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湿地公园的整合优化的研究
2021-12-11杨光道
杨光道
摘 要:安徽省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共包括4类8型: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类,以及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泊、草本沼泽、灌丛沼泽、库塘、水产养殖场、运河(输水河)8型,总面积达104.18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47%。由于历史问题,安徽省湿地公园存在划建范围不科学、功能分区不合理等现象,导致保护地内矛盾问题日渐突出。科学有效地解决各类矛盾冲突,对自然保护地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总结了安徽省濕地公园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安徽省的湿地公园的整合优化预案,分析了影响和效益,并对安徽省的湿地公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安徽省;湿地公园;优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 X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2-0164-03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Wetland Park in Anhui Province
YANG Guangdao
(Anhui Provincial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stitute, Hefei 230088, China)
Abstract: Anhui Province straddles the Yangtze River, Huaihe River and Xin'an River, among which the Yangtze River and Huaihe River rank among the seven major river systems in the country. The rivers crisscross the territory, lakes are dotted, and the wetland resources are rich and diverse. Wetlands in Anhui include 4 kinds (river wetlands, lake wetlands, marsh wetlands, and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8 types (permanent rivers, floodplain wetlands, permanent freshwater lakes, herbaceous swamps, shrub swamps, reservoirs and ponds, and aquaculture, canals or water delivery rivers) respectively, with a total area of 1.0418 million hm2, accounting for 7.47% of the province's total land area. Due to historical problems, there are phenomena such as unscientific planning scope and unreasonable functional zoning of wetland parks in Anhui Province, which has led to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in protected areas.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resolution of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nature reserves.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tland parks in Anhui Province, and reviews the causes of existing problems. The article also briefly introduces the integration optimization plan of the province′s wetland parks, analyzes the impact and benefit evaluation,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e′s wetland parks.
Key words: Anhui Province; Wetland Park;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8]。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积极推进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工作,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地按照要以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应保尽保、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遵从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1-7]。
1 概况
1.1 湿地公园生态现状及保护价值 安徽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南北迥异,复杂多样,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五大自然区域[8]。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拥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其中,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km;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km。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把全省分为三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地区。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8]。由于多样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安徽省自然生态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在我国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除城市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以外,安徽省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为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8]。
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中,长江、淮河位居全国七大水系之列。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9]。据安徽省第2次湿地资源调查,安徽湿地包括4类8型,即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类,以及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泊、草本沼泽、灌丛沼泽、库塘、水产养殖场、运河(输水河)8型[8-9]。全省面积8hm2(含8hm2)以上的湿地斑块(不含稻田、冬水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斑块共13156个,总面积104.18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47%。安徽省内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有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还有一批以水生植物及珍稀水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自然公园。
安徽省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不仅种类繁多且成分复杂。从区系组成来看,野生动物兼有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一些在别处绝迹的物种在本区域内尚有保存。据统计,安徽共有陆栖脊椎动物34目109科670种,其中兽类9目23科96种,鸟类20目76科458种,爬行类3目11科72种,两栖类2目9科44种[10-14]。
1.2 湿地公园保护地现状 安徽省建有湿地公园68个,总面积105290.36hm2(含交叉重叠)。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29个,面积83098.13hm2;省级湿地公园25个,面积20591.06hm2;市级湿地公园14个,面积1601.17hm2。经调查及统计,安徽省共涉及国家湿地公园交叉重叠情况13个、重叠区域29处;省级湿地公园交叉重叠情况5个,重叠区域7处;市级湿地公园交叉重叠情况3个,重叠区域5处。
2 安徽省湿地公园面临的主要历史问题和现实冲突
2.1 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成因 安徽省各类自然保护地都有交叉重叠的状况,主要是由历史原因所致,(1)各类自然保护地实行分级分部门分要素的管理体制,不同部门主导着各自范围内的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划定自然保护地工作中缺乏统一和协调;(2)法规规章统领性不强,执行不严格。《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属于法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长期以来,法律的统领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特别是相关规定内容交叉、表述不一、规范不同、执行冲突。同时,法规、规章中明确自然保护地划定不得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重合或交叉,但是未能得到严格执行;(3)基础数据不统一、不详实,划定过程不规范。各类型保护地功能范围划定由不同部门组织完成,采用的基础数据不统一,划定过程中沟通协调不够,各部门对相关数据的未能有效整合;加之,部分自然保护地未完成功能区(保护区)划分,保护范围四至不清,导致划定范围重叠。
2.2 安徽湿地公园矛盾冲突情况 安徽省的湿地公园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公园存在有城建建成区、永久基本农田、成片集体商品林、矿业权村庄和人口。安徽省湿地公园中,现有城镇建成区面积为1704.71hm2,有部分城镇人口集中在湿地公园区域内,合计人口287916人;省湿地公园范围中包含有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为12160.37hm2,成片集体商品林9978.87hm2。矿业权方面,湿地公园中主要为煤矿业权,总面积11670.34hm2;另外,湿地公园中,还有村庄和人口分布,其中村庄建设2230.14hm2,人口287916人。
3 湿地公园的整合优化预案
3.1 范围调整
3.1.1 湿地公园调出 由历史原因所致,部分湿地公园在早期设立时将大量的村屯、农田以及生活必要设施均划入自然公园范围。目前原住居民生产生活和湿地公园的管护之间矛盾日渐突出。通过调出人口密集的村屯、规划的建制镇、将保护区内分散的原住民集中到调出区域,既减少人为活动对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的影响,又缓解了保护区管理局的管护压力,也使原住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3.1.2 湿地公园调入 该省调入地块主要为划入湿地公园周边生态价值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完整的区域,以及依照国土数据对保护区边界修正划入保护区的地块,调入的主要用地类型为湿地水域,一般不涉及村庄和人口。
3.2 市级湿地公园调整 本次整合优化后只保留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原有的市县级湿地公园按照整合优化原则,通过晋升、合并、转化等方式进行整合優化,大部分并入整合后的国家级或省级湿地公园,以确保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
3.3 撤销部分湿地公园 依照《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在整合交叉重叠的湿地公园时,按照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的原则进行整合。对于湿地公园部分位于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与矿业权重叠面积过大的、包含永久基本农田的、位于军事用地范围内、或不具备晋升为省级湿地公园等原因的,现拟撤销湿地16个,面积为13828.01hm2。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分别为安徽颍上迪沟国家湿地公园、安徽涡阳道源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4个:潘集泥河省级湿地公园、宿州仙湖省级湿地公园、颍东东湖省级湿地公园、安徽宣州官塘湖省级湿地公园,市级湿地公园10个:宣城金梅岭市级湿地公园、宣城平垣市级湿地公园、宣城丁家山市级湿地公园、阜阳临泉赵寨竹海市级湿地公园、阜阳临泉东马寨市级湿地公园、阜阳太和太临河市级湿地公园、阜阳界首鹭栖湖市级湿地公园、马鞍山和县双桥河市级湿地公园、马鞍山当涂县护城河市级湿地公园、马鞍山花山区雨山湖市级湿地公园。
3.4 新建湿地公园 对于安徽省现有生态保护价值高、生物多样性丰富以及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区域,尽量纳入湿地公园范围。新建的湿地公园,每年都有流量不等的季节性来水,湿地特征明显,保护对象为湿地水禽和草原野生动植物,区域内人口数量不多,对保护对象的繁衍比较有利;同时这些湿地于县城附近,交通比较便利,便于开展科研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目前,全省拟新建湿地自然公园17个,面积达54244.87hm2。
3.5 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队伍 安徽省将进一步加快关于国家级、省级自然公园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1)坚持政事分开,将自然公园的行政管理职能划入各地市林业主管部门,并设立自然公园管理机构具体承担自然公园的行政管理工作。(2)提高管理机构的规格。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机构按正处级设置,省级自然公园管理机构按副处级设置,便于管理机构与自然公园所在地党委、政府的沟通衔接,促进自然公园与周边社区的协同发展。(3)增加人员编制,加强管护力量。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后,安徽省所有自然公园均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做到一个自然公园、一块牌子、一套班子,并加强管理队伍的专业性。
4 影响和效益评价
4.1 影响 安徽省通过湿地公园整合优化工作,严格遵照“实事求是、生态优先”的原则,坚决杜绝“以调代改”,所有调整依据均是以生态为准则,优先考虑调整是否会对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区域完整性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都取得很多成果。将原湿地公园周边存在生态保护价值较高,与原自然公园存在联通性的地块,尽量都纳入到湿地公园区域内,以期对生态环境起到更好的保护。在湿地公园中存在交叉重叠、位于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与矿业权重叠面积过大、永久基本农田、军事用地范围内和不具备晋升为省级湿地公园等情况的区域则尽量调出湿地公园,大大减少了自然保护地管护和周边居民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问题。
4.2 效益评价 湿地公园的建设将有效保护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使之成为野生动植物自然繁衍的栖息地和避难所,同时湿地公园对人为活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可以在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育的基础上,为各类湿地生物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空间,可以显著提升湿地生态承载力以及综合生态效益。同时,在保护湿地独特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以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另外,通过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充分发挥湿地资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以促进整个区域环境的改善和维护,产生不可估量的间接经济效益。
5 结语
通过对安徽省全省的保护地整合优化,可以有效解决自然保护地间多次相互交叉重叠、多头交叉管理、部分保护地管理范围不明确的局面。优化后,自然保护地界线清晰,保护对象明确、保护类型全面,基本上覆盖了安徽省生态区位最为重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森林湿地资源集中分布、重要地质遗迹点及重点保护资源等区域。其中,湿地公园的建设将有效加强安徽省的水陆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及其重要栖息地的整体性保护,明确了地质、森林、湿地自然景观的保护价值,提升了全省生态文明的保护意识。同时,在此次整合优化过程中,在实现自然生态保护最大化的同时,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地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为安徽省未来的“十四五”规划及全省国土空间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极大的促进甚至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了安徽省的社会稳定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福田.我国湿地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J].国土绿化.2019,(02):10-12.
[2]徐慧博,乔红娟,雷茵茹.中国湿地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8,(19):19-20,23.
[3]郭子良,张曼胤,崔丽娟,等.中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现状及其趋势分析[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8(01):42-46.
[4]李咏华,范雪怡,马淇蔚.供需视角下的城郊湿地公园适应性规划实证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经济地理.2018,38(01):204-211.
[5]高岳山.走进滨湖湿地公园[J].林业与生态.2016,(11):30-31.
[6]江振东,关雯.探讨标识导向系统在公園中的应用——以香港湿地公园为例[J].广东园林.2013,35(03):8-11.
[7]曹航南,张文豹,方洁.南京绿博园公园标识系统建设探讨[J].林业科技开发.2012,26(06):128-132.
[8]万荣荣,贾宏俊.安徽省综合地理区划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03):298-301.
[9]何山春,朱文中,吴小龙,等.安徽湿地资源与湿地分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2):103-106.
[10]吴海龙,顾长明.安徽鸟类图志[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11]王岐山.安徽动物地理区划[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1:45-58.
[12]张财文,马号号,朱志,等.安徽省鸟类分布新纪录——红喉潜鸟(Gavia stellata)和蓑羽鹤(Grus virgo)[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02):99–101.
[13]李永民,吴孝兵.安徽省两栖爬行动物名录修订[J].生物多样性,2019,27(9):1002–1011.
[14]蒋志刚,马勇,吴毅,等.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M].2015.北京:科学出版社.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