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五上)教学设计
2021-12-11沈丹
沈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悄、累、袅” 等生字,自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品读课文,找寻月迹,体会月亮的动态、静态之美,感受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学习并尝试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景物的变化。
3.交流文中好玩、有趣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遥想诗中月,悠悠一片情
1.导入:月亮自古就是人们寄托情感的一种景物。特别是诗人,你能吟诵有关月亮的诗句吗?(生读,师相机出示。)随着同学们的诵读,我们感受了古代人喜欢把月亮融进诗中——这真是“诗中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作家贾平凹也写了一篇有关月亮的散
文,题目是“月迹”。读题目,“迹”是什么意思?结合题目和预习,谁来说说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预设:文章记叙了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亮的足迹的故事。
(设计意图:文中之月充满意境与诗意。学习初始,借助“诗中月”引导学生在回忆中再次感受月亮的柔美与情感,为课文语言的感受,月迹的品读做铺垫。同时,借助课题与预习,说说文章内容,提升学生自主概括的能力。)
二、探寻月足迹,品读文中言
1.默读课文,并借助表格思考。
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了哪里?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有趣、好玩?默读课文,借助表格,圈画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可以用上批注的方法,再与小组同学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有感情朗读练习。
(设计意图:借助表格,引导学生运用批注法,抓文中的关键词句,走进文本。学生在探寻月迹的过程中,体会美感,将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结合在一起,使课堂静动结合。)
2.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了哪里?
预设一:镜中月
你在哪里发现了月迹?它有趣好玩在哪儿?
交流并出示句子:
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
①抓住“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感受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进而感受月亮的情态特别有趣。
②抓住“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没了踪迹”。
体会感受月亮变化多,特别有趣。
③ 指导朗读,感受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之美。
预设二:院中月
你又在哪里发现了月迹?它有趣好玩在哪儿?
交流并出示句子: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① 抓住关键词“玉玉的,银银的”感受月光的颜色美,初步体会月亮的静态之美。
② “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感受啊?
③ 指导读句子,体会作者渴望与月融为一体的喜爱之情。
预设三:河中月
你又在哪里发现了月迹?它有趣好玩在哪儿?
出示: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①这里的月迹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一会儿到了上湾,一会儿又在下湾。引导学生感受月迹的动态之美,追寻月迹的快乐。
②练习读句子。
预设四:眼中月
你又在哪里发现了月迹?它有趣好玩在哪儿?
交流并出示句子:
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①体会眼睛里月亮的足迹特别有趣。
②“我”有所发现并有了感悟。体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还有谁说了这样的话?——奶奶,“月亮是每个人的”。
引导感受: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心中月”。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言充满了童趣,大声朗读更容易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寻月亮的故事情节转移到作者暗含的情感上来,让学生在词句之间反复诵读、品味,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及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培养他们朗读的语感。借助朗读,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月亮的美好。)
三、聊聊月中情,尝试新写法
1.追寻月迹的过程,他们的心情也一路变化,你感受到了吗?
失望—争执—神奇—满足
2.探究写法。
一次寻月,月亮竟带给大家如此新奇、有趣的感受,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习作奥秘呢?
抓变化动静结合,抒发情感。
(设计意图:充分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在
深度對话文本的过程中,通过整理写法特点,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练笔,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语言训练。)
3.拓展运用,尝试练笔。
(1)月亮是大家的。生活中从不缺少美,我们来看——观看15秒钟的“海上日出”视频。
(2)练笔:请同学们结合日出视频,再发挥想象,用动静结合的描写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一写日出的景象。
预设: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红
线,它越来越红,成片成片地染红了云彩。突然一个红球从相接的地方跳了出来,它越来越大,越升越高,像调皮的哪吒,在云彩里翻滚着。
(3)交流小练笔。
(设计意图:语用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课教学中,在充分感悟文章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总结写法,借助视频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尝试用练笔推进学法运用。)
四、回溯文中月,感受生活美
小结:月亮是大家的,太阳也是大家的,大自然的美景是每一个人的。欣赏身边的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织里镇晟舍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