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园区,实现规模经营
2021-12-12丁长虹
丁长虹
摘要:随着现代农业向高、精、尖、新发展,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新兴特色产业方兴未艾,产业化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泉眼岭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富裕、生态持续向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坚持以“科教兴农、技术先行”为己任。以“为民服务、增收致富”为宗旨,以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发挥“党建引领,组织带动,能人示范,科教兴农”的带动作用,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规模经营的格局,将特色产业优势做大做强,能人效应逐渐放大,画出一条“党建+合作社+产业兴村、产业富民之路”。
关键词:特色产业;增收致富;规模经营
1 自然情况
泉眼岭乡地处吉林省梨树县中部,喇小线中段,西临榆树台镇。东面与金山乡接壤,南面与万发镇交界,北面与辽河农垦区相连。下辖9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全乡22415口人,5674户,幅员面积11.2km2,耕地6554hm2,其中玉米种植面积6200hm2,经济作物800hm2。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 基地创建
重点打造常青村“薤白+马铃薯”基地、蒋机房村“辣椒”基地和西泉村“香瓜甜”基地。基地建设为特色产业发展指引了方向,为农民增收致富创出了一条新路,为树立”一村一品”提供了借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1 壮大薤白+马铃薯基地建设
在产业化调整上常青村始终走在全乡的前列,常青村位榆小线公路沿线。西面与榆树台镇接壤,东面与泉眼岭乡东洼子村比邻。全村幅员面积6.9km2,耕地面积479hm2,人口2240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由于人多地少,多年来,常青村在董一武书记带领下,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走特色经济种植之路,各家庭院都盖上了大棚、温室。棚膜经济及特色经济发展迅猛。常青村由于地理优势,距离榆树台镇不到1km,榆树台镇就具有中心市场和大型集市,南面通往梨树、四平北面通往孤家子、双辽可谓四通八达。加上人多地少条件限制,常青村每个人承包田分到0.14hm2,种植大玉米根本就没有效益,近年来,常青村农民靠发展特色经济增加自家收入,种植蔬菜经验丰富,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品种不断丰富,特色产业占全村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可以说占半壁江山。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供求关系调整,特色无公害产业异军突起。常青村瞄准薤白与马铃薯种植市场,打造薤白+马铃薯种植模式基地,采取薤白、马铃薯复种的形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截止目前常青村马铃薯面积200多hm2、薤白100多hm2。主要分布在常青村2、3、5、6社。成立了梨树县通途农民专业合作社、泉眼岭鄉曲国安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及梨树县长发薤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远销到内蒙东部,辽北地区,吉林全境及北京、韩国等地。药用薤白销售到四川、陕西等地。薤白种植效益颇丰。薤白的实用价值是鲜品5~6元/kg,产量为750kg/667m2,按平均价5.5元/kg计算,产值4125元/667m2,如果当年不起,来年7月份做种用,产量650kg/667m2,市场种子价格为16元/kg,产值为10400元。头一茬种马铃薯。马铃薯总成本大约
2000元/667m2,可收3000~4000kg/667m2,批发价最低在1.2元/kg,纯收入平均在5000元/667m2左右。而当地玉米产值仅为600~700元/667m2。可见种植薤白的效益是种植玉米的5~8倍。随着规模的扩大,辐射带动其他周边乡镇扩大种植。进一步扩大常青村陆地蔬菜种植面积,打造常青村蔬菜示范园和绿色生产基地,建立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平台、蔬菜园科技展示平台、产品销售平台创建放心菜工程基地,建设一批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露地蔬菜规模化示范园区等,改造或推广应用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机械卷帘等设施装备,组织开展名优新品种、机械化示范,应用生态栽培和绿色防控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提高集约化育苗水平,将常青村特色产业向纵深发展,建立蔬菜深加工企业,打算建设10万m2酱菜厂,加工薤白罐头及腌制产品,打造自己品牌占领市场。吸收剩余劳动力到厂子务工,增加农民收入。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
2.2 壮大“甜瓜”基地建设
扶持和壮大西泉村甜瓜基地,西泉村种植甜瓜历史悠久。目前主要集中在西泉村4、5、6社。种植面积
140余hm2,120余户。甜瓜产量在4~5万kg/hm2左右,按照目前市场价格平均5~6元/kg。去掉成本可剩8万余元。下茬可以种白菜,还可以剩3万元。可见种植甜瓜的效益也非常可观。建设和打造集约化甜瓜生产基地,以西泉村甜瓜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种植规模,推动甜瓜大面积种植。建设一批优质甜瓜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推广甜瓜集中连片种植、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控膜降耗等标准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提升甜瓜产品品质,培育知名品牌。
2.3 壮大辣椒基地建设
蒋机房村泉盛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许伟2018年返乡创业,瞄准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上做文章,经过反复的市场调研和多方咨询,2020年在山东引进优质线椒品种,在蒋机房村4、5社集中连片种植100hm2左右线椒每公顷产量在
4~5万kg/hm2,保底价在1.6元/kg。去掉成本收入可达300万元以上。并且与洮南市宏钜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回收合同,减少了种植风险。效益是玉米的5~6倍。线椒种植前景广阔,中国的辣椒在国际上出口,并且东北气候适宜,种植辣椒无论在口感上还是品质上都好于南方,另外辣椒市场行情看好,市场价格波动不大,是产业化调整的好项目。合作社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付给农户每年10000元/hm2的土地流转资金,另一方吸纳贫困群众及农民150余人在合作社务工获得劳动报酬,人均每月增收2000元以上。另外,有两户贫困户在合作社长期打工,增加了困难家庭收入。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生产基础条件,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在优质辣椒适宜区扩建一批示范基地,向别的村和乡镇辐射,推广辣椒集中连片种植和统防统治。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应用辣椒生产、加工、烘干、专仓收储加工成辣椒面或者辣椒油等产品,打成自己独立包装,利用现代化先进节水灌溉、喷灌、现代植保、绿色防控等技术,提高辣椒生产的质量和数量,推进优质专用辣椒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延伸辣椒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下一步泉盛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计划在2022年流转土地300hm2,同时建成20栋蔬菜大棚,增加蔬菜品种,大力发展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绿色蔬菜,同时,将扩大用工规模,力争带动贫困群众及农民200余人就业。
2.4 打造优质食用菌建设园区
建设一批具有规模、质量纯正、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优质标准化食用菌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利用机械化作业配置食用菌基料、搞好病菌防控、提高接菌烘干设备水平,支持食用菌菌种、菌棒工厂化生产,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支持扩大食用菌出口,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改造和引进生产设备,加强信息化平台、质量检测体系、品牌打造及冷链物流建设等。目前泉眼岭乡食用菌生产规模较大的有两大企业,一是常青村梨树县卓越家庭农场的黑木耳基地。梨树县卓越家庭农场位于泉眼岭乡西部常青村,成立于2015年1月14日,2015年1月在工商注册,注册资本金50万元,2016年正式启动开始运作,2016年扩建厂房和生产车间。占地面积2700m2,2016年流转土地6.67hm2。2017年注册了“丰合春”的商标。理事长泉眼岭乡常青村二社曲明丰。农场本着“信誉至上、服务于民”为宗旨,以“现代科技、先进模式”为依托,以“富乡裕民、产业扶贫”为己任。大力宣传黑土地保护科普知识,推广食用菌黑木耳先进栽培技术,起到了保护土壤、增加有机质、减少环境污染等综合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梨树县卓越家庭农场总投资500万元,农场主营木耳产业,现有员工20人,其中技术人员3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4人,其中女性4人。企业日产食用菌棒1万袋,年生产约50万袋,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主要有木耳、平菇、榆黄蘑等。每年总收入约50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家庭农场同时探索经营模式,发挥带动作用。农场采取“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以农场现有种植基地为基础,2017年又扩建800m2的厂房生产菌棒,与农户签订回收合同,为农民搭建增收致富平台,达到让农民在自家门口创业致富的目标,发挥了带贫致富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常青村及周边村屯特色农业的开发建设。打造科技联盟,强化技术指导。农场自成立以来,与吉林大学食用菌研究所建立了指导和合作关系,聘请吉林大学的刘晓龙教授为农户做技术指导,对农场无污染木耳菌袋的培育和种植给予了全程的技术指导,为周边种植户提供优质木耳菌袋,使其从源头保证优质黑木耳的品质,进一步拓展木耳种植项目辐射空间和产业链。二是西泉村7社梨树县泉眼岭乡金鑫家庭农场,该农场成立于2019年7月,注册资金60万元,主要食用菌品种是平菇,目前拥有厂房6处,占地面积25000m2,拥有员工15人,其中技术人员2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5人,企业日产平菇1500kg,每年总收入约45万元,人均增收2500元。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平菇生产。
2.5 打造药材件黑色园区
打造南泉村、蒋机房村及常青村药材基地。扩大种植五味子、苍术、板蓝根等药材种植面积,签订回收合同。增加了农民收入。形成一批重要中药材产业集聚区。提升苗种繁育能力,推动融合发展,支持中药材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農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紧密的联结机制。发展中药材衍生产业,支持药食同源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特色基地建设为泉眼岭乡描绘了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蓝图,拓宽了增收渠道,延长了产业链条。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选择,为产业化调整创出新路,为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特色发展做出贡献,特色基地建设促进土地流转集中经营,为农业高产高效了奠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基地面积,增加基地投入,向基地申请建设高标准农田,争取各项惠农政策,铺设滴灌设施,修建田间道路,实施现代化高科技管控技术。同时,为基地邀请业内专家搞好科技培训和产前、产中、产后指导,帮助申请绿色食品标识,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合作社龙头带动作用和能人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使特色产业向集约化、特色化、专业化、区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