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淄川张元著作考论及诗文辑佚

2021-12-12朱新林

蒲松龄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张元

摘要:张元是康熙、乾隆年间山东淄川著名诗人,深得其从父张笃庆推许。他与济南朱氏、德州卢见曾、胶州高凤翰等多有交往,曾协助卢见曾完成《渔洋先生感旧集》小传。袁世硕曾就张元祖父、父亲、儿子生平,张元与济南朱家、德州卢见曾等人的交往做了扎实的文献梳理。笔者在整理张元诗文集的过程中发现,关于张元著作、版本系统梳理及诗文辑佚,仍有较为充分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张元;绿筠轩诗;辑佚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张元(1672-1756),字殿传,号榆村,今淄博淄川人。祖张询,父张永跻,从父张笃庆,皆有文名。尤其是其从父张笃庆,号昆仑山人,富有才藻,为诗磊落雄起,一时称冠,王渔洋评价为“冠古之才”。张元多受教于张笃庆 [1]3-25,可谓家学有自。张元转益多师,他又和同邑毕公权、谭眉樵两先生习文。少与高凤翰、朱令昭等人结柳庄诗社。《历城县志》卷四十载:“令昭字次公。生数岁,知声偶为诗,自辟生奥,往往似李贺。倡柳庄社,与淄川张元、胶州高凤翰、义乌方起英辈,为忘形交。” [2]

彼时有清一代的淄川,人文荟萃,集当时之选。《绿筠轩诗》田同之序云:“诗人之盛自有明迄今,无有如我山左者。而山左之称名于天下,又莫如我济南也。” [3]《般阳诗萃》陈官俊序云:“济南于昔多诗人,般阳尤著。国初以来,如唐豹岩太史、孙笠山给谏,皆称著作才。而高念东少宰又以宗工巨匠执牛耳词坛,咳唾珠玑,海内仰之如山斗。一时才而未遇者,若蒲柳泉先生,复能绝去町畦,卓然成家。昆仑山人稍后出,而从侄榆村学博继之,家学渊源,后先辉映,俱称诗豪。於乎!百余年间,名贤代兴,联袂接踵,盖云盛矣。” [4]

张元当时富有诗名,深得从父张笃庆、济南朱崇勋与朱崇道兄弟、德州卢见曾等时人推许,以博学嗜古,被誉为海岱间清士,与清代山左士人多有交往。有关张元的文献资料,较早注意到的是袁世硕先生。早在1980年,他在《铸雪斋和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一文中,利用张元和济南朱崇勋、朱崇道的交游,证明铸雪斋本确系据朱氏本过录。而朱氏的过录本则是朱缃之子朱宾理、朱翊理通过张元,由张元的儿子张作哲从蒲家借得,朱氏得以过录。1988年左右,他又从交游的角度,专门撰写了《张元及其父、其子——附〈聊斋志异〉手稿本评点人初探》一文,该文对张元祖父、父亲、儿子生平,张元与济南朱家、德州卢见曾等人的交往做了扎实的文献梳理,并利用张作哲《听雨楼诗》所附鸥亭批语,解决了《聊斋志异》手稿第二册末半页批语中“鸥亭”为何人的问题,鸥亭当为博山人王洪谋。笔者在整理张元诗文集的过程中,发现学界对张元著作考论及其作品辑佚,仍有发表意见的余地,下文就张元著作、版本及诗文辑佚作一系统梳理。

一、张元著作考论

张元的著作主要有《书香堂集》《绿筠轩诗》《谭艺一得》《半圃闲人传》,其诗歌主要成就体现在《绿筠轩诗》中。下面分别加以考论。

据文献记载,张元有《书香堂集》,如卢见曾《感旧集补传凡例》载“张孝廉有《书香堂集》” [5],乾隆《淄川县志》卷五《选举志·续举人》载“著有《书香堂诗古文集》”,乾隆《淄川县志》卷六《人物志·重续文学》载“著有《书香斋制艺》”,但未见传世本。据《绿筠轩诗》附申士秀《墓表》,张元晚年,其门人曾尚增曾编纂其文,由王已山作序 [3],当即《书香堂古文》。

乾隆己已(1749),卢见曾任职永平府的第五年,延请张元主持敬胜书院。张元在课暇之余,笔耕不辍,或游览胜迹以畅怀,或悼亡师友而悲志。乾隆庚午(1750)年,成《平山诗草》一卷,卢见曾、张秉義分别作序跋。[3]稿本现藏山东省博物馆,附宋弼题跋。据《绿筠轩诗》卷一张廷寀识语,《平山诗草》后收入《绿筠轩诗》,“岁庚辰,寀与伯弟廷铭合两本比对校雠,并已刻《平山诗草》及晚年诸作,编次于后,分为四卷,缮写成帙。” [3]

张元诗歌主要集中在《绿筠轩诗》中。张元去世后,作品如同其人生之坎坷,刊印的过程亦延宕曲折。张元晚年曾委托卢见曾删订诗集,但卢见曾事务缠身,未克删订。《绿筠轩诗》早期稿本原有两种,编年而不分体,一为张充(张元异母弟)手写本,一为张作哲(张元之子)手写本,但均未经张元手定。[3]晚年之诗,多张元自书,但无定本。[3]张元谢世不久,其孙张廷寀便主持删订《绿筠轩诗》,勘校早期两稿本,并《平山诗草》和张元晚年所作,分古今体,厘为四卷,分别由其弟子、再传弟子、孙辈缮写成帙,完成于1760年,并延请杭州沈廷芳作序。但由于无力付梓,十年后的1771年,方由张元的弟子李荆圃倡议筹措资金加以印行。然又生变故,李氏不久去世,未得付梓。乾隆壬辰夏(1772),济南周永年将张廷寀所藏《绿筠轩诗》嘱托其弟子郑铭以楷书抄写,雕刻开板后,周永年上调京城,以致延宕日久,直至1776年的冬天,方蒇事梓行。[3]《绿筠轩诗》收录诗文727篇。沈德潜对其诗评价甚高,说“谓有参少陵之席者” [3]。

目前所见《绿筠轩诗》主要有两个版本系统,分述如下。一是《绿筠轩诗》四卷,稿本,张元再传弟子郑铭楷书缮写,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卷前序缺两半叶,藏于山东省图书馆,《四库存目丛书》本 [6]、《山东文献集成》 [7]本,均源于此本。是本先经济南周永年收藏 [7],复为缪荃孙旧藏,最后入藏山东省图书馆。卷前钤“缪荃孙藏”“云轮阁”“山东省立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珍藏印”诸印记,卷尾钤“荃孙”“山东省图书馆珍藏印”诸印记。《四库全书总目·绿筠轩诗》云:“《绿筠轩诗》四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张元撰。元字殿传,淄川人。雍正丙午举人,官鱼台县教谕。为昆仑山人笃庆从子,故诗法本王世祯,以神韵为宗。晚乃渐归朴老而终未忘其故辙。是集凡七百余首,其孙廷寀所刻也。” [8]1680-1681

二是乾隆丁酉(1777)刻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善本书志》 [9]1862-1864著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均有藏,皆入善本。较稿本,是本增加编次、缮写人员,“李士瑜荆圃 李士珣萩亭”“李士琛献南 李士珠谨亭”。该本即是其孙张廷寀在周永年的帮助下,上板刻行的本子,卷一附张廷寀识语说载其经过,故该本行款一准稿本。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本牌记镌“乾隆丁酉 绿筠轩诗 及门诸子较刻”,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黑鱼尾。卷四缺第十页,卷端钤“笔谏堂主人纯斋秘玩”“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珍藏印”诸印记。

除上述张元别集版本系统外,尚有选本系统,共有四个。一是《般阳诗钞》选本。《绿筠轩诗》一卷,见《般阳诗钞》十一种十三卷,山东省博物馆藏淄川孙锡嘏辑稿本,卷端钤“山东省博物馆藏书印”,后附田同之序、《鱼台县志》本传。后收入《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第三十九册。核之稿本、丁酉刻本篇目、内容,是本或选《绿筠轩诗》组诗之一部分,或节录序跋小注文字,故该本为《绿筠轩诗》之选本。如《寄题历友世父昆仑山房》十首抄五,《历下秋怀》十首抄七。从内容和诗中小注位置看,如《永平府》两句诗的小注,和《绿筠轩诗》稿本一致,集中放在诗末,而《般阳诗萃》则分别系于每句之后。故《般阳诗钞》选本与下述《国朝山左诗钞》《般阳诗萃》本不是同一底本。《绿筠轩诗》卷端张廷寀识语云:“先祖《绿筠轩诗》稿旧有两本,皆编年而不分体,一先世父手抄,一先君手抄,互有小异而大略相同,均未经先祖手定也。晚年之诗多先祖自书,亦无定本。” [3]则《般阳诗钞》本应为上述手抄本之一,然文献阙如,不能遽定为何本也。宝贵的是,该本文字与稿本有异文,可资互勘,可补稿本少部分文字之缺。如田同之序,该本保留的更为完整。

二是《国朝山左诗钞》选本。收张元诗44首,止于永平时期,最后一首为《雅雨先生再转运扬州赋寄》,这和《国朝山左诗钞》的编纂时间有关系。《卢雅雨先生再转运扬州赋寄》张元自注云:“先生即日徵选山左诗,故第四句及之。” [3]《国朝山左诗钞》所收张元诗歌,有两首不见于《绿筠轩诗》。

三是《般阳诗萃》选本。《般阳诗萃》十五卷,清冯继照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柳波馆刻本,一函六册,天津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有藏。《般阳诗萃》仿照朱彝尊《明诗踪》、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体例,收诗人181人,凡1808首,作者分别系以小传,取材于文献“最确者”。《凡例》云:“是集以萃为名,不敢居于选也。” [4]其中张元小传转录自《国朝山左诗钞》。从实际收录诗篇看,亦是选本,只是不区分不同作者之高下,以示不拘一格。《般阳诗萃》收入张元家族诗歌分别如下:卷1收录张敬9首、张中发2首,卷9收录张永跻3首,卷10收录张笃庆66首,卷11收录张笃庆134首,卷12收录张元37首、张作哲3首、张作宾16首,卷13收录张廷寀6首、张廷钧1首。从选择诗作内容、排列顺序来看,《般阳诗萃》与《般阳诗钞》没有因承关系,二者選诗篇名有相同,但也有不同。如《朱彝存招同诸子游大明湖二首》,《般阳诗钞》收第1首。亦入《般阳诗萃》,作“彝存招诸子游明湖”,收第2首。《九日偕诸弟南城登高二首》之一云:“城上天风拂面凉,烟空云散迥青苍。紫萸红树同秋色,绿水黄花自夕阳。漫向龙山惊落帽,且依雉堞共传觞。登临俯仰情何极,屡罢闲吟数雁行。”“漫向”至“雁行”,《般阳诗萃》作“为爱冯衿耽胜赏,无烦落帽诧清狂,朅来徙倚尘寰外,矫首长天雁几行”。故可以确认的是,《般阳诗萃》与《般阳诗钞》并未使用同一个祖本,应各有传抄本。

《般阳诗萃》所收诗有时比较草率,诗歌顺序也多有颠倒,间有残缺。如《白云山歌》《韩仓道中怀李沧溟先生》诸诗置于收诗之尾。文字脱落者,如《白云山歌》,脱“极目嶻嶪凌天端心神跳荡不自制”“嵔垒峎崿谁铲镂天关顿豁无遮拦”“东挹扶桑南泰岱会仙副岳争纡盘单复高下错回互邃然万变来遐观”“却望蜡屐登临处白云依旧堆青山”诸句。

四是清王昶《湖海诗传》选本。《湖海诗传》卷四收张元五首,分别为《登石门》《游冶源》《白云山歌》《华不注道中怀边华泉先生》《韩仓道中怀李沧溟先生》。其中所收五首,和王昶的选择标准有关系。王昶在序中说:“古人选诗者有二,一则取一代之诗撷精华,综宏博,并治乱兴衰之故,朝章国典之大,以诗证史,有裨于知人论世……一则取交游之所赠,性情之所嗜,偶有会心,则操管而录之,以为怀人思旧之助。人不必取其全诗,不必求其备。” [10]从这一选择标准看,张元作品入选《湖海诗传》之作皆为择取标准的“会心”之作。

此外,张元又有《谭艺一得》一卷,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刻本,现藏山东省博物馆。《半圃闲人传》,现藏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量雨楼刻本,收入《山东文献集成》第四辑第十四册。二者或为应制之作,或为交游之作,并无甚胜义,故不复赘述。

二、张元诗歌辑佚

笔者在整理张元诗文集的过程中,在时人诗集或文集中又发现了不见于上述著作的作品,下面分诗、文两类分别辑佚,并加案语说明。

雨后望长白诸山

霁雨孤村宿雾开,林风斜起鸟飞回。

卷帘一望清如许,排闼西山春气来。

烟岚一带画图开,长日科头看几回。

雨过芙蓉青更好,应为谢眺送诗来。

案:该诗二首,原标题“附原诗”,附于《听雨楼诗·雨后望长白诸山步家大人韵》后,今依例改题“雨后望长白诸山”。《雨后望长白诸山步家大人韵》诗云:“云白山青翠嶂开,风翻麦浪雨初回。移樽林表朝霞里,挹取岚光入座来。” [11]

癸丑守岁和叔尚韵

宵分腊尽雪风天,六十三旬在眼前。

漫诩桓荣稽古力,曾无杜甫守囊钱。

一家生计惭新岁,七世诒谋愧旧传。

惟有儿孙争绕膝,团圞且共慰残年。

案:该诗原标题“家大人和韵”,附于《听雨楼诗·癸丑守岁和叔尚韵》后,今依例改题“癸丑守岁和叔尚韵”。《听雨楼诗·癸丑守岁和叔尚韵》诗云:“围炉灯火夜寒天,分韵吟成向膝前。岁稔曾无酿酒黍,家贫常负买书钱。红梅孤影花初放,白雪高歌曲竞传。如愿呼来频致祝,椿萱寿考阅年年。” [11]案癸丑守岁,张元及诸子唱和往来之诗,可参见《听雨楼诗》。《听雨楼诗》起自辛亥,即雍正九年(1731),终于壬戌,即乾隆七年(1742),该诗所记“癸丑”当为乾隆十一年,即1733年。又诗中云“六十三旬在眼前”,时张元正值63岁。

同门联句恭饯河内夫子附家大人小序

乙卯秋闱,中州仰止司年长兄先生分校吾东,得士九人,皆一时知名士,余次男作哲亦幸列门墙。于是共联长律,用以饯别。诗成,余为作书,并请教正。

夫子文章伯王浩,中州独擅名。顿邱推世泽刘曰璠,侍御溯家声。间气钟嵩洛牟若鑑,微言宗邵程。丹霄早荐鹗权人龙,黄阁待调羹。分校来邹鲁张务讷,搴英擢芷蘅。九人欣入彀戴高,一顾重连城。自分驽骀质孔传焯,还邀桃李荣。莲湖时问字张作哲,华峤几随行。弥月亲师席孙于磐,三春赴帝京。金门同侍侧,不用惜离情王浩。

案:该诗收入《听雨楼诗》。据《淄川县志·选举志·续举人》 [12],张作哲为乙卯科举人,即序中所云“乙卯秋闱”,乙卯为雍正十三年,即1735,该序即作于此时。序中言“中州仰止司年长兄”,检《河内县志》道光五年刊本,《选举表》有司景行,则景行字仰止。司景行是雍正癸卯(1723)科举人,张元为雍正四年(1726)中丙午科,故称司景行为年长兄。又《山东通志·选举》卷十五著录雍正乙卯科中举之人,诗中所涉人物,除戴高外,皆著录。

赠司夫子

寒夜开樽唤语同,喜从倾盖识宗工。

才高中岳邵程学,鉴彻东州海岱风。

鲁国诸生收欲尽,济南名士擢应空。

愧余有子非神骏,拂拭同夸骐骥雄。

案:该诗收入《听雨楼诗》,原题“家大人赠司夫子”,今依例改题“赠司夫子”。司夫子即司景行。据《清实录》卷158,雍正十三年(1735)秋闱,山东正考官是郑江,副考官为于枋。从诗中看,司景行当时作为山东分校官,负责济南地区的科举之事,官职并不高,亦未见诗文传世,张元诗中所云“才高中岳邵程学,鉴彻东州海岱风”,显然是迎合之作,有夸大之嫌。

送唐慎修作幕河上

书记风流意气多,荣光遥指促征驼。

三花少室瞻嵩岳,九折昆仑见大河。

瓠子何年滕雪浪,阳侯今日靖鲸波。

金堤无恙开莲墓,好对安澜诗细哦。

案:该诗不见《绿筠轩诗》《般阳诗钞》,见《国朝山左诗钞》卷五十五,后《般阳诗萃》卷转录,系于《晚行》后。《国朝山左诗钞》六十卷,卢见曾纂辑,仿朱彝尊《明诗踪》体例,以举业排序,兼顾年齿,收山左诗人620余人,5900多首。其中卷五十五收录张元诗歌44首。《般阳诗萃》15卷,冯继照辑,《般阳诗萃》仿照朱彝尊《明詩踪》、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体例,收淄川诗人181人,凡1808首,作者分别系以小传,其中卷十二收录张元37首。《般阳诗萃》所收张元诗以《国朝山左诗钞》为参照,所收有篇目不同者。

再和小山薑《秋草诗》

拂砌缘阶入望频,娟娟凉露下萧晨。

离披犹自招黄蝶,憔悴何堪送远人。

坠叶惊风同荏苒,落花流水寄音尘。

凭君莫话当年事,梦觉西堂是早春。

案:该诗不见《绿筠轩诗》《般阳诗钞》《般阳诗萃》,见《国朝山左诗钞》卷五十五 [13]。《绿筠轩诗》有同题者,但内容不同,则“再和”当不止一首。今据《国朝山左诗钞》乾隆二十三年(1758)雅雨堂刊本录入。

前题

壬申长至前八日,读《半圃闲人传》,爱其旨远,而辞文兴之所至,信笔成五言四句,凡六章。语虽俚俗,然以呈半圃闲人,未必不以我为知言也。

闲人要须闲,半圃即为圃。寄语圃中人,无嫌菜根苦。背水复面山,规方作半圃。圃中有闲人,瘦沈字也鲁。机心既已忘,机事复何与?即此是真闲,记取汉阴语。即日半圃成,闲人寄环堵。半圃即深山,人闲即太古。闲人脱羁靮,半圃姿容与。下视徵逐俦,何啻如粪土。闲人学灌园,半圃即玄圃。耸身入云中,下民或敢侮。

题《半圃闲人传》五言今体诗

爱闲营半圃,卜筑寄荒村。岂必真逃世,聊应且避喧。缚茅成屋宇,束版作墙垣。医俗先栽竹,忘忧更植萱。春风吹薜荔,秋雨长兰荪。花密侵帘影,苔深印屐痕。雅怀拥蠹简,逸气薄高轩。胜日迟朋好,良时集弟昆。弹琴余古调,斗酒命洼罇。醉态容疏放,谈锋任吐吞。汉阴机事息,太古朴风存。意味同盘古,襟期比漆园。无劳整冠带,祗以供饔飱。天籁鸣檐角,心香发菜根。随时足行乐,对境欲忘言。垂钓依高岸,披襟上古原。青山悬樵路,绿水入柴门。僻地无车马,仙家有子孙。何须说柳市,即此是桃源。不尽闲中趣,凭君细讨论。

案:《前题》《题半圃闲人传五言今体诗》俱不见《绿筠轩诗》,二诗是张元为《半圃闲人传》所作。半圃闲人即淄川沈曾育,字也鲁,曾任高密训导,见《淄川县志·选举志》。据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藏《半圃闲人传》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量雨楼刻本收入 [14]。

三、张元文章辑佚

评朱令昭

张榆村曰:“次公聪明绝世,诗多新颖之思。善高西园书画,辄仿效之,往往乱真。精音律,尝游吴下,一时称为顾曲周郎云。”

案:该文见《国朝山左诗钞》卷五十六朱令昭小传附。朱令昭,字次公,号漆园,别号维摩居士,朱怀朴从弟。朱令昭曾与高凤翰、张元等人结柳庄诗社。今据《国朝山左诗钞》乾隆二十三年(1758)雅雨堂刊本录入。

《砚思集》张元序

德州田司农先生有孙,能以诗世其家学者,曰小山薑。山薑,先生所自为号也。爱孙之幼而长且才,因呼之曰小山薑。尝有诗云:“客来须倩小山薑,扶我抠迎似杖长。”于是读先生诗者,无不知有小山薑。小山薑之名自此始。

小山薑于诗无所不窥,自家学而外,独心折于新城王渔洋先生,以为有当于严仪卿以禅喻诗之旨,心知而笃好之有年矣。故其所自为诗,格高而调雅,神清而骨秀,刊落嚣俗,独标蕴藉,而又不自以所为者之已至也。方且断自盛唐,上及汉魏,沉浸厌饫,务自濯磨,以靳合于温厚和平之意。夫学诗者,始焉患无师承,有师承矣而自以为能志满气得,则终无所成。今小山薑之于诗也,承家学,慎师资,而又不自满,假与日俱新,波澜益以阔,蕴酿益以深且厚,将所谓绳祖武而光先烈者,于是乎在,而亦信可以当小山薑之名而不愧矣。此余读其诗所为,不禁深嘉而三叹也。

小山薑尝受业于余从伯父顾斋先生,师友渊源,远有所自,而与余论诗又有合者,故为叙其旨趣如此。至其诗之所以佳,则有非余言所能尽者,读者当自得之。淄川张元序。

案:该文收入《砚思集》四卷,(清)田同之撰,抄本,清代诗竹草堂。

半圃闲人传删订稿

半圃闲人,闲人有半圃也。闲人素倜傥,不治家人产,襟怀闲适,天性也。受祖父训四十余年,不与外事家庭间,闲甚。有老妻及妾三四人,躬纺绩井臼事,闲人置不问,闲于倡随也。闲矣!何关半圃?曰有半圃后得闲,无半圃时不闲也。

闲人少习帖括业,祖父严督课,不少间,诵读外无闲功也。应童子试,至乡贡。往来济南道上,不堪指数,无闲步也。祖父母、父母、胞叔、胞弟、堂叔、婶母丧葬,弟姪辈功名婚娶,悉身任之,无闲况也。

授生徒不善诱,然多成名者,今犹夥。闲人手不停挥,无闲笔也。至贺幛挽歌、碑版疏引以及青乌家言,踵门呼者趾相错,闲人自知不工,不能拒。遇亲友鼠牙雀角,每为排解,多因人成事,无闲日也。

闲人固至不闲也,曷妄称闲,且称闲于半圃也?曰无半圃时不闲,有半圃后得闲也。盖闲人年就衰,功名念灰,苦劳勚,别野有荒园数亩,拟结茅遁迹其中,为养闲所。白云青山,尽闲地也。茂树庭柯,尽闲境也。农歌樵唱,燕语莺啼,闲中丝竹也;烟岚呈翠,黛色参天,闲中锦绣也;畦蔬树果,山肴野蔌,闲中珍错也;覆茅为亭,筑石为山,凿土为沼,傍丘为洞,闲中金谷兰亭也。

妻孥有闲意,笔墨有闲致,琴书有闲韵,诗酒有闲趣,仓中有闲粟,杖头有闲钱。闲之为义大矣哉!以闲田养闲身,半圃中裕如也,乃妄称曰“半圃闲人”也。或曰:“圃有偏全乎?何云半也?”闲人曰:“家人强留其半,为蔬菜计,予弗能争也,故称半圃云。”

即前篇意而略删字句,归于简洁,如韩昌黎删《玉川》《日蚀》诸诗,修短合度,宜并存之。张元。

案:该文是张元对淄川沈曾育所作《半圃闲人传》之删订稿。今据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藏《半圃闲人传》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量雨楼刻本收入。

张榆邨元曰:“念东侍郎每宴饮赋诗,必择坐客一人代书,歌行近体,衝口而出,执笔者几掔脱。自阅一过,稿亦不复问。渔洋尝称先生咳唾珠玑而用之如泥沙者,非虚语也。赵宫赞秋谷为选《栖云阁集》,盖不及十之一云。”

案:该文见《国朝山左诗钞》卷六高珩小传附,《般阳诗萃》卷三转录,无“赵宫赞秋谷为选《栖云阁集》,盖不及十之一云”一句。今据《国朝山左诗钞》乾隆二十三年(1758)雅雨堂刊本录入。

张榆邨《约庵先生墓志》:约庵先生年十五补博士弟子,屡踏省门不得志,即弃去。学古文,渔洋山人亟称之,谓按之八家尺度,不爽毫黍。好金石文字,积书数千卷,皆手自勘定。临终,作书戒子孙:“无坠所藏,吾将效吾家公,择所为留,以待后之能读是书者。”所著《百四斋文集》十卷、《诗集》一卷、《书谱》一卷。

案:该文见《国朝山左诗钞》卷三十三李尧臣小传附,是张元为李尧臣所作墓志。今据《国朝山左诗钞》乾隆二十三年(1758)雅雨堂刊本录入。

张榆村《宋先生传》:先生幼有神童之目。康熙甲戌,余应童子试,与先生同受知于学使者淮海刘先生。僻处历城东偏数里,其地环山背郭,茅屋数椽,仅蔽风雨。而余尝数至其家,花竹扶疏,皆所手植,琴尊卷轴,灿然满目。虽萧然四壁,而参差历落,皆有逸致。戊子,荐而未售。辛卯已中第三名,以判语故,改置副榜。丁酉拟解,而后场毁于火。遂绝意进取,以启迪后学为己任。及门如曾太史尚增、毛太史辉祖、郭进士怀若、王进士如庠,皆以文章名世。其他之执经请益、取科第以去者,尤指不胜屈。而先生独以明经终其身,谓非命耶?

案:该文见《国朝山左诗钞》卷四十九宋弼小传附。今据《国朝山左诗钞》乾隆二十三年(1758)雅雨堂刊本录入。

张榆村元《序》:“山薑,司农先生所自为号也。爱孙之幼而长且才,因呼之曰‘小山薑。尝有诗云:‘客来须倩小山薑,扶我抠迎似杖长。于是读先生诗者,无不知有小山薑。小山薑之名自此始。”

案:该文附于《国朝山左诗钞》卷五十一田同之小传后,为田同之《砚思集》所作序文之节录。今据《国朝山左诗钞》乾隆二十三年(1758)雅雨堂刊本录入。

张榆村曰:“怡园生于贵胄,而简寂若寒士,每独居净室,长斋绣佛。尝捡方书,手制药饵,利济贫人,乡里颂其盛德。平生无他好尚,惟耽吟咏,与济宁王斗南元枢、胶州高西园凤翰、博山王鸥亭禹臣為友。余每至济南,必主其家云。”

说明:该文见《国朝山左诗钞》卷五十六朱崇勋小传附。朱崇勋,朱缃之子,字彝存,号怡园,有《桐阴书屋诗草》,与张元交好。今据《国朝山左诗钞》乾隆二十三年(1758)雅雨堂刊本录入。

此外,张元撰有《柳泉蒲先生墓表》,收入《蒲松龄集》 [15]附录。《樾依韩公墓表》,见《青城续修县志·艺文志》 [16],此处文长不录。张元又作有对卢见曾所作文之评点者,评点内容附卢文之末,分别为《〈雅江新政〉序》《龙凤沟碑记》《颍州重浚西湖记》《永平府书院碑记》《洋河筑坝挑引河碑记》《重修虎邱致爽阁记》《上宰相书》《祭抚军邵公文》《书〈贞靖先生传〉后》,收入《雅雨堂文集》 [17]。

参考文献:

[1]袁世硕.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M].济南:齐鲁书社,1988.

[2]乾隆历城县志[M].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

[3]张元.绿筠轩诗[M].山东省图书馆藏清钞本.

[4]冯继照.般阳诗萃[M].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柳波馆刻本.

[5]卢见曾.感旧集十六卷[M].乾隆壬申(1752)刻本.

[6]四库存目丛书(第280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7.

[7]山东文献集成(第2辑)[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8]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9]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志[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王昶.湖海诗传[M].清同治四年(1865)绿荫堂重刊本.

[11]张作哲.听雨楼诗[M].山东省博物馆藏稿本.

[12]乾隆淄川县志[M].民国九年(1920)石印本.

[13]盧见曾.国朝山左诗钞[M].乾隆二十三年(1767)雅雨堂刻本.

[14]张元.半圃闲人传[M].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量雨楼刻本.

[15]路大荒.蒲松龄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6]杨启东,赵梓湘.青城续修县志[M].铅印本,1935.

[17]卢见曾.雅雨堂诗文遗集[M].道光庚子(1840)刻本.

Textual Research and Collection of Scattered Writings

of Zhang Yuan in Zichuan of Shandong Province

ZHU Xin-lin

(School of Cultural Studies and Journalism,Shandong University,Weihai

264209,China)

Abstract: Zhang Yuan was a famous poet in Zichuan,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 and Qianlong. He was highly praised by Zhang Duqing. He had many contacts with Zhu's family in Jinan,Lu Jianzeng in Dezhou and Gao Fenghan in Jiaozhou. He helped Lu Jianzeng complete the biography of Yuyang Xiansheng Gan Jiu Ji. Mr. Yuan Shishuo has done a solid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life of Zhang Yuan's grandfather,father and son,and the contacts between Zhang Yuan and Zhu family in Jinan and Lu Jianzeng in Dezhou. In the process of collating Zhang Yuan's poetry anthology,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is still sufficient research space on Zhang Yuan's works,edition system and collection of poems and articles.

Key words: Zhang Yuan;Lu Yun Xuan's Poems;Collection of Scattered Writings

(责任编辑:李汉举)

收稿日期:2020-11-07

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FTQB015);2017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7CTQJ05)

作者简介:朱新林(1980- ),男,山东聊城人。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与版本目录学。

猜你喜欢

张元
海阔天高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People Can Be...
张元还果
追逐繁星的少年
追逐繁星的少年
追逐繁星的少年
北方城市
张元和下嫁顾传玠
张元和下嫁顾传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