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种子管理向种业发展的策略

2021-12-12苏慧清

黑龙江粮食 2021年9期
关键词:种业种子农业

□ 苏慧清

(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各行各业都在面临新形势下的挑战,种子产业的发展也顺应了社会时代的快速变革,更新企业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实现新时代下种业发展需求优化。同时,市场的需求也在改变种子企业品质培养的标准和程序,为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成果转化率优化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

一、种子管理现存问题

(一)企业内部竞争力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我国培育种子的相关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但是总体来看规模都不算太大。而且大多数企业的盈利和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的常规育种,在培育技术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技术规范和普及成为了国内大多数育种企业的难题,另外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规范化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在缩减[1]。但是根本原因都在于技术短板没能及时补上来,缺乏技术核心优势。明确不同部门的权责有利于种子市场经营环境的改善,规模较小会导致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种子质量出现问题带来秩序混乱等问题。

(二)育种技术研究投入低,成效不高

科研成果是育种企业发展的根本支撑,因此需要加强育种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投入。育种科研的投入主要依靠政府政策资金倾斜,因此我国育种研发机构要明确自身科研任务的艰巨性,寻求国家力量的支持与鼓励。为促进优良种子的培育工作,相关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协力合作必不可少。恶性竞争并不是技术发展的动力,通力合作才能推动技术创新缩小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差距。同时,对于育种技术的监督考核也缺乏固定的机制与体系,要从根源处解决种子质量问题,就要合理加强技术监管规制,采取定量的抽检监督措施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防范育种技术低下带来的经济活动风险。

(三)市场管理混乱,监管不到位

种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因此市场管理面临诸多因素的干扰。比如一些育种企业为了扩大盈利,就采取最大限度压缩成本的方式来获得最大利益,此类做法不仅会扰乱市场规制,而且会严重影响种子的生长质量。同时育种乱象会加大相关市场监管的压力和矛盾。更有一些小型公司为了逃避市场的常规监管采取极端的不法手段[2]。种业市场的活动规范需要依靠企业、政府部门以及管理部门三方的协调配合工作来实现。企业要遵纪守法,对自身品牌和产品质量严格要求,政府部门要积极颁布跟进高效管理措施与管理办法,并推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市场环境和企业经济活动,落实管理工作的责任。因此种子市场的监管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对种业市场进行有效管控才能保证种子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种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类型发展均衡,果蔬种业发展势头强劲

果蔬种业依托众多农科院的科研力度,拥有了许多瓜果蔬菜方面的种子竞争优势。国内市场竞争带来了不同种业发展轨迹的趋势差异,因此根据灵活体制增强机构科研研发动力和研发能力已经成为种子培育企业的核心生产力。比如宁波微萌种业公司借助体制创新和技术引进,已经发展成为浙江省销量最多、自主研发能力最强的种子培育企业。

(二)水稻类型种业发展影响力扩张

在农科院和育种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水稻育种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并成熟,形成了杂交水稻、杂交糯稻以及籼粳杂交稻三个种类。水稻作为粮食作物的主力军,育种研发关系到民生状况。我国伟大农学家袁隆平院士为杂交水稻的育种升级奉献了一生,水稻育种的科研成果能够造福人类。因此,水稻类型种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研力度的加强,其他品类的种业培育科研工作应该对标水稻种业发展规模与发展趋势,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态势。

三、种子管理向种业发展优化策略

(一)种子市场监管体系优化

作为种子市场的基础保证,监管体系的改进和优化涉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内容制定,由此才能从根源处保证育种质量,保证种子质量符合市场流通标准。相关部门也要对种子管理的相关条例进行严格审查,推出管理办法和标准化意见。只有加强种子管理的队伍建设,才能完善相关保障体系,提高种子生产培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二)种子管理体制科学优化

种子管理的重要环节就在于选种步骤,影响选种环节的大部分因素都来自于人为因素,因此指导农民进行正确且科学的选种尤为重要。择优育种原则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培育质量上乘的种子,并且维护种子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提高农民育种技巧,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可以通过品种推荐制度和定期培训讲座的方式引导农民提高育种意识和育种技巧,确保农业种子的使用安全。同时,针对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质种子,相关专家和机构可以进行针对性培养总结,组织申报专业化研究项目。同时严厉打击不法售卖行为,营造良好的种子市场交易环境。

(三)育种意识的外宣防范策略

育种意识的宣传有助于从更广范围内提升农民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不良生产经营。安全意识宣传方式有很多,如讲座、培训、公益广告等,主要的宣传内容涵盖基本的育种知识,更应该囊括非法种子交易案例以及相关后果、解决办法、防范措施等方面。开展广泛的育种安全宣传教育可以有效避免潜在危险的发生,同时提高农民保障自身权益的安全意识。随着日常科普宣传力度不断加大,“3·15”等公知宣传促进了人们对育种管理安全意识的关注,法律意识和市场风险意识已经成为农民从事育种交易行为的必要前提[3]。

(四)种子业务专业化提升策略

首先,要加强种子市场专业化控制与监督能力。相关部门对于农业种子市场的控制主要来自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核准细节强调每一个种子品类的明细、条件以及标准,有利于精细化管理。确保种子产品质量认证之余还要重点检测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遵循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机制,积极介入第三方检测考核结构,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对于个别风险较高经营难度较大的品类要格外关注,为农民提供更多专业技术和理论支持,确保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要关注种子业务的全面性流程问题。从新品种的种子上市到登记程序、市场管理、售后跟踪以及专项检查,都涉及种子业务的全面性。因此,不仅要从种子质量检查的环节严格把关,还要根据不同的种子标签进行有针对性的品种审定与授权颁布等操作。除了从内部完善种业管理体系,还要从外部加强外部力量的监管与考核力度。对于种业市场中的各类突发事件,要采取相应的妥善安置办法,针对不法行为进行及时的处罚与纠正,同时完善种子案件举报制度,全面提升种业市场秩序。来自政府的物质支持与政策支持是种业发展的强有力基础,对建立健全种子管理体制机制具有关键意义。

最后,还要明确种子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任务,以推动区域农业发展的协调性。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区域发展指标和目标,才能在实施过程中明确种业发展进度与成效。从种子管理角度来看,界定种子功能和序类才能明确农业作物生产时间、生产规律以及经营状况和管理状况。明确种子类型并跟进同类型对应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才能应对种业企业发展规律变迁,顺应农业市场对种子的要求变化。从人员管理方面来看,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有助于提高种子生长发育质量。因此,要增强种业人才队伍管理与培训,建立重点种子管理小组和专业人才学习小组,研发力度和管理力度双管齐下。从生产领域、经营领域以及种子使用环节多方面监控,及时发现各环节的疏漏并进行针对性改进,由此才能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育种意识。农业种子市场的优质保障离不开相关人员的严格把关和管理。

种子管理向种业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新形势下种业市场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同时种子管理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也推动了种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关部门需要利用政策以及资金优势推动种子培育的科研进度,增强种子管理以及市场管理,进而实现种业科学发展农业增收的发展目标。农业生产资料关系到社会稳定,种子管理向种业发展的策略跟进也关系到我国农业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从现有的农业发展问题入手解决种业管理问题,完善种子管理体系,提高种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种业种子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