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的的阅读
2021-12-11汪潮
汪潮
一、阅读的目的意识
阅读是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活动,与人的需要是分不开的,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性的。阅读前总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条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目的,并根据这种目的提出具体的目标,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达成阅读目标。阅读就是基于一定目的的自主行为。
1.目的是阅读前的导航员
目的是阅读活动的出发点和导航员,它对于阅读具有突出的指向功能,使学生在阅读前有方向感,教学结束时有达标感。所以,目的是阅读活动的直接动因。对于阅读者来说,目的是一种能动的积极力量。因为目的明确,就会产生实现目的的动机和需要。目的明确,就会使阅读的性质发生质的变化,进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2.目的是阅读中的调节者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语言知识、背景知识、认知能力、阅读技能、情感因素、阅读环境等。这些因素及其所构成的关系都是因为阅读目的要求与学生原有基础存在矛盾而存在的。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依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方法,使矛盾得到解决的过程。所以,目的是阅读的灵魂,它对阅读的各个因素及其关系起统率、支配、整合和协调的作用。相反,没有目的,就不存在真正的阅读。目的和目标模糊不清,阅读就像一盘散沙,尽管每个因素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也难以使阅读达到整体最优效果。正如胡适先生所说:“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
学习。”
3.目的是阅读的归宿处
目的不仅是阅读的出发点,还是阅读的标准和归宿。学生阅读质量和阅读数量及其效果,应以目的的要求为标准进行判断和评价。符合目的要求的,就是好的阅读,不符合目的要求的,就是不良或低效的阅读。目的和目标是衡量阅读的唯一尺度,因而,它是阅读的一种必然归宿。
二、阅读的目的取向
统编本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为一个“有目的的阅读”策略单元,课文的阅读导语、课后思考题、语文园地中涉及的阅读目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三种,要重点训练,逐一加以落实。下面分别说明这三种目的取向的阅读。
1.基于不同目的的阅读
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竹节人》明确提出学习任务:“如果给你以下目的,你会怎么读这篇文章?”这是一种基于目的导向的阅读。对此,作一些分析: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目的。
每个人的阅读目的是不同的,所以,在阅读之前,首先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什么。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效率,使收获的内容更加准确而丰富,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高效的阅读者。
概括地说,平时的阅读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为获得知识而读书;二是为了提高个人修养而读书;三是为了开阔视野而读书;四是为了明白事理而读书。
(2)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阅读目的。课标对小学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目标要求,列简表如下:
(3)不同的阅读类型有不同的阅读目的。
一般来说,阅读有四种类型:信息式阅读、文学式阅读、经典式阅读和消遣式阅读。信息式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收集信息,获得结果。文学式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文学知识和语言表达。经典式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经典名著的构思、表达和哲理等。消遣式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休闲和娱乐。
阅读是一种选择,一种有目的的选择。不同的阅读目的,就有不同的阅读关注。不同的阅读目的就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2.基于解决问題的阅读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在当前的小学数学里,已把我们小时候称为“应用题”的题目,改名为“解决问题”。课标对小学生明确提出“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这在阅读领域主要是要求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的阅读类型。本单元第二篇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明确提出学习任务:“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课文?”这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阅读。
人类的活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这种活动才是更有意义的。阅读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小学生的阅读也不只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知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3.基于选择内容的阅读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和学习伙伴。这种阅读要求学生在选择中学习,在学习中选择,在选择中求发展,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本单元第三篇课文《故宫博物院》就明确提出了学习任务:“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目的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篇材料进行阅读。这是一种基于目的选择内容的阅读。
学生总是在不断地选择和被选择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自主发展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创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情境,让学生在多种选择中学会选择,激发学生选择的意识,使其选择心理逐渐成熟。选择性阅读是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是学生通过选择性活动体会到阅读是自己有兴趣 、有能力、有目标的自我行为。所以,选择性阅读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之一。
三、阅读的目的落实
1.基于单元组文的目的落实
基于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有目的阅读策略单元”,笔者尝试从单元组文的角度,提出在阅读中明确目的性的一些策略和建议。
(1)篇章页。
这个单元的篇章页从人文底蕴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明确提出本单元的三个阅读要求。一是“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杨绛),这是提示阅读的“随性意识”。二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方法”。这是提示要处理好阅读目的和阅读方法的关系。目的在先,方法在后。三是“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就要围绕这三个要求,并初步达成这三个目标。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的意思。“串门儿”指的是随意串门访友。要拜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还可以和他对质。“隐身”表面上是指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这里指读书时不需考虑作者或书中人物的感受,自己可以随意翻阅。其实,用“串门儿”作比喻,这是读书的一种高境界。
(2)阅读群。
这个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以及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构成。以“有目的的阅读”为线索构建了“阅读群”,提出了本单元每篇课文的学习核心能力。最突出的是在这个单元的每篇课文前都设有阅读提示。
(3)侧重点。
本单元的3篇课文都致力于“有目的的阅读”。这是本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是共性。但是,每一篇课文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都对有目的的阅读提出了不同的个性化目标要求:
“基于不同目的的阅读”→“基于问题的阅读”→“基于选择性的阅读”。这样的教材设计,主题聚焦,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可见各课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其中,两篇课文后还设计了关于“有目的的阅读”的情境对话,以加深理解和运用。
(4)综合体。
为了学习有目的的阅读,除了课文教学外,还需要在多个综合性学习栏目进行整合训练和整体落实。
例如: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栏目通过三人对话情境设计了关于“有目的的阅读”交流过程。
值得提醒的是:在本单元的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教学及主题班会活动中也不要忘了对有目的、有问题、有选择的阅读方法的提示和强化。
2.基于单篇课文的目的落实
以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竹节人》为例,对“有目的的阅读”策略加以具体说明。此课的阅读提示这样写道:“同一篇课文,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目的,你会怎么读这篇文章?……”这篇课文后又安排了对话情境:“为完成三个不同的目的,你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和同学交流。……”
根据这篇课文的文前阅读提示和文后的情境对话,本课教学的基本目标定位是基于目的的阅读,课型采用分组学习形式,课堂教学要体現自主学习、目标导向、选择学习、个性学习、探究学习等策略。下面笔者提出一些教学过程和环节的设计思路,供大家
参考:
(1)素读,知大意。任何一篇课文的阅读都是建立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情节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学习一篇课文起始阶段,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的目的是培养阅读能力,其目标是默读、快速阅读和批注式阅读的训练。为此,本课的初读可以采用“素读”的方式,其任务驱动是:
读整篇课文,从头读到尾;
快速读课文,不要发出声音;
圈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2)自读,明任务。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统编教材在每篇课文前都编有“阅读提示”,明确提示本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这是一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有的课文后编有情境对话,提出阅读的基本程序、具体方法和操作建议。这两部分内容属于目的、目标的范畴,应使学生清楚明了。对此提出三点教学建议:
一是教师少讲少提示,让学生多读多悟。
二是不只是要学生读,还要让学生圈画批注。
三是读后让学生说,说清阅读的具体任务。
(3)选读,有过程。
本课有三种阅读目的,也有三种学习任务,并有相应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建议分三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目的,展开个性化学习过程:
◇第一组
阅读目的:玩具制作方法,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第一步,找找相关内容仔细阅读。主要阅读内容是:制作玩具和玩玩具的过程。
第二步,说说制作玩具和玩玩具的过程。重点是玩玩具的具体过程。要求说清楚,有条理。
第三步,画下玩玩具的过程。可填下表,在组内进行交流。
◇第二组
阅读目的: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第一步,找找相关内容仔细阅读。主要阅读内容是:开心地玩玩具的内容等。
第二步,说说玩玩具带来的快乐。根据玩玩具的前后过程加以说明,要求说得形象,有趣味。
第三步,议议谁说得更快乐。重点指导玩玩具时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氛围描写。
◇第三组
阅读目的: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第一步,找找相关内容仔细阅读。主要阅读内容是:老师没收玩具、学生找玩具、老师玩玩具。
第二步,说说故事的主要过程。重点要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三步,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填入下表。
(4)研读,学重点。
◇第一组
重点:说清楚玩具的玩法(鞋线穿入课桌裂缝→鞋线拉动→两个竹节人博斗→手系冰棍棒→手装钩针→手装蛇矛→粘上脑袋和盔甲)。
◇第二组
重点:说清楚玩玩具时的动作、神态和氛围。
◇第三组
重点:说清楚故事的起因(学生上课时玩玩具)→经过(没收学生的玩具、学生想得到玩具)→结果(老师自己玩玩具)
从总体上看,在以上三组的三个学习任务中,第一个环节众多,较为复杂,第二个难以说清,较有难度,第三个思路清楚,较为简单。
(5)合读,展成果。
由于本课主要采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有必要在课末安排全班的交流活动,展示阅读的成果。可以按组进行,先小组汇报,再学生评议,最后教师点评。
3.基于单一任务的目的落实
从本单元三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看,可以有重点地围绕一个主题,落实有目的的阅读。这呈现的是一种基于学习任务的主题式阅读的样式。
(1)为了一个判断。
《宇宙生命之谜》课后思考题之一: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课文?
◇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这是一个关于“判断”的学习任务。判断是一个逻辑学、思维学名词,是对事物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肯定或否定。简说之,判断是对事物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属理性认识。从小学第三学段开始有必要学习一些“判断”知识。如:判断的特征、判断的语言和判断的过程。要真正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就必须通过分析和综合,建构一个系统的、严密的、有层次的推理和论证过程。
于是,就形成了这一主题的阅读样式:找找断定结论,判断真假→读读关键词句,理解语言→画画论证框架,科学判断。
(2)为了一种可能。
《宇宙生命之谜》课后一思考题之二: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课文?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这是一个关于“可能性”的学习任务。“可能性”是指预示着事物发展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未实现的。从概率角度讲,可能就是概率大于0但未达100%。可能性往往包含着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变为现实。所以,在这个学习任务中,是对可能性的辩证思维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学习任务不只是探究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这样一个宇宙之谜,而且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儿童哲学启蒙教育。
于是,就形成了这一主题的阅读样式:自学,明确人类生存的条件→批注,了解科学家的论证情况→梳理,认识现实不具备的条件→议论,渗透哲学启蒙教育。
(3)为了一次参观。
《故宫博物院》的阅读提示之一是:“下面提供了两个目的,和同学们交流: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目的阅读下面的材料?
◇为家人设计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这是一个关于“画参观路线图”的学习任务。基本步骤是:
①读读。阅读提供的材料一。
②圈圈。画出故宫的主要景点。
③画画。在提供的材料四(故宫地图)上画出路线图。下面是游客服务中心提供的参观路线图和游客的个人建议图,(图略)可供参考。
也可以自己先用黑色笔画一个故宫草图(景点和位置),再用红色笔画出行走的箭头。
还可以在课外设计一张电子版参观路线图。
(4)为了一场讲解。
《故宫博物院》的阅读提示之二是:“下面提供了两个目的,和同学们交流: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目的阅读下面的材料?
◇選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这是一个关于“景点讲解”的学习任务。是一次选择性学习、读写结合的口头表达训练。可分四步进行:
①初读课文,画出景点名称。主要景点是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和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长方形小广场、御花园等。
②选择景点,把握基本内容。主要是位置、规模、设备及用途。
③根据要求,写出讲解稿。景点讲解稿要用口头语言表述,以课文的文本内容为主,可适当增加一些其他材料中获得的信息。
④熟读稿子,现场模拟讲解。模拟讲解要注意创设现场情境、安排互动应对和解答疑问环节。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