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2021-12-11江兆华
江兆华
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其文化内涵的综合素质,对人生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严格管理质量与效果,优化教学模式及相关概念,寻找适合学生培养的教学方法。本论文将分析和整理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育语言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授语言;特征;策略
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教师的教育语言在小学中起着启蒙教师的作用。学生必须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这与教师的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语言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语言教育,以促进语文教育效果。
1.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重要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小学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语文教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给语言教育提出了一定的条件。学生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教材,这些教材渗透到小学生的生活之中。这些较有意义的文章,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语言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和效率。
2.小学语文教室教学语言问题
2.1语文教育的枯燥
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最主要的是要有兴趣集中注意力。由于学生们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最难做的就是专注于某一件事。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和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容易。大多数教室由教师讲课,学生听教材。指导方法没有改变。这样不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过去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大多数小学教师采取了“教师说,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因此,学生不能参与课堂教学,学习兴趣下降。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不停地讲,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育节奏。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改变这一问题。
2.3语文教育缺乏创新
传统教育语言单一、知识狭隘、用语抽象。有的教师甚至会直接教学生古诗、古语文等深奥的语言,而不会把古典语文转化为现代文章。学生们思想观念没有形成。学生会听不懂的,更不能善于吸收复杂的语言。那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小学语文语言教学变革的必然性
小学教育是学生真正学习的开始。这段时间的学生大多以教师的行为为基准,所以教师要有专业知识。故事、解说词、诗句是小学课本上的主角,但抽象而迟钝的语言往往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书本知识往往停留在表面。当前,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形象逼真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充分提高学习质量。因此,一个真正的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小学语文教育是否对学生有吸引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语言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的教育能力也体现在语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3.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标准化
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学习基本上依靠模仿来完成。教师的言辞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微乎其微。为此,教师在日常口语教学中必须规范语音、词汇、语法的使用。比如,一部分教师受先前教育的影响,容易产生“南方方言”的现象。所以,所有的教师都要通过普通话考试,以确定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使用语文标准。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处于合适的语言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语言的顺利发展[1]。
3.2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科学性
由于教育过程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本身就是科学的。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扩大语文知识、准确沟通、遵循科学情感为目标。教师必须掌握语言中蕴含着情感色彩和风格色彩的正确含义,对知识进行正确、深刻的分析和传达。另外,语文教师还必须抓住重点,抓住要害,强调教学过程的精髓,还要注意教育的科学性。
3.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接受度
紧密的教育语言能使学生顺利地进入与语言相关的生活状态,使学生更容易被吸收和理解。在语言方面,避免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要用儿童熟悉的方式,用更生动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小学生一般都习惯于比喻思维。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语言应注重语法简洁易懂。由于小学学生认知能力较强,教师所讲的语文可以更为深入和严谨。
3.4小学的语言教育非常优美
语文教材主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进行整理。课本上有许多纯真的记忆和充满情绪的章节。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把引导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尽量用生动、感性的语言做引导。这样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进而活跃课堂气氛,改变枯燥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培养。例如,教师教课文时,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借助新鲜事物,按照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艺术概念,缩短学生与知识点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学习知识,可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朱自清的《春》教材的学习中,教师可根据语文教学实际编写新课程。接近小学生的思维习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当教师解释语言的意义时,如果只有语言的说明,也就是直观的科学解释。然而,这种抽象的表述却难以让学生完全理解。假如教师用鲜明的语言说明的话,课堂上可能更有效果。比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安静、优雅”的意思,“在明亮的月光下,沿河上有一座没有人涉足的小木屋,上面放着一架旋律优美的钢琴。声响,这样的环境可以说很安静。借助于这一艺术概念,学生能够运用想象,给人以沉浸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2]。
3.5语言教育的适应性
适合性是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最基本的特点。也就是说,语文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话要保证得体,语言简单易懂,使学生能迅速理解教师的肢体语言。学生们开心的学习,简单地学习语文知识,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关注,使小学生能够保持语文教育与学生技能的一致性,擁有身心健康发达的个性特点。教师在语言上要活泼,但又要严谨,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避免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要善于选择更有趣的问题和问题。借助课堂上的交流形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逐渐成长[3]。
3.6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启蒙
在新一轮教改中,优质教育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实践高质量的语文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至关重要。语文作为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值得重视。许多教育实践都证明,点滴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启发性教育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运用启发式语言,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分析、解决自主学习和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语言教学时,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应注重提高语言素质。因为教师的语言质量和语言使用直接影响到学生,优秀的语言技能不仅提升了教师自身的魅力,而且对语文教育的整体素质有很大的影响。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得体。
结语
小学语言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参照学生的特点和指导内容的特点,教师需要建立优质的语言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应用,帮助学生深刻、全面理解语文知识,强化学生的文学修养,懂得利用语言来规范个人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周媛.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尹璠.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语言特征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
[3]肖婷婷.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D].苏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