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百亩大丘
2021-12-12赵大明
赵大明
近日应朋友之邀,去了一趟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芹菜塘村。
站在我曾经挥汗如雨、身体力行与当时的社员们一起开垦出的百亩大丘上,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尽管如今的百亩大丘杂草丛生,但是,我还是兴致盎然地穿梭在田野之中。
我在寻找,我在追思……
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
清晨,东方欲晓。
我那时是下乡知青,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举着“江口大队第一生产队”的红旗,带着一队扛着锄头、挑着畚箕的男女老少,行走在乡间小路上。
这就是我们生产队参加百亩大丘开垦的队伍。
那时候,正时兴农业学大寨。
我们邵东县除了学大寨之外,还增加了一个学习本地学大寨的先进集体—邵东县斫曹乡野鸡坪大队。
当时的学习模式基本上是照猫画虎。
我们要开垦的百亩大丘是邵东县鸡笼镇芹菜大队的一片山丘,这片山丘的对面就是乡镇办公楼。
我们50多名队员到达指定地点时,人数还不是很多。除了我们之外,基本上是离指定地点较近的大队的同志。
一面红旗,一支队伍。
空地上已有六面红旗迎着晨风飘扬。
六支队伍里響起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语录歌。虽然唱得参差不齐,但还是响彻云霄。
大家站在队伍里等待着任务的分配。
太阳刚刚从对面山上露出半边笑脸,工地上的喇叭即刻就响了起来,那听了将近十年的“东方红,太阳升……”的乐曲声旋即随风飘扬。
这时,只见我们生产队队长手拿字签,笑眯眯地向大家走来。我知道:队长一定是抽了一个好签。
果然,我们队长抽到的是一块没有树木,没有杂草的纯粹的黄土坡工地。
我们迅速地向工地靠拢。
整个被分配的工地,全部由白石灰做出标记。在标记的区域内,有的是连片的松树,有的是黄板土地,中间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小石山。
真的,比较起来,我们的工地是最容易开垦的。
到达目的地后,队长把50个人做了分工。大家挖土的挖土,装土的装土,运土的运土,工地上即刻就活跃了起来。
大概早上八点钟的样子,工地上的广播开始播报工地上的好人好事。我一下来了灵感:我是邵东县广播站的业余通讯员,搞这个现场报道岂不是手到擒来!
于是,我放下锄头,抹去额头上的汗珠,向生产队长请假,说去上趟厕所,但实际上是去现场挖新闻。
当我走到工地中间那块小石山地时,一眼看见书记正挥动大锤在打炮眼。于是,我迅速从短裤袋子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笔和纸,迅速把赞颂书记的新闻稿写成,并交到了工地广播站。
工地广播站的播音员一见是报道书记的,二话没说,对着话筒就念了起来。
当我走回工地时,队长满脸惊讶地看着我,不过是半袋烟的工夫,工地广播员就念出了我写的现场报道。
第二天下午收工的时候,工地广播员在广播里呼叫我的名字。我挑着畚箕走过去时,一眼就看见书记站在那里等我。
原来,我写的那篇新闻稿,镇广播站迅速发给了县广播站,并在第二天早上的全县新闻节目里播报了出来。
书记高兴地握着我的手,说:“小伙子不错!明天你就不用去你们工地了,到工地广播站协助小石吧!”
我连声说谢谢!
时间一晃就是40年,那满山飘扬的红旗,川流不息的人群,如火如荼的工地,响彻天空的夯歌号子,仿佛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