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线维修人员疲劳管理的探讨

2021-12-11胡希

安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风险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航空工程的发展也突飞猛进。飞机航线维修工作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它具有有效工作时间短、人员疲劳度高、规章程序要求严密、任务种类多、工作环境恶劣、事故后果严重等特点,其中人员疲劳度高更是影响航空器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很重要一点就是对航线维修人员进行疲劳管理。

关键词:航线维护 高风险 疲劳管理

1.航线人员所产生疲劳原因分析

1.1生理性疲劳:航线维修人员由于学习和工作繁忙或任务量较多,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血液中因积累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乳酸或睡眠时供氧不足,而产生疲劳。经过及时和适当的休息调养,增补饮食营养,即可恢复。

1.2心理性疲劳:航线维修人员由于任务量多,时间紧,同时规章制度繁多,有时常常缺乏情景意识,终日担心发生错漏风险,忧心忡忡而不能发泄排解,日久天长则形成心理性疲劳。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对自己做过的工作不再忧心,同时饮食起居规律,辅以体育锻炼,则可康复。

1.3病理性疲劳:上述两种疲劳是可以通过人体自动调节机制加以控制恢复的,而有些疲劳则属于重大疾病发生的前兆信号,它提示肝炎、结核病、高血压、动脉硬等疾病,维修人员经常熬夜,应做到及时体检,了解自己身体,达到早发现,早治疗。

2.研究航线人员疲劳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机务维修工作中,疲劳作业,是对维修安全造成威胁的最大影响因素之一,因为,维修工作需要旺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人在疲劳状态下,周身无力、精神萎靡、视力下降、大脑反应迟钝,反应能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工作准确度下降、生产效率降低,工作质量下降。在这种状态下工作,发生差错或事故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根据墨非定律,长期这样工作,肯定会发生事故。而不正常的加班、通宵工作、甚至连续通宵工作是造成维修技术人员疲劳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现在,全行业中,高、精、尖的技术人员短缺。在一般的维修单位中,所有的高技术工作,如排除故障、跟班放行、试车以及重要的维修工作,都是由单位中有数的几个高技术人员来完成,这就造成这些人员总是在加班,甚至连续通宵工作。这种现象在维修业中应该说是普遍的。中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多次有人反映加班通宵问题,这类问题应当引起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对连续一个月的通宵加班进行认真的专项调查。这种工作安排,不但容易发生差错,更重要的是对人员健康和生命的一种摧残。同时报告中有人提到的关于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维修单位的维修能力不断增加,致使维修人员得不到休息,拼命为完成工作而不断加班,得不到适当休息,对安全造成危害的问题,我想,除了维修单位的问题外,批注其维修能力的管理部门也要反思,在批准维修能力是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了审查?人力是否真的满足工作量的要求?是否对该维修单位的人力进行了全面评估?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关口。为了让航空器更加安全的运行,维修人员疲劳管理迫在眉睫。

3.实行倒班制度以达到航线人员疲劳管理

为保证飞机运营不停歇作业,提高飞机日利用率,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飞机一旦在地面就需要航空维修人员进行维护。各航空公司飞机按航班计划大多是在早上6点至第二日凌晨2点之间进行飞行,由于维修任务不同,航线维修工作可分为:航前、过站/短停、航后。其中过站/短停主要对飞机进行常规例行检查工作,使其满足适航标准进行放飞。由于飞机的绝大部分排故工作和非例行维护工作安排在航后进行,因此,要使飞机24小时满足或恢复到适航标准,就要求维修人员24小时在岗对其进行维护,因此,这也就要求航线维护实行良好的倒班制度,使维修人员充分休息。

4.细化工作以达到航线维修人员疲劳管理

航空器维修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性要求很强的工作。航空维修人要通过现场维护操作、工作技术、质量保证控制、维修生产计划与控制、地面勤务控制等方式实施维修。因此,倒班工作是不可避免的。根据维修工作的分工不同,建议将工作分工细化,每个人承担自己的工作,做到人人有工作,人人无过多工作,避免发生一人工作,多人观看的现象。对于人手不足的科室,适当增加人手,减少加班时长,给予人员充足的休息时间。由于航线维护人员进行维修任务时涉及到计划、记录、交流、监督、检修和检查等单人完成情况,可能会被疲劳严重影响”,疲劳与维修差错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不仅仅要限制工作时间的长短,更要与工作时的疲劳相抗争”。[1]

5.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控以达到航线人员疲劳管理

关于机务维修人员的工作时间问题,现行的自2005年12月31日起施行的民航法规《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CCAR-145R3)第145.31条维修工作准则(f)条目作了如下规定“充分考虑维修人为因素对维修工作的影响,避免对维修人员提出正常能力范围以外的要求。除非经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一般情况下,直接从事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维修工作的维修人员的工作时间不应当超过每天8小时,每周的工作时间累计最多不应当超过40小小时,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工作时间,但每天最多不得延长超过3小时,每月的加班时间累计不得超过36小时”。但是在不同的维修单位管理差异较大,依旧存在不少的超时行为,重大工作不能交接,交接时间不确定等因素依旧在挑战维修人员的工作时长,对维修人员疲劳管理不到位,易造成不可预估的风险。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督与管控,减少人员疲劳问题就是降低航空器運行风险,同时也保护了维修人员的身体健康。

6.结束语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飞机这一出行工具,为了保障出行安全,对民航飞机的维修管理要求也就随之提高。因此应当从多方面充分考虑到飞机维修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具体原因,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预防问题出现的方法。争取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的出行安全,对航线维修人员进行疲劳管理,是降低维修人员的疲劳度,降低差错发生的机率,使风险预防关口前移,保障飞机的安全飞行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勇.航空维修人员倒班制度研究[J].科技与企业,CNKI:SUN:KJYQ.0.2013-23-013.

[作者简介]姓名:胡希,出生年月:1994/12/01,性别:男,籍贯:吉林四平人,民族:满族,学历:本科,职称:航线维护工程师,研究方向:从事飞机可靠性和维护性航线维修研究。

猜你喜欢

高风险
上海市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睿岐喘咳灵治疗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证经验
高风险富水隧道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回授法在神经内科跌倒高风险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影子银行系统何去何从
英国邮差是“高风险”职业
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人群人口特征学分析
论无主物之归属
高风险英语考试作文评分员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对高风险隧道施工管理和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