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提升襄阳市“三农”气象服务能力的途径与措施

2021-12-12杨诗定

黑龙江粮食 2021年8期
关键词:气象部门襄阳三农

□ 佟 菲 杨诗定 尤 雪

(湖北省襄阳市气象局,湖北 襄阳 441021)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兼具南北过渡性气候特点。襄阳地势多变,气候多样,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等多种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给粮食生产,特别是特色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始终是襄阳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市气象部门致力于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取得了“领导满意,部门欢迎,农民得实惠”的良好效果。

一、襄阳市“三农”气象服务实践

(一)创新机制,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效益

为了实现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与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的对接融合,拉近气象为农服务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襄阳市气象部门重点推进构建多部门合作为农服务新机制、气象“直通车”服务、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等气象为农服务新模式,实现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对接融合。

1.构建多部门合作为农服务新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全面加强部门联合,组建为农服务的联合体,先后与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民政、通信等部门合作,建立数据信息共享、联合调查会商、合作研发、共同发布为农服务信息、协同开展灾害防御等机制,凝聚为农服务合力。民政报灾员、地质灾害监测员、农技推广员变身“兼职气象信息员”。通过合作实现“多员合一、一员多用”,形成为农服务合力,提升了服务水平。

2.构建“直通车”气象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传媒的优势,开通“直通车”气象服务。“直通车”气象服务主要是通过因特网、手机平台、微信、电子显示屏、气象大喇叭、气象服务小分队等手段,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业大户、设施农业经营户等新型农业主体及时传递天气实况、天气预报、灾害预警信息、气象科普知识、针对性专题服务等信息。“直通车”用户能够方便及时地了解气象防灾减灾信息。遇到特殊天气情况,气象信息“直通车”会在第一时间把气象信息传达到农户手中。

3.构建“气象+公司+农户”为农服务新模式

加强与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开展点对点特色气象服务,通过“气象+公司+农户”模式,可辐射广大农户,提升了农业特色气象服务规模效益。

(二)需求牵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结合自身需求,积极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面对新的气象为农服务形式,除了对当地农民提供传统农业气象服务,如关键农事服务、预防及防治病虫害服务外,还通过不断改变自身观念,对工作思路进行调整,在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使得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广大气象服务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通过科研攻关,制定完善了《气象为农服务规范标准和流程》《农业气象周年服务方案》,以及茶叶、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烟叶等农作物周年气象服务方案;整理完成高效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建立了茶叶、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烟叶、桃梨、西瓜等在不同生育期生长的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和病虫害防御对策;研制茶叶、温室黄瓜、油菜制种、桃梨、西瓜等特色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工作历。特色气象服务已成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守护神”。

(三)示范带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水平不断提高

为增强气象为农服务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准确性,提升气象为农业服务和农村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建设。通过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科普示范村、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建设,扩大气象科普辐射范围,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二、襄阳市“三农”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气象监测网络不够完善

农业气象观测能力不足,观测装备、技术仍显落后。特色农业气象观测设施不足,难以满足特色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设施农业观测站需进一步补充、完善。

(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现代化的技术进行积极引入,凸显了农业分工的精细化水平。当前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服务很难同日益精细化的农业生产需求相适应,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数据大多较为笼统,且准确率不足,很难定时、定量和定点预报短期天气预报,以概率或模糊预报为主。一旦出现灾害性天气,农民很难及时进行准确判断,使得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不断加大。

(三)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单一,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农业生产中的精细化水平不断增强,为了确保优质高产农业的形成,农民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也逐渐提升。传统气象服务中,气象部门只是单纯向农民提供大范围内的气象服务信息,针对地方小气候环境,则很难引起气象部门的关注。农业产业结构已调整,而“三农”气象服务重点仍旧是粮食生产方面,涉及到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气象服务信息相对较少。农民对精细化且针对性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大,因气象部门人员不足,未深入了解当地农业生产模式,使得气象服务产品对某区域甚至是某农业产品缺乏针对性,很难确保农事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提升襄阳市“三农”气象服务能力的途径与措施

(一)加大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对气象服务的认识

襄阳市气象部门组织本部门的气象人员,在农闲时节深入到农村地区,向广大农民积极开展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并将宣传册发放到每位农民手中,使得人民群众了解一些气象科普方面的知识,针对部分气象灾害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解决办法。通过宣传横幅、制作黑板报、知识讲座等不同方式,确保农民对基础气象灾害信息传输方式和防灾减灾技能进行掌握,以不断增强农民自身的防灾减灾意识,并对不同农作物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适宜气象条件的需求进行指导培训。

(二)提升粮食和农业生产气象保障能力

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建设农业气象精准服务示范基地,积极提供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气象服务。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充分利用,开展直通式、个性化的农作物全过程服务。根据当地农民需求,加大农业气象实验研究力度,做好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创建优质麦、茶叶、烟叶、桃梨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围绕“一县一品”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不断增强农业气象服务有效供给。发展适应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新型农业气象服务,围绕当地优质农产品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论证,赋能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

(三)加强为农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襄阳市气象部门通过调整薪资待遇等方式,加强农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气象服务实际,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构建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人才管理机制,不断优化福利待遇、人员编制、工作环境等,通过优越的条件积极吸引专业能力强、学历高的优秀气象业务人员,以弥补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人才队伍不足的短板;其次,做好在职培训,尽快构建起科学有效的气象专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体系,气象部门应加大与高校之间的培训合作,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增强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与此同时,气象部门还要重视气象为农服务规划和财政方面的投入,结合实际,尽快构建起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激励机制,以提升气象服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水平,使“三农”气象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三农”气象服务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和价值,进而推动农业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当前襄阳市气象服务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三农”气象服务的进行。因此,襄阳市气象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同襄阳市发展相符的气象服务策略,以充分发挥出“三农”气象服务的作用,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便利,进而提升农业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猜你喜欢

气象部门襄阳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气象部门增值型内部审计新模式初探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