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沅《诗经恒解》中的君子道德

2021-12-11李怀宗胡云云

西部学刊 2021年22期

李怀宗 胡云云

摘要:刘沅是生活于清代中后期四川成都的一位大儒,他在经学著作《诗经恒解》一书中对《诗经》中多次出现的“君子”一词做了独具特色的诠释。他认为君子必须具备相应的德性,而《诗经》中所体现的最主要的德性即是儒家提倡的贤、义、智三种道德。刘沅在《诗经恒解》中认为君子首先需有德,其德性包含勤政、选贤能和孝。刘沅心目中,君子必是有贤德之人;应时时刻刻践行“义”,顺理而行;应当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君子的“智德”,即智慧的品质和德性。

关键词:刘沅;《诗经恒解》;君子道德

中图分类号:K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2-0103-03

刘沅(1768—1855年),字止唐,一字讷如,道号清阳居士、碧霞居士。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四川双流云栖里人(今彭镇羊坪村)。刘沅历经清乾、嘉、道、咸四朝,是一位贯通儒、道、释三教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世之时即被时人尊为“川西夫子”。刘沅一生著述极为丰富,其主要著作(包括《十三经恒解》)被收集汇编为《槐轩全书》,体现着刘沅的总体思想。《诗经恒解》属于《十三经恒解》之一,它是刘沅《诗》《书》《易》《礼》《春秋》五经体系的首经。《诗经恒解》完成于刘沅三十八岁时(1800年),体现着他的早期思想。

儒家传统文化历来关注家国理想、天地观念、人伦践行、人心秩序以及社会制度等,关于人的伦理道德更是其思想精神的重点与核心。关于道德伦理的修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的完善人格的追求,儒家经典中都含有这一追求,《诗经》也不例外。故刘沅在《诗经恒解》中也重点揭示伦常之“理”。

《诗经》中出现“君子”这个词很频繁,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乐只君子,福履成之”(《樛木》);“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出车》);“淑人君子,其德不犹”(《鼓钟》)等。但是《诗经》中俗称的“君子”放在今天的语境来看,绝大多数是翻译成“您”或者“你”的。这不同于我们通常对“君子”的理解,现在通常理解为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好的人。那么刘沅是怎样界定“君子”的呢?这里也有不同的情形,《关雎》中“君子好逑”刘沅解释为“君子,文王也”(刘沅著,谭继和、祁和晖笺解:《诗经恒解》,以下引用均简称“谭本”,不再标注);《樛木》“乐只君子”他亦解释为“君子,谓文王”,看来这里的“君子”是特指周文王的。《载驰》中的“大夫君子”他解释为众人,故这是一种泛称;《鹿鸣》中“君子是则是效”以及《瓠叶》中“君子有酒”,他解释为“有位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他的解释是“宾客”;《菁菁者莪》中的“君子”刘沅将其释为“师儒”;《巧言》中“君子”一词出现了7次,刘沅释曰:“君子,当国者”。

可以这样认为,儒家文化或儒家经典从主体的角度而论,它所提倡、宣扬和要求的是一种“君子文化”。刘沅认为君子总是践行“理”的,无论“物理”“天理”抑或“伦理”,都“从心而言,无非实理”。君子总是和“理”联系在一起,总是“理”的践履者。作为儒家五经之首的《诗经》①,“君子”一词频繁出现,那么在《诗经恒解》中刘沅是怎样解释和理解“君子”的呢?抑或是刘沅心中的“君子”是怎样一副形象,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品性呢?

一、君子须有德

《蓼萧》中曰“蓼彼萧兮,零露湑。既见君子,我心写兮”,刘沅引用郑玄的话解释道:“君子,天子也。以德称,则曰君子。”通过这可以看出,刘沅所言之“君子”,首先是有德。《诗经·樛木》中共三章(段),其曰“乐只君子,福履绥之,……,福履将之,……,福履成之。”刘沅《诗经恒解》中解释:“君子,谓文王。以德践福履。”刘沅认为,君子首先须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人才会有福气,他亦能享受到这份福气。同时,有德之君子,与他相配,或辅助他的人自然也是有德之人。刘沅以文王为例,文王有德,其妻妾亦有德,故而“以是德内相君子”。

《大雅·生民》之《卷阿》篇有“豈弟君子”数处,刘沅对此诗的“君子”解释为“王”,即周王。此诗的“君子”特指周成王。这首诗中刘沅认为君子应当具备德性,他对十句解释道“惟王有岂弟之德勤政,虑其过劳,今以此涵咏德性,弥益充其和平,则可寿考似先公之久矣。”又说“愿岂弟之君子,益充满其德性,不徒暇逸。”接着又解释下一章(段)说“盖由君子选贤与能,有冯翼孝德之人,或引于前,或辅于左右,是以岂弟君子,四方奉为法则,而后得此伴奂优游一日也。这里刘沅对“君子”的理解,首先要有德性。是什么样的具体德性呢?

一是勤政。因为文中的君子所指是周成王,他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这样的人必须勤政。

二是要选贤与能。一个君子不但自己要有“贤”与“能”的德性,而且在他身居一定的社会职位时,还要懂得将贤能之人择选出来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在“眉批”中刘沅又说:“非有德者,不能同民乐,即不能自乐其乐。成王贤君,召公贤臣,于时礼乐兴而民物安和,成王偶游卷阿,作歌自适,召公答之。以此屡言岂弟君子,重美人才众多,此其所以不妨伴奂优游,此其所以能伴奂优游。”这里刘沅即是强调君子须具备德性,如若不然,则“不能同民乐”。国家遇到有德性之君王,有德性之贤臣,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即儒家所言的“升平世”和理想中的“太平世”。正因为周成王是有德之君,他亦能择选有德的贤才为臣,“重美人才众多”,所以能够“礼乐兴而民安和”,如此良好兴旺,也就“不妨伴奂优游”了。可见,君子具备德性,是儒家思想以及《诗经》的题中之义,也是刘沅自己内心中对“君子”的设定和期望。

三是君子当具备孝德。刘沅在注解《既醉》“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时写道,“君子,谓先生、先公。孝子,主人也。……其威仪孔时,诚哉君子之孝子也。孝为完善之原,即为孝子,则其理不匮,天亦推恩于其类。”儒家所提倡和要求的三纲五常,其中父慈子孝乃是其中一义。父为子纲,孩子对待父母必须孝顺。刘沅的观点是君子必须是孝子,因为孝顺父母是所有的善的本原,连孝都做不到的人,就谈不上去做善行善举。一旦身为孝子,那就不会缺乏人伦之理——“则其理不匮”。所以在刘沅的《诗经恒解》中,他认为“孝”是君子所必备的德性之一。

二、君子之贤德

刘沅在《诗经恒解》中十分提倡和推崇“贤”德,文中所提及的“贤”有上百处之多。让我们来看“贤”的本意。《说文解字注》中曰:“贤,多财也。财本作‘才,今正贤本多财之称。引申之,凡多皆曰贤。人称贤能因习其引申之义而废其本义矣。”段玉裁注解认为人们都是用“贤”的引申之义,由此看来,贤即是指具备各种才能、能力。因此,具备一定的才能和能力似乎成为君子的标准和必须条件,“贤”也就成为君子的德性与品性了,这也是儒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将才能和能力内化、上升至道德的程度。《草虫》一诗曰:“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惙惙……,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刘沅在《附解》中解释道:“蕨薇皆须及早采食,故以比君子当早见。”刘沅以此说明(在位当权者)应当尽早见到君子。为何要早见君子呢?他在“眉批”中详细进行了说明,“贤才应运而思兴,犹时物感时而思奋。未见而忧,既见而喜,其好贤之诚何如?凡圣君必得贤配,非但修内职,而亦以助德化。”圣君需要贤配,君子即是具备了贤德的“贤配”,君子作为贤配的价值和作用也是巨大的,可以内修职业完成国家治理的工作,同时也能够帮助君王对普天下人民进行道德教化。

《出车》一诗中有“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由降”之言,刘沅注解道,“君子,谓南仲。……盖南仲,文王之贤臣,诸侯素向文王,是以见南仲如见文王”。南仲乃君子,有贤德,故诸侯见到南仲犹如见到文王一般。

《南有嘉鱼》共四章,对第一章中的“君子”他解释道“兴国中有贤人则多方求之。是以君子有酒,为贤者相与式燕以相欢。”对第三章的解释:“君子诚于好贤而贤人附之,其情故结而不解,绥安之而不去也。”对第四章解释:“鵻鸟翩翩来集甚众,兴君子多贤,故式燕无已,极言其礼意之递加厚也。”刘沅对《南有嘉鱼》中的君子的解释,无论是君是臣,都含有“贤”的要求。贤君求得贤臣,贤人会聚,则产生了“明良相庆”的效果,所以可以“燕乐如此”。

故而,在刘沅心目中,君子必是有贤德之人。

三、君子之义德

《殷其靁》中有“振振君子,归哉归哉”之句,刘沅在释其章句中道“然共役,义也,君子以诚厚居心,恪尽臣职”,又曰“能勉其君子以义而叙其思望之情”。这里刘沅认为《诗经》中的君子是具备“大义”之德性的。程颐在其《语录》中说道,“顺理而行,是为义也。”刘沅认为《殷其靁》中所说的“君子”“共役,义也”,意思是君子在外服役,但这样的服役是职责所在,是“顺理而行”,而且是本着诚厚的心情服役,是尽了为人臣子的本分,故而刘沅接着写道“望其归而未必敢”,意思是盼望君子回家但君子却不敢回,原因在于“盖不敢以私情废公义也。”这里仍然强调一个“义”字,而且是公义,即大家共同认同和遵循的理。君子即是要时时刻刻践行“义”,顺理而行,这是君子所须具备的内在品德。

四、君子之智德

对《南有嘉鱼》第二章刘沅如此解释道:“君子求贤,上笼之如罩,下撩之如汕。君子诚于求贤,故贤者乐之而醉饱。”这里刘沅的意思是说君子在求贤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智慧和采取聪明的办法,笼络君子之心要如钟罩一般,即是说要全面关照。在沟通过程中“撩之如汕”,要懂得沟通的艺术(汕本意是用竹子变成的捕鱼工具,《尔雅·释器》曰:“罺谓之汕。”郭璞注:“今之撩罟。”),即是说在与君子交往时要像设置渔网一样,让他们处于自己设定的范围中,从而为我所用,辅助管理国家的事物。君子如何招纳其他君子,如何沟通,如何交往这都需要一定的智慧。对诗的第三章解释“言其兴贤育才如此,而平日犹能爱民如子,故其德音不已也。”他在《附解》中也说“乡饮酒用之,亦以明兴贤育才之意,为已仕未仕者劝。”在对《南山有台》中“君子”的注解及《附解》中,刘沅主要揭示和表达君子有为国家培育人才的作用,而君子要培育人才就必须具备“智德”,这里所谓“智德”就是说智慧的德性。智慧指人的聪明才智,这一词最早出现于《墨子》一书中,《墨子·尚贤中》曰:“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之已。”②为政的根本在于贤者,也即刘沅所言“君子”去治理国家,治国理政又不能缺乏“智者”,即智慧的人。由此可见,在《墨子》的思想中,君子(贤人)有智慧可以治理国家,国家也应当由有智慧的君子(贤人)去治理,故而君子须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也是君子的德性要求。而在《诗经恒解》中,君子担负者为国家培育人才的责任,首先君子自己必须是智慧者,他们才能以自己的智慧为国家培育同样有智慧之君子。他针对“君子之德”作了详细阐述,此篇即是表达出君子之智德,更具体说明是怎样的智德,那就是君子自身有智慧且能为国家、邦国兴贤育才。刘沅在眉批中又说:“辟雝造士,必得名师,乃人才之所以盛而治之所以成。此诗乐见君子,而云我心喜休,比于百朋之锡,盖先王兴育才之雅意,重托于师儒,故其流连反复如斯也。”重托于师儒,师儒亦为邦国之君子也,师儒担负育才之职,得名师“乃人才之所以盛而治之所以成。”有智德乃是国家兴旺、社会治理有成的需要。

《巧言》第二章,“亂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刘沅在眉批中说“(此诗)大意言天如父母,不至降乱于无罪之人,特执政者惑于谗邪,长乱而拂天意,是以乱生而深,望君子察之。且谗人本无他长,去之尤不难也。”这里刘沅解释文中“君子”为“当国者”。“如使君子闻谗而即怒之,乱何由起?如使君子不信馋而信福,生乱已矣。”刘沅所解释的意思是:如果君子(当国者)听到谗言就立刻怒斥之,那么国家怎么会有祸乱发生?如果君子不信谗言而只是为人民福祉考虑,国家的祸乱也就自然止息了。刘沅的解释连用两个反问句,能看出他所表达的语气和情感之强烈。而诗中的“君子”怎样才能不听信谗言呢?那就是君子必须具备智慧,以一双慧眼识人。对诗的第五章他继续解释说:“不知其(指小人)从容先饰为硕言,出诸其口,心实无有,君子信之。继乃以巧言惑听,如簧悦听,尽皆伪讬,君子奈何为所愚也。”在刘沅的解释中,能够感觉出他对当国者(君子)的殷切期盼和要求,他以举反例的方式说小人“如有跃跃毚兔”;“貌为恭顺,内实阴险”,又说小人巧舌如簧。正因如此,他在阐释君子之德的时候隐含着对君子(当国者)在智慧方面的要求,即君子应当具备辨识小人、好人坏人的能力,也应当具备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一种智慧,体现在君子身上则是一种“智德”,即智慧的品质和德性。

综上所言,作为一名典型的儒家思想者,刘沅对《诗经恒解》的诠释,一如既往地承续者儒家思想对君子的理想人格的要求,但是刘沅对此也进行了独具特色的论述,灌注了自己的思想和理想。

注释:

①叶国良、夏长朴、李隆献著《经学通论》中,六经成为儒家经典的先后次序大约如下:《诗》《书》《礼》《乐》;庄子之时:《诗》《书》《礼》《乐》《易》、春秋》。由此,无论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诗经》于儒家五经中皆位于首位。

②(清)孙怡让.墨子闲诂[M].孙启治,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55.

参考文献:

[1] 柴方召.刘沅《诗经恒解》文献学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 钱穆.阳明学述要[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4] 孙诒让.墨子闲诂(上下)[M].北京:中华书局,2001.

[5] 朱熹注.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

作者简介:李怀宗(1982—),男,汉族,新疆喀什人,博士,宜宾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应用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儒家经学。

胡云云(1984—),女,汉族,江苏淮安人,宜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

(责任编辑: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