌
4……
设计意图:学生先提议,教师带领学生们筛选主题,防止漫无边际的拓展。
(二)分组:四人、六人学习小组
(三)活动时间:三——四周
(四)活动分享:小论文、演讲、现场展示等
设计意图:活动既然有主题,那么它就应该如大树一般可以有机地延伸得更远,但切记一定要以语文素养的培养为核心。
注意:两课时之间是学生小组活动时间3-4周。
一课时:活动展示(以部分小组为例)
活动一展示:登临诗主题分类研究
1.小组名:星空学霸组
2.活动分工:
李某:总体规划,汇报讲解
冬某:活动记录
施某等:材料搜集
3.活动计划:
以登临诗的主题分类为目的的探究活动,找到规律与不同。
4.活动展示:撰写小论文,演说展示,运用PPT。
活动二展示:杜甫与登临诗
1.小组名:芭芭拉小组
2.活动分工:
黄:组织策划
麦、何:思维导图绘制
其余组员:资料总结和搜集
3.活动计划
以杜甫登临诗的特色为目的探究。
4.小组活动展示:资料共享、思维导图以及短评集
活动三:现代文人对于“登高文化”的继承
1.小组名:流浪星星小组(邵俊玮、江品良、冯显晔、江皓轩、郭睿曦)
2.活动分工
邵:策划组织
刘、江:现代诗文中的登临
其余组员:读后分享和小论文写作
3.活动计划
以传承现象分析为目的的探究活动。
4.小组活动展示:小论文
活动四:假期游历登高望远
1.参与者:全班学生
2.活动要求:利用假期走访名山大川,拍下登临照片,并配上一首小诗,古体、近体、现代诗均可。
3.活动展示:摄影以及诗歌作品朗读会,时间为第二周阅读课。
4.小组活动设计意图:赏析和阅读不能不为写作服务,让学生亲身体验登临,并写下登临之感,深化了活动目标。
四、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设计是对部编教材思想的解读,是任务群的活动尝试,我们常常感慨一个学生为什么到了高考了,稍长的文章看不完、读不懂,课外的古诗文完全不能理解,其实这样的语文素养,是中学六年“大循环”的任务,初中阶段的语文素养培养不重视,高中必然不能有好的成效,笔者的这次活动设计有以下几点分享:
首先,专题性的群文阅读一定要重视并要与写作相结合。从应试的角度,高考和中考都设计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这本身就是群文阅读和专题性阅读的体现;而从学生能力的角度,这样的阅读方式能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拓展视野。比如,本课设计的几个活动主题,如果不能阅读和选择各种资料,如何能找到“登临诗”的思路进一步体验古代登临文化;如果不去认真筛选和分析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又怎么能理解登临人的情感并用论文形式呈现。专题性、群文化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学生作品成果可以看到成效已经在逐步体现。
第二,任务群式的阅读与写作活动一定要开展。和学习内容相比,学习任务目的性更强,即语文学习活动是为了实现一项语言表达或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主动的、有意义的活动;任务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实性,因为无论是语言学习的情境、材料,面对的交流对象,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至少应与日常生活中实际的语言实践活动相似或相关;另外任务群重视过程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知道结论而且大家在一个单位时间里(比如一节课),围绕一项语文学习任务,完成完整的语言实践活动,本设计中的活动小组们都认真制定计划并分工执行任务,收获满满,分享中带着喜悦,活动效果是很不错的。
第三,活动设计要紧扣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群文阅读和任务群的设计,当然应该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带着兴趣尽情开展活动,但其实也非常忌讳漫无边际,群文阅读如果没有主题,那么就能无止境的跨学科,比如,读《望岳》时设计任务让学生讨论山的地理环境和高度,这和登临诗歌实在关系不大,恐怕是地理教学范畴了。本活动设计所有的活动设计并没有脱离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登临诗”常见主题的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登临诗歌的内容和创作思路;杜甫登临诗是对于知人论世理解文本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活动专题;现代文中的登临诗文研究能让学生看到中华文化的传承;旅行登高诗歌创作并不是用非常苛刻的要求来要求学生写诗,而是结合实际引起他们对登临诗、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而这一切都没有背离部编教材的编写目的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对于材料信息的筛选还停留在表面,从呈现效果看,深入探究还不够,不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的确被调动了起来,可以长期坚持这样的思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系广州教育学会2019年教育科研课题“初中语文项目写作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TLX120193024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雷丽丽.从两首登临诗看杜甫的生命意识[J].教育现代化,2018.
[2]陈冠寶.古典诗词中的登临之作[OL].https://wenku.baidu.com/view/0c835a7527284b73f24250b7.html.
责任编辑 陈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