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共同富裕 宁波擘画未来乡村
2021-12-12厉晓杭黄程李翌诚
厉晓杭 黄程 李翌诚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作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宁波如何下大力气补齐乡村产业竞争力、城乡收入差别、农村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服务等短板?
去年,宁波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132元,同比增长6.8%,居全国37个大中城市首位、16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4∶1,连续17年呈缩小态势。
在宁波广袤乡村,一个个“盆景”正在转化为一处处“风景”,唱响了未来乡村协奏曲,广大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共生共享,做强乡村共富产业联合体
深秋,宁波慈溪80后农民计亚兵忙着收割绿花菜。一棵棵绿花菜将被慈溪市龙山镇甬丰蔬菜种植场统一采购,运到海通集团加工成速冻产品,销往日本。
“去年绿花菜收购价每公斤5元,今年涨到7.2元。我们是海通的加盟农场,主要运营模式是订单生产。”甬丰蔬菜种植场负责人胡志勇介绍,农场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海通集团,从播种、定植、采收到肥料配比、病虫防治,按照订单进行标准化种植,辐射带动周边五六十户农户。
“不让农民兄弟掉队!海通一直坚持保底价收购。”海通集团慈溪厂区总经理吕建说,海通集团从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科技创新、产品营销4个环节,全力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
1至10月,海通收购农产品5.6亿元,带动农户10万户。“今年我种了120亩地,轮番种植绿花菜和毛豆,到年底估计收入有20多万元。”计亚兵说。
从农户到合作社,再到农业龙头企业,链接起一条产值16.7亿元的慈溪加工型蔬菜全产业链,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兴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我们需要大力培育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以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重组、利益链共享为重点,构建起共富产业联合体。”慈溪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斌表示。
11月份,宁波推出24个农业产业化共富联合体,涉及余姚榨菜、象山柑橘、奉化竹笋、慈城年糕等,加速打造高质高效产业,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得益于品种优势,自2001年象山县培育出中国第一棵红美人,该县便开启了柑橘转型升级之路。墙头镇方家岙村党支部书记欧昌伍说,村里引进种植了150亩红美人,11月一上市,就有很多老客户订购,品质好的柑橘一颗可卖25元,是名副其实的“共富果”。“村里水果产业渐成气候,民宿发展红红火火,1至10月,村里接待游客30萬人次,旅游综合性收入达6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50万元,还被县里评为共同富裕示范村。”
目前,象山县柑橘种植面积达12.7万亩、产量12万吨,形成产值25亿元的柑橘全产业链。柑橘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
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引导农民跳出田头跨业发展,不断提升乡村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宁波农村,以“农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势头正盛,拓展了传统农业功能,凸显乡村多元价值,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稻田边喝咖啡,在营地中体验研学……自7月份投资4.23亿元的宁波余姚梁弄镇横坎头田园综合体开业以来,游客络绎不绝。
今年,梁弄镇启动了横坎头红锋共富联盟,以横坎头村为核心,通过大项目驱动,辐射带动汪巷村、甘宣村等3个村共同发展。
梁弄镇副镇长杨建海介绍,田园综合体以“红色+”理念引领,推动红色文化与农业、教育、科技、会务、创意等绿色产业深度融合,预计到年底横坎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突破3000万元。
宁波市镇海区永旺村,通过盘活乡村旅游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带动村民走上共同富裕路。图/胡亚仙
抱团发展,薄弱村搭乘共富高速快车
趁天晴,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贝母种植大户邵将炜拉出改装的新设备,进行全机械化贝母播种。得益于新设备,邵将炜播种的效率大大提升。“多亏乡村振兴公司帮助我们流转了120亩地,还经常给我们政策指导。眼下市场行情上涨,我们正在加紧打造浙贝母产业园,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邵将炜说。
浙东革命老区章水镇,是宁波通向四明山腹地的门户。多年来,受山多地少、水源保护区等因素影响,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2018年9月底,章水镇以镇村联建模式,在全市率先成立乡村振兴公司,镇属优质资产和各村集体联合入股,年底进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薄弱村搭乘上“共富高速快车”。
乡村振兴公司3年来通过开展新村建设、供电设施建设、红色研学、网红直播农产品带货等业务,进行资源整合、项目盘活,同时培育乡村业态、精选优质投资项目,增强山区造血功能,把章水郑家的沙地玉米、李家坑的吊红、杖锡的花旗芋艿、里梅的高山蜂蜜等负氧农鲜打造成响当当的抢手货。
“公司凝聚镇辖所有18个村,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现已流转闲置土地400多亩,盘活建筑2500平方米,引进2000多万元资本入村。”乡村振兴公司负责人刘中说,带动打造的浙江最大浙贝母产业园、李家坑高山果蔬农业园、光伏发电等项目均产生了不菲效益。
去年,章水所有建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其中5个村达到30万元,蹚出一条山区共富新路。
山区和城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常态。即便在位居中国百强县第六的慈溪市,村与村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要素配置不协调等矛盾仍然存在。
如何破题?慈溪瞄准“片区”这个基本单元,将“组团发展”作为新一轮改革攻坚的突破口,创新实施党建联盟、规划联体、产业联动、社会联治等工程,打造乡村发展联合体,走出一条区域协同发展、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2019年4月,慈溪市崇寿镇傅家路、傅福、健民等3个村率先成立傅家路片区联合党委,以片区党员共管、事务共商、难题共解,营造片区大事共商、各村难事共议的氛围,确保片区工作“一盘棋”推开。
随着人气攀升,村里的咖啡店、画廊等新业态涌现,生意红火。“傅家路村从一个‘无资金、无资源、无特色的三无村庄,发展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片区组团给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发展思路的提升。思路打开了,资源打通了,我们也能发展起来。”健民村党总支书记黄战武说。
目前,慈溪已培育组团片区79个,落地发展项目205个;2020年首批培育的8个市级片区,村集体经济平均增加38.9万元。
慈溪市的经验已经在全市推开。宁波从组织、产业、规划和治理4个维度,探索推广区域统筹、产业融合、利益联结、共同参与的片区组团发展新模式,实现强村带弱村,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眼下,宁波已有片区组团128个,涉及729个村。
数字引领,“乡村大脑”赋能未来乡村
在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外漕村,一家新开的川菜馆内食客络绎不绝。不远处,白墙青瓦、挂着红灯笼的建筑格外显眼,这里是巴蜀文化村餐饮项目所在地,去年开业至今,凭借全新的农旅融合业态圈粉无数。
“这里的老厂房属于村级物业,600多平方米年租金才4万元。前年,村里对出租物业进行整治,清退原来的租户,把这里租给了巴蜀文化村,年租金变成13万元,以后每年还会涨。”外漕村村监会主任陈锡耀说。
陈锡耀每天都会打开手机或电脑,登录宁波市江北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查询或登记村里的“三资”信息。该平台还有“一村一图”、智能云图、五码应用、阳光公开等应用板块,让管理人员和决策者足不出户就能实现村域数治。
近年来,宁波顺应数字化、“互联网+”大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走出一条“数字引领”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鄞州云龙镇上李家村,车辆违停、高空抛物等不文明行为日渐减少,依托“掌上治村”指挥中心,一有违规现象,系统便会自动报警。
作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云龙镇打造“乡村大脑”,实施“掌上智村”,依托数字科技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了从村务参与、村务决策、村务评议到村务监督的闭环式治理体系,还提供创业就业、行政服务、乡亲互助等服务内容。
云龙镇党委书记阮锴介绍,在云龙,“掌上治村”的发源地有两个村。一个是上李家村,突出“智能”的智;另一个是冠英村,突出“治理”的治。
目前,宁波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两个、示范镇一个、示范村14个,省善治(示范)村659个,象山县村民说事、宁海县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鄞州区基层公权力三清单等成为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象山县泗洲头镇墩岙村是村民说事的起源地之一。村党支部书记鲍英钱说:“通过村民说事,全村上下齐心协力把村庄环境搞好了。后来又在村民说事的基础上,拓展了新鄉贤说事等新平台,吸引乡贤回归助力家乡发展。”
2017年,鲍英钱说服乡贤回乡投资800万元建设精品民宿项目,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统一运营村里的民宿,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
“今年,我们上线了畅游墩岙APP,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数字化提升。”鲍英钱说,“平台可以实时派送墩岙村民宿资源、旅游产品和定制个性化旅游路线,吸引更多游客。”
宁波坚持党建统领,以人本化、数字化、生态化为核心理念,一村一方案,打造都市乡村、田园城市的标杆样板。全市启动建设省级未来乡村试点14个、市级试点27个。
记者从宁波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宁波将建成未来乡村100个以上,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