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国小镇,奇特边界

2021-12-12张侃

青年文摘 2021年9期
关键词:领土比利时荷兰

张侃

如果印象中戒备森严的国家边境线,从一条道路、一座建筑,甚至是一个房间中穿过,会发生什么?

欧洲的小镇巴勒,就拥有这样奇特的边界。但这里没有印象中边境线上的铁丝网或高墙,一切似乎都跟一座普通的欧洲小镇无异。唯一显得与众不同的,大概就是地面上那些有意标注的边界线,提示着“比利时(B)”和“荷兰(NL)”。

小镇“擦边球”

巴勒的“普通”并不令人意外。在欧洲,“国家”的概念其实跟我们的理解并不相同。

以比利时和荷兰为例,居住在比利时北部的弗拉芒人,跟边界另一侧的荷兰人,是完完全全的“兄弟民族”。他们各自讲的弗拉芒语和荷兰语,差别可能比中国一些相邻县的方言还小。

因此,在这座“跨国小镇”,文化的差异并不明显,但两国的法律完全不同。比如,荷兰和比利时都执行严格的垃圾分类法,并将垃圾各自分为4类,然而具体的分类标准却有细微的不同。于是,在一条被边界线穿过的街道上,必须至少放上8个垃圾桶,才能同时满足两国的垃圾分类要求。

要是你的房子“不幸”被边境穿过,不仅意味着在家上个厕所也能“出趟国”,还意味着需要交两份房产税,买两份房屋保险。若要在横跨两国的土地上开工厂,就更麻烦了——必须精确测量每个工位所在的国家,继而按照对应的法律雇佣工人,甚至得按每个国家的假期给不同的工人放假,哪怕他们的工位相隔只有2米……

不过,法律不同除了带来不便,也产生了许多便利的“擦边球”。比如,之前荷兰法律禁止商店在周日营业(每月第一个周日除外),而比利时并没有类似的规定。这样看来,小镇居民周日买东西,只能去比利时一侧的商店,无疑等于把当天的商机全让给比利时人。因此,荷兰政府不得不给这个镇子特别豁免,让这里成为荷兰唯一允许商店周日营业的地方。

而把“法律擦边球”打得最好的,还得数一位荷兰的电影发行者。1973年,一部名为《土耳其水果》的荷兰电影上映,可片子却没有通过比利时的审核。巧的是,国境线刚好从小镇的文化中心穿过。于是,发行者巧妙地在这里安排了一次“比利时公映”。那一晚,闻讯而来的比利时警察,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坐在比利时领土上的观众,齐刷刷把目光投向大厅另一侧、位于荷兰领土的银幕上。

最后的“自由领土”

这些“法律擦边球”,尚且算是有趣,但一些真正的违法行为,却也因为错综复杂的边境线变得难以追查。

比如,公司特意开在横跨两国边界的房屋里,遇到一国来查税,就立刻将账本“转移”到另一国境内,银行更是特意将柜台和金库分别设在两国境内,在光天化日下洗钱。曾经最普遍的违法行为还是走私。在1993年“欧洲单一市场”生效前,荷兰和比利时有着不同的关税政策,因此催生了不少“水货客”。

荷兰的畜牧业远比比利时发达,为了保护本国农民,比利时设定了较高的进口关税。而欧洲人每天都需要的奶油,便成了热门的走私品。聪明的荷兰人,把奶油商店直接开在距离比利时边界只有10米的地方——完全合法,却可以让“水货客”们更出其不意地越过边境。一些妇女更直接假装孕妇,在宽松的衣服里塞进大量奶油越境。对此海关官员想出了个“绝招”:礼貌地请每位跨境的“孕妇”进一间烤着火炉的温暖房间等待,不一会儿,就能看见融化的奶油从假孕妇的裙摆下流出来。

不过,在战争期间,国境线的复杂反而带上了几分悲壮。“一战”时,比利时本土被德国占领,而荷兰却始终保持中立,德国人无法在不经过荷兰领土的情况下去占领巴勒的比利时飞地。因此,巴勒成了比利时最后的“自由领土”。

一部完整的无线电台被偷运进这里,也让这里成了比利时最后的“抵抗中心”。荷兰政府不想得罪德国,只得围绕整个巴勒镇修起一圈戒备森严的铁网,严查进出人员和物品。有一天,荷兰警察抓到了一名准备向无线电台运煤的工人,可那人却坚称自己正位于比利时领土。土地注册局的原始地契证明他真的是在比利时领土上——尽管距离边境只有40厘米,但这已经足够成为他被放行的理由了。

消失的藩篱

这座独一无二的飞地小镇,是怎样形成的?这个故事还要从欧洲中世纪的1198年讲起。那一年,统治这里的布拉班特公爵亨利一世,将现在巴勒镇周边的土地赐予了当时的布雷达男爵戈弗里德。但他同时保留了对其中一些已经盖上房子或是开垦为耕地区域的管辖,用于收取租税。后来,布雷达男爵的称号被拿骚家族继承,他在巴勒镇拥有的土地从此称为“巴勒-拿骚”;而属于布拉班特公爵的土地,则称为“巴勒-赫托格”。

1830年,比利时脱离当时的荷兰王国,正式独立,原先的贵族们也纷纷投靠选边,布拉班特公爵归顺了新生的比利时,而布雷达男爵则投靠了荷兰的国王。从此,巴勒镇从“分属两个家族”,变成了“分属两个国家”。到了1843年,两国正式勘测边界时,因为巴勒镇附近的土地归属实在太复杂,因此这个区域索性被直接跳过,成了两国边界上长久存在的“一个洞”。

之后的100多年里,两国多次想通过交换土地等方式,解决这个巨大的历史遗留问题,然而屡屡遭到当地居民反对。毕竟,谁也不想因为土地交换,让自己世代居住的土地变成“外国”吧!

1995年,两国终于放弃了交换土地的想法,找出几百年前的地契,准备精确勘测后正式划定巴勒镇附近的国界。结果发现,一直以来,镇子里的很多房屋尽管横跨两国领土,但只能有一个地址。约定俗成的规则是:唯一的正门在哪国,房屋地址、归属权益就属于哪国。

有一位已经86岁高龄的老太太,本来家门开在比利时一侧,她也当了86年的比利时人,可一通测量下来,她的家门实际竟位于荷兰一侧,被要求把国籍换成荷兰。活了大半辈子,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外国人”,她自然坚决不从。幸好镇长帮她想了个主意:在房子位于比利时的那侧再开一扇门作为正门,让可怜的老太太成功“做回比利时人”。

“前门原则”成功解决了许多争议的问题,可还是有唯一的例外:一家人的正门,竟被国境线不偏不倚地穿过,于是这栋房子也成了镇上唯一拥有两国地址的房子。据说这家人最爱玩的游戏,就是用自家的荷兰地址,向比利时地址寄一封信,然后静静等待这封信跨过两国的千山万水,再回到自家门口。

另一座被国境线穿过的有趣房屋,是比利时一侧的市政厅。为了给两国机构一个“各自坐在自己国家”开会的机会,比利时新建的市政厅,特意找荷兰“借”了一些土地,让国境线刚好从会议室大厅中穿过。就连门口的旗杆也充满了创意:比利时的国旗和当地市旗,当然得位于比利时领土,而同时悬挂的欧盟盟旗,又刚好落在同属欧盟的荷兰土地上。

如今,隨着欧洲一体化的加深,“国籍”的概念在小镇居民心中也变得越来越淡。居民都意识到了家乡的独特,开始联手搞起旅游业。他们号称自己是“全世界最特别的小镇”,每天忙着接待源源不断的游客……

(摘自《看世界》2021年第4期,蝌蚪图)

猜你喜欢

领土比利时荷兰
国防小课堂 领土
凡·高
在荷兰骑自行车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他骗我!
骑行荷兰羊角村
比利时炸薯条也要申遗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荷兰医保独树一帜
《陌生领土》:考验还是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