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谈读书》(五上)难点字词形义解析

2021-12-11秦敏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会意声旁会意字

秦敏

课文《古人谈读书》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

第一篇“论语”六则属于语录体文言文,一些难点字词解析

如下:

1.“敏而好学”

敏——《说文》:“敏,疾也。从攴,每声。”甲骨文写如“”,从手,从每(头戴盛饰的妇女),表示妇女做针钱活儿迅疾麻利之意,“每”也兼表声,可视为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做事动作快捷,后又引申为做事勤勉努力或脑子反应快、灵活、聪明。文中“敏而好学”的“敏”是聪明的意思。教学时可提示“攵”原为“攴”,篆文写如“”,像手持物件形,再引出“牧、教、收、攻”等含“攵”旁的字,说明从“攵”的字都与手持物件的动作有关。“敏”字从攵,由妇女做针线活的娴熟敏捷引申指做其他事情时的机敏灵活,而这自然也就与人的脑子思维有关,所以本课“敏而好学”就是聪敏而又爱好学习的意思。

2.“不耻下问”

耻——原为“恥”,会意字,从心,从耳,会意为心羞之情现于耳之意,即人感到羞愧时常常会面红耳赤,耳根发热,“耳”与“恥”古音相近,所以“耳”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恥”,俗改为“耻”,以“止”作声旁。如今规范化,以“耻”为正体。《说文》析义为“恥,辱也”,本义为羞惭,有愧。课文“不耻下问”即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的事,形容謙虚好学。现“耻”字也可以灵活识记为:做有损于他人的事就应感到羞耻,感到羞耻就会“耳”根发热,行为就该“止”了。

3.“知之为知之”

知——读音zhī,会意字,从口,从矢。知道了解的事物就能用“口”像发射“矢”(箭)一样快速地说出来,不了解的当然就会吞吞吐吐,难以表述了。基本义是晓得,了解。词语如:知道、熟知。文中“知之为知之”的“知”即知道、了解的意思。

“知”的本义是知道,有知识,进而能说会道,这样的人自然是智力非同一般的,由此又表示聪明,有智慧,所以“知”又通“智”。课文在论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后,接着用判断句说“是知也”,这里的“知”就是智慧的意思,读音为zhì。后金文加“曰”组成“智”,突出言词的意思,由此“知”与“智”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4.“是知也”

是——会意字,从日,从正。《说文》析义为“是,直也”。由“日”在头顶没有斜影引出端直、端正的意思,再引申指正确,对。如:明辨是非、实事求是。古代汉语又常借用作指示代词,表示这,此。如“是日”就是这一天,“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这都忍受得了的话,还有什么是忍受不了的?现代词语“于是”等词的“是”也是指示代词这样的意思。作近指代词用的“是”在教学时也可以灵活识记为:如果“日”偏于头顶,人就会有斜影,长长的斜影距离自己脚站立的地方就远了。与立足点近的就用近指代词“这”,离立足点远的就用远指代词“那”。文中“是知也”的“是”就是用作近指代词,表示这,此。“是知也”意为这才是聪明、有智慧的。

5.“默而识之”

默——形声字,从犬,黑声。《说文》析义为“默,犬暂(骤然之意)逐人也”,意为犬不出声而突袭人,引申泛指寂静,不说话。词语如:沉默寡言、默不作声。文中“默而识之”的“默”即暗中、不出声的意思。“默而识之”就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6.“学而不厌”

厌——原作“猒”,篆文写如“”,从肰,从甘,会意为饱食美味狗肉之意,本义即满足。后加“厂(hǎn)”组成“厭”,“厂”是山崖形,加“猒”成“厭”表示山崖崩毁,有所覆压。“猒”与“厭”本音同而义异,但是“淺人多改猒爲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依据现简化字“厌”,教学时可灵活识记为:“厌”的“厂”(hǎn)视为声旁,“犬”仍然识记为吃美味的狗肉很饱,引申为满足,词语如“贪得无厌”。课文“学而不厌”就是刻苦学习总感到不满足的意思。由满足还引申指因过多而不喜欢,进而嫌弃,如:喜新厌旧、百看不厌等。

涉及文言文可翻译为: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作者单位:河南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许慎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会意声旁会意字
“会意”读书法
画说汉字——摆(bai)
声旁类推法在平翘舌声母方言辨正中的应用分析
意象阅读:读出文本的真与美
有趣的会意字
“会意”与“欣然”
“一丝不苟”的糗事
为啥我们没有
有趣和会意字
品形汉字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