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为中心“练”为主线

2021-12-11孟纪军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交流课文同学

孟纪军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本教材选入了一部分略读课文,这对于原来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师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师生还是比较陌生的。走进这些课堂,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自主阅读能力很难提升。也有教师对于略读课文教学云淡风轻,一味放任自流,造成阅读效率低下。略读课文教师到底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略读课文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略读课文教学如何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如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更多的教师抱怨,一课时很难完成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这些问题都困扰着老师们,因此,笔者以为,略读课文教学的专项研讨变得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宁镇扬工作室联盟选择的研讨主题是:略读课文怎么教学?分别选取四、五、六年级上册的《女娲补天》《牛郎织女(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略读课文教学专项研讨形式可以多样,既可以选择一个单元从精读教学走向略读教学的研讨,也可以从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中挑选略读课文进行研讨。当然还有其他方式,但不管何种研讨方式,我们都要和精读课文的教学进行对比分析。

关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关系,统编本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也专门做过论述:“精读课主要是老师教,要讲得比较细,比较精,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读书的兴味;略读课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地泛读。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不同,要配合进行,才能完成阅读教学任务。”除此之外,关于精读和略读的关系问题,叶圣陶先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由此看来,略读课文教学问题应该迎刃而解。但是,为何一线略读课文教学状况依然不尽如人意呢?我以为,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敢不敢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敢不敢以精读课文作为例子,把略读课文作为试验田,让学生自主性泛读,综合性实践,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此,笔者提出略读课文的基本教学思路和策略:“习”为中心 ,“练”为主线。

一、“习”为中心

“习”,练习,也有人认为包含温习、复习等意思。总之,“习”字,告诉我们学习必须经历“习”的过程。特级教师管建刚提出“习课堂”的概念,他认为:“习课堂”是围绕学生“习”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家常课的回归。教师在课堂中把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自己习,把语文的“根”和“本”都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教师的主要职能不是“讲课”,而是“组织、管理、激励和示范”。我觉得很有道理。略读课文教学的课堂更应该成为“习课堂”。

1.“习”为中心,习得任务

略读课文,都有哪些学习任务呢?一般课文导读中就交代清楚了阅读任务。例如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的导读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句子画下来和同学交流。”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这样提示:“默读课文,说说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这位京剧大师。”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提示:“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再和同学交流你对题目的理解。”

筆者发现,这些任务呈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对象明确,完成任务都是学生。二是任务不是很多,一般两到三项。三是要求也不是很高,大多要求学生读读、想想、猜猜、说说、找找、查查,很少会安排学生去写,编者在各年级都注重安排读后和同学交流。四是鼓励学生尝试,多次提到让学生试着完成任务,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读一读、说一说等,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因此,从三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提取任务信息,然后目标激励,任务驱动,降低难度,提高阅读效率。

2.“习”为中心,习得时间

时间不够,是大多数教师上略读课文的困惑,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绝大多数教师感觉不可思议。要保证学生的“习”,就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不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保障。注意,这里的时间,是指全班每个学生的时间。例如:全班默读课文,学生独立思考、圈画,同学之间交流分享感受和体验。尽量避免教师只与个别优秀学生对话,让其他学生成为看客的情况。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要面向全体,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把教学改为“让学”,即让学生自主学习。建议做到四点:一是降难度,二是提速度,三是重训练,四是重拓展。

3.“习”为中心,习得整体

略读课文教学,必须从整体入手,板块教学。如《童年的发现》一文,可以板块教学,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整堂课的主体。说感受的过程中,理清“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第二板块,则可以鼓励学生和同学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很多教师精心设计,层层剥笋,把课文嚼碎,把目标细化,把任务分解,结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把握,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略读课文最为重要的方法和能力。

二、“练”为主线

如果说“习”为中心重在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那么,“练”为主线则更侧重略读课文教学实践。

1.默读要训练

课标明确要求,从低段开始学习默读到中段学会默读,再到高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且在教学具体建议中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笔者查阅三到六年级所有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发现“默读课文”出现的频次最高。也有部分课文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即使少数课文要求学生“读一读课文”,其实还是默读。由此可见,默读是主要阅读方式,默读需要速度,需要训练,而训练必有方法。略读课文是默读训练天然的试验田。课标中提到“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如《牛郎织女 (二)》要求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具体方法为:“(1)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2)带着问题也可以加快阅读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一口气往下读。(3)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4)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我们不断练习,一定能做到看得快,脑子想得快。课堂上教师组织教学,掐表计算,开展竞赛,比一比单位时间内谁最先了解故事结局。目前,虽然很多学生默读的速度、能力还跟不上,但这是一个方向,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2.助学单训练

略读课文教学,要精心设计。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时,教师也要提供帮助。如《牛郎织女(二)》的学习任务要求“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这个任务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分解任务,学生自学完成。

(1)在书上画出这几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把故事的结局整理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故事的结局中,我看到了__幅图,用四个字给每幅图起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除了结局部分以外,我在其余的段落中找到了______幅图,用四个字給每幅图起个名字:_____________

其中,第1、2题都是为第3题打基础,提供帮助。有教师担心完成助学单耽误时间,不如引导学生边读边讲方便。殊不知,前者学生有整块的自学空间,后者才是支离破碎,耽误时间。

3.重交流训练

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句子画下来和同学交流。”一直贯穿到六年级,教材多次提到:“再读读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再和同学交流你从中明白的道理。”“如果有兴趣,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同学们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再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的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由此看来,略读课文一是重视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会带着问题读。二是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尤其注重同伴之间的交流。因此,课堂上我们要放手让学生交流,不要怕浪费时间。要特别关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尽量减少个别学生的全班交流,除非涉及重点难点。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学会倾听,教师也可以走进小组倾听。相信这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教师不必在乎交流水平高低,应多关注学生是否愿意交流、自信表达。

总之,略读课文教学,需要“习”为中心,“练”为主线,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教看得见的方法,学带得走的能力。学生的学要扎扎实实,教师的教要精心设计。课堂上动静结合,默读时安安静静,交流时议论纷纷。动静结合中,学习在真正发生,思维在悄悄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交流课文同学
如此交流,太暖!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交流平台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交流平台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