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脱贫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1-12-12曹馨月
□ 曹馨月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现阶段,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实现了百年奋斗目标之一,但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未来在巩固扶贫成果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习总书记在2021年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说:“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因此,在后脱贫时代,只有发展乡村文化,才能重建村民对优秀乡村文化的信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的重要战略布局。乡村文化建设不仅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而且决定着乡村现代化的发展。乡村振兴首先要弘扬乡村文化,并根据乡村文化为乡村复兴提供创新的源泉和持久的动力。
一、乡村文化与乡村文化建设的涵义
(一)乡村文化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将“乡土文化”概括为“乡土中国”中的“乡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他强调了乡土文化的地方特色。乡村文化是相对于城市文化而言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乡村文化是指乡村生活的主体是村民,乡村文化以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为主要内容。
(二)乡村文化建设
根据农村文化的特定地理位置,乡村文化建设是指教育、科技、艺术、设施等一系列多维度、立体化的文化形态建设。他们以农村为主要载体,旨在培养和加强广大群众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意识。
二、后脱贫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现状
(一)后脱贫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方面,后脱贫时代的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工作,是增强乡村人民知识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对增强文化意识、提升文自信、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等具有独特意义。乡村文化建设是持久脱贫的保证,是巩固乡村全面小康的基础。文化思想落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农村贫困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脱贫攻坚中最为突出。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不了解扶贫的相关措施,这无疑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为在完成农村扶贫任务后,乡村文化建设需要持续性的维护,有效地防止返贫易贫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就为我们指明后脱贫时代的农村工作方向,广泛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团结群众,鼓舞和支持群众,并充分重视乡村文化的建设,由此巩固农村来之不易的全面小康生活。
乡村文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农业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任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转型。乡村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可以促进产业的现代化转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需要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在乡村文化建设中,通过增加群众主体的相关理论知识,推动农业现代化。
(二)后脱贫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措施实施以来,许多农村文化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发展。但是,由于村与村之间发展有差距,硬件设施存在一定的差异,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差异,乡村之间文化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换言之,在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文化建设成就较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文化建设还有提高的空间。
乡村文化建设方式单一。在脱贫攻坚中,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在一些村庄,乡村文化建设路径比较狭窄,存在文化活动种类少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离不开文化活动,文化活动也是群众的精神生活。如今,许多农村地区都建立了农村图书馆,但仍有改善的余地。
为适应农村文化需求,我国政府大力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振兴。从成效来看,文化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这就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具体包括:相关部门需要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充分的地方性研究,即使有大量的投入,也应以当地居民的真实文化需求为基础;随着后脱贫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精神层面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巨大的变化。目前农村人口的主体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与传统的知识文化需求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娱乐文化需求,期待更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文化需求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广泛的复杂性。
从资金投入结构来看,一些地区存在着重视投入,但缺乏管理经验,特别是缺乏专职的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由于对当地错落的实际情况缺乏专业性的了解,所以很难展现出人们喜爱的文化活动。
三、后脱贫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
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农村文娱场所;支持、改造、开放部分农村公共活动场所等具有历史记忆的建筑,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建立农村群众文化需求联系机制,提供精准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对农村的电影、展览、图书供应,选择力量雄厚、基础深厚、能量充沛的农村文化活动。提供资金、技术、文化、文化等方面的支持,开展文化下乡工作,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凭借广播、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建设,向乡村群众普及城市群众文化活动信息,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城市群众文化活动。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要把农村文化人才培养作为文化传承和振兴的基础,把农村文化人才培养纳入各地人才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农村文化传承人培养计划,增加农村能工巧匠、文化传承人等,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养。
乡村文化的创新转型,使乡村文化建设摆脱单一的城市化趋势,文化创新是文化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保证农村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乡村文化创新需要与社会现代化相结合,积极借鉴各种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乡村文化自身的创新,但同时也要避免农村文化模式城市化的趋势。
最后,要重视文化人才培养。乡村文化人才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主力军。要继续加强和落实乡村文化工作者的有关待遇,调动广大职工的最大积极性;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者的日常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要建立并逐步完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活力,充分解决就业问题,切实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四、结语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后脱贫时代的灵魂工程,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手段,能够促进人的根本价值取向的转变,实现人的精神文化的升华,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和发展,对巩固扶贫成果是必要的,因此,乡村文化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多元化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文化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水平,积极探索乡村群众文化需求对策,大力吸引人才回流,以人才带动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积极培育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待遇,营造良好环境,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为后脱贫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加强特色乡村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加强传承、保护和利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如期实现,实现农村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开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4).
[3]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2.
[4]刘吕红.人民美好生活创造的逻辑理路[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1):48-58.
[5]黄松.推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N].广西日报,2020-01-0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