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国防教育研究

2021-12-11郝宇昕

西部学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

摘要:国防教育亦可称为国难教育或抗战教育。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的普及文化、提升国民素质的教育活动。延安的国防教育完全是为完成抗战建国总任务的。国防教育的内容:(一)基本实现“把广大群众从文盲中解放出来”的目标;(二)边区的中等教育实现了零的突破。方式:举办国防教育研究班;巡回教育;以国防教育会和《国防教育》杂志为主要阵地进行研究和宣传。这些教育方式贯穿于整个延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大众化、科学化、实用性、时代性的特点。延安时期的国防教育对于当下革命历史纪念馆打造国防教育“第二课堂”,推行红色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防教育;巡回教育;国防教育会;服务抗战

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2-0118-0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困境,一大批学校和为了保卫祖国而长期奋斗的文化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改善旧教育的宝贵意见和具体办法。他们面向广大群众广泛开展了有组织的普及文化、宣传主张的国防教育,为改善陕甘宁边区文盲众多、愚昧落后、人口死亡率高、封建迷信猖獗的现状作出重大贡献,广泛的国防教育亦成为对日作战的一把利器。

一、国防教育概述

国防教育也可称为国难教育或抗战教育。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的普及文化、提升国民素质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国防教育就是以服务抗战为目的而开展的一项始终贯穿于抗日战争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彻底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序幕,而中国全民族教育救国征程也由此开始了。各相关教育部门和各地文化教育工作者、学校通过成立国难教育社等教育团体,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救亡教育工作。

据统计,1935年以前,在陕甘宁地区一般的县份每100个人中,难以找到两个识字的人,而在华池、盐池等县更是每200人中才能找到一个识字的①。在那时,文盲基本占了全区人口的98%以上。全区20多个县,仅有小学120所②。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后,为了普及文化教育,改善陕甘宁边区文化贫瘠、文盲众多的社会现状,便在延安广泛开展以红军大学、列宁小学等学校为阵地,以社会教育、小学教育等为内容,以巡回教育等为方式的国防教育,提出要“把全国的教育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负责,互相帮助,有计划地发展抗战教育”,并开展了与生活、生产和革命斗争紧密结合的免费学校教育,以加强政治思想和军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生活独立能力。截至1937年春,陕甘宁边区有小学320所,有学生5600多人③。

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提出我们要实行国防教育,而不是亡国奴教育。我们的国防教育,就是要“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辦法,一概废弃。新闻纸、出版事业、电影、戏剧、文艺,一切使合于国防的利益,禁止汉奸的宣传。”④1938年9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实行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的国防教育政策,提出为全民族抗日战争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国防教育的方针;指出创设各类干部学校,废弃以前教育的制度、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的的教育制度和课程,广泛开展民众教育,办理小学教育,发展中学教育,是推进国防教育建设的新要求。

同时,为了更好推进国防教育,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不仅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实施普及教育的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等规章条例,还选派了成仿吾、李维汉、何思敬、凯丰、艾思奇、何干之等优秀的教育家、理论家到抗大、陕公、鲁艺等学校当教员,专门为学生教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众运动等课程。此外,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也时常到各校作时事报告、讲课。这不仅培养了干部,也使国防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国防教育与边区国防教育会

1935年中共中央、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时,陕甘宁边区经济条件非常落后,生产力极端低下,人民生活困难,文化基础极其薄弱。来到延安访问的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这样说道:“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⑤“边区是中国本部文化教育最落后的一个区域”⑥。陕北地区“父母对子女既不知教又不知养,儿童的死亡率特别大,加之这里地广人稀,村与村之间相距常在十里、二十里,儿童上学不便,失学的儿童特别多,小学教师不为农村所尊重”⑦。

1937年12月,在成仿吾、吕骥等人的发动下,成立了国防教育会,领导开展国防教育。1938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表《为召集国防教育代表大会致武汉文教两界书》一文,提出“在帝国主义狂暴的炮火下,我们的成百成千的为保卫祖国而长期奋斗的文化教育工作者,从平津、从上海、从南京逃亡到武汉,因此武汉教育空前呈现的活跃,它已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了”⑧,认为国防教育运动已经从武汉向全国蓬勃发展开来了,希望“配合现在的抗战形势,发起组织‘边区国防教育会,来领导边区的国防教育工作。”⑨4月,为了扩大边区的国防教育运动,促进全国的国防教育,各地代表在延安召开了边区国防教育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了更好地宣传国防教育,引导边区的国防教育运动,还专门创办了《国防教育》专刊,并在发刊词中对国防教育和边区国防教育会作了重要论述,指出“边区所实施的教育,早已就是国防教育。并不是成立边区国防教育会之后,边区才进行国防教育”;规定“边区国防教育会主要任务之一,就在于把各个人的,各单位的,各地方的在过去实施国防教育的经验,集合起来,整理起来,建立成一个国防教育的思想体系,作为他们全边区今后进行教育的根本方针。”

而国防教育则是边区国防教育会实现这一任务的工具,所以,它主要的内容应该就是交换经验、整理起来,把它们组织成为系统的知识,并帮助各地教师和工作人员解决当前的具体问题。

由此可见,国防教育会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下,站在协助政府的立场上服务于抗日战争的利益。铲除一切宗派观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铲除一切宗派观念,在抗日的旗帜下,把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共同负责,互帮互助,有计划地发展并坚持扩大抗战、抗教运动,把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共同负责,互帮互助,有计划的发展抗战教育。”⑨

而所谓的国防教育会分会,“第一是教育的群众组织,第二是教育工作同志自我教育的组织,第三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它的工作是进行国防教育理论上和技术的研究,提高全体教育工作同志的政治文化水平,加强工作的能力,增进工作的效率;进行团结的工作,把县区干教育工作的同志及一切愿意为国防教育服务的知识分子,吸收到分会里来,彼此交换经验,使大家在开展国防教育这个目标之下,努力奋斗;设法改善小学教员的生活条件,提高工作的热情,坚定服务的意志,养成甘愿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依据工作的任务,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综上,国防教育会与国防教育会分会是以推行国防教育事业为目的的群众自发组织,也是研究国防教育理论、交换教育经验、宣传抗战、团结民众、建立抗战统一战线的重要机构和场所。

三、国防教育的内容及方式

(一)国防教育的内容

早在边区政府成立之初就颁布了《陕甘宁特区政府施政纲领》,明确提出:要实施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1940年,边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条例,要求8至14岁儿童,不分性别、成分,必须接受义务教育。1942年,边区政府对小学教育进行整顿,实行精简,逐步改善了学校设备和教师待遇、增加了学习经费、增强了教员质量,也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教育水平。1944年,各地根据边区文教大会通过的关于边区教育方针的决议精神,开始了大规模的小学教育改革工作,且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

1.基本实现“把广大群众从文盲中解放出来”的目标。据统计,1944年,边区的冬学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仅三边地区就有冬学461处,参加人数达6292人。其中,靖边县37处,共有学生571人,平均每人识字495个(其中,94人能写简单的句子,164人能写简短的便条,71人会珠算的加减乘除法,99人能记账,40人能读《边区群众报》)。截至1945年上半年,边区共有小学1377所,学生34044名。

2.邊区的中等教育实现了零的突破。先后成立了鲁迅师范学校、边区中学(1939年7月将这两所学校合并成立边区师范。)1940—1941年间,创办了关中师范学校、定边师范学校、陇东中学、富县师范学校、新文字干部学校、边区职业学校及边区医药学校和边区农业学校,接收了绥德师范学校和米脂中学。截至1942年,边区共有中等学校十所,在校学生达到2000余人。

延安时期,各地区、各学校为了适应抗战需要,实现扫盲、普及教育之目的,编撰了大量课本教材及讲义。主要有国文类的《初小国语》《初小国语补充教材》《中等国文》《中等国文选》《高级国文选》《国语课本》《高小国语》《高小国语》教学参考等,算数类的《算术讲义》《中级算术》《中级简明算术课本》《高级算术课本(在职干部用)》等,自然科学类的少年科学读物《苏联的发明故事》、少年科学读物《水》《小学训导》《自然讲义》《地理讲义》《历史讲义》《物理学》《化学》《初级普通化学》《国防自然常识》《高小自然》《自然课本高级》等。同时根据不同职业、年龄、用途等还专门编写了《小学生临时课本》《冬学手册》《识字课本》《常识教材》《初级新课本》全六册、《初级文化课本》《中等活页文选》《干部文化课本》《农村应用文》等教学资料。

(二)国防教育开展的方式

1.举办国防教育研究班。以培养国防教育教员和教育传播者为目的,以3周为期,广泛在陕北农村对各类各级的干部、学者、农民等展开培训。期间,学员在学习掌握各种知识讲义的同时,还要抽空学习10余首抗战歌曲,并深入人民群众当中,将歌声传递到村里,并在唱歌、演戏、开同学会、全体大会中进行思想斗争,报告一些特殊事件,听取高自立、范文澜等人的报告,以提升自身修养,顺利推进国防教育。

2.巡回教育。通过巡回教师来倡导宣传抗日主张,开展国防教育。延安时期,巡回教师不设固定学校,在村队中组织认字小组,成为组长,指导分小组组长教组员。“让巡回教师⑩为人医病,改良种子,设立苗圃,调查矿山,水利。筑路和社会调查。”

延安时期,在“国防教育”基本方针指导下,在国防教育会的推动下,陕甘宁边区国防教育事业取得了良好发展。尤其是在1944年11月边区文教大会召开之后,党中央提出了造就“一万到几万”知识分子的任务,并对国防教育事业的开展做了进一步的规划。到1945年初,抗日战争进入尾声,陕甘宁边区国防教育根据时代特点适时进行了调整。这一时期的国防教育是直接为抗战服务的教育类型,是“抗战的一个有力武器”,具有大众化、科学化、实用性、时代性的特点。它在“使每一个人了解了什么是国防教育”,影响农民、教育农民、帮助农民自觉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为抗战服务的同时,既丰富了当下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的内容,也为当下开展党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开拓红色教育“第二课堂”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注释:

①见《解放日报》,1941年6月5日。

②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215.

③刘宪曾,刘端棻.陕甘宁边区教育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264.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48.

⑤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210.

⑥见《读〈教育通讯〉创刊号的我见》《边区教育通讯》创刊号,1945年11月1日。

⑦见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7页。

⑧《为召集国防教育代表大会致武汉文教两界书》《新中华报》,1938年1月。

⑨《边区国防教育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即将开幕》,《新中华报》,1938年1月。

⑩巡回教师指的是专心从事国防教育,了解巡回教育的特殊性和社会分工原则。教师的任务是以教育来动员民众抗日,从政治上来动员民众,使民众认知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

柯伯年:《论巡回教育》《新中华报》,1938年8月。

见1939年1月林博渠在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第485页。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修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 刘绍唐.民国大事日志[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

[5] 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 范蕾蕾.抗战时期的儿童保育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7] 于美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儿童保育工作——以保育机构为中心[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作者简介:郝宇昕(1992—),女,汉族,陕西延安人,单位为延安大学政管学院,研究方向为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
大学生国防教育在民族精神塑造中的重要性探究
新常态下高校国防教育的创新方向探究
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我国国防教育现状探讨
当前国际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高校增设金融安全的国防教育课程研究
企业积极开展国防教育的三大策略
浅析新常态下高校国防教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