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秋和战国是两种气质

2021-12-12李冬君

青年文摘 2021年9期
关键词:战国诸侯礼乐

李冬君

多年來,人们已经习惯用“春秋战国”来统称这段历史,使它们的界限,尤其是文化上的差别变得模糊不清。其实,从春秋到战国,变化之大,堪称两个时代、两种气质。

春秋时期的文化,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下移和普及,礼乐不再为天子所垄断;而战国时期的文化,则是诸侯耕战文化的崛起与扩张。春秋诸子争鸣和诸侯争霸,仍带有相揖并存的封建气质;而战国诸子争鸣和诸侯争霸,则带有彻底消灭对方的军国作风。春秋与战国,不仅理想不同,而且欲望迥异。

春秋争霸,各国依然恪守周礼,比如,齐桓公“兴灭继绝”、晋文公“退避三舍”。春秋诸国会战,开战前要行礼,要等到一整套礼仪完成才开始交战。战争进程中,天子还要派观察员来对战争进行观察,并根据周礼对结果进行仲裁,这样的战争有点像体育竞赛。

春秋时期,几十辆战车会战,已是一场像模像样的战争了。到了战国时期,这样的战争规模就是小菜一碟,动辄数十万大军厮杀,既不讲礼仪,也不讲礼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那是说给战国人听的。战国人的战争,没有文化,就用兵法,兵不厌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杀。杀人盈城,灭他人之国,是一种崭新的欲望。新生代王者不满足于春秋霸业,认为只靠小打小闹,战争永远结束不了。要战,就要“以战去战”“以杀去杀”,就要囊括四海,并吞八方,一统天下。这种以灭国为目的的战争,奏响了战国时代兼并战争的序曲。这是战国的风尚和志向,其时代意义就是战,而且是歼灭战。

战争需要战士,制胜依赖计谋,战国是一个战士和策士的时代。从吴越争霸,到秦始皇统一六国,256 年间,战士和策士成了时代的主角和战争的主力。

儒家“崇德”,是春秋的代表;法家“尚力”,更适应战国的需求。

(田龙华摘自《深圳特区报》,张云开图)

猜你喜欢

战国诸侯礼乐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战国少年孟轲
春秋——诸侯争霸的擂台赛
战国少年孟轲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西周金文所见周天子对诸侯臣属的聘问之礼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