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
2021-12-11单锦华
单锦华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交通设施事业的迅速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效使用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标,倍受关注。现阶段,多数路面采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与其余类别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备驾驶舒适性高,耐腐蚀性及拉伸性好、后期保养成本低、材料可反复利用等等优点。因而沥青路面更适用于城市道路。但是路面还存在着易老化、耐水性较差,路面的环境温度稳定性较弱等缺点。为此,研讨沥青路面病害防治的方法具备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防治
引言
一、病害出现原因分析
1.沥青质量问题
由于交通建设是近年来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全国各级高速公路,市政道路项目众多,建设资金有限。根据经济实用的原则,很多高端沥青路面工程上层使用进口沥青,中下层选用国产沥青,国产沥青会达到高标准的厂商非常少。并且数目有限,无法迎合国内外建设规模的需求,但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也只能勉强采用,所以应该大力提高国内沥青的质量水平。
2.设计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阶段,国家柔性路面设计规范仍采纳轴力系数控制,以黄河JN-150为规范荷载当作设计参数值,车辆对路面结构强度的影响理论上不是太详细。规范的换算系数没有考虑路面的极限承载力。目前,超重型车、超重型货车在高速公路上比比皆是。
3.施工配合比的控制
为了保障设计水泥混合沥青各个层的框架结构基本功能,优化氮素混合料组成设计时对于目的配合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而是通过目的配合比设计断定了各个建筑材料比重及水泥使用量。生产配合比项目前期,为尽可能提升拌合楼的单产,降低拌合过程中的待料,溢料现象,应使生产配合比各个热料仓矿粉制备级再配与目的配合比制备矿粉级再配尽可能吻合,真正促使目的配合比优化设计的意图获得落实。实际施工中,许多承包方出于降低施工成本或者提升拌合楼单产等等原因考虑,施工时候调整拌合楼水泥使用量的状况经常出现。
4.需要优化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标准要求,沥青混凝土混合物的设计必须经过四个阶段:目标混合物设计阶段、生产混合物设计阶段、生产混合物验证阶段和试验混合物试验路面阶段。步骤有明确的要求。有的在施工过程中分两、三个阶段展开,或有的只是凭实践经验施工,方法论与实践间存有很大的误差,因此存有内在品质难题。
5.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的控制
沥青混凝土搅拌温度从标准来看是严格控制的,石油沥青搅拌出厂温度应该在120℃到165℃之间,但是实际拌和温度控制没那么严格,有时低有时高,非常不太稳定。环境温度过低能招致沥青变质、硬度不足、沥青砼松散、环境温度高、沥青混合料混合不太均匀,进而影响搅拌。
二、路面病害的根治
1.设计规范的修正
从目前的设计规范来看,必须考虑超大车辆载荷对路基和路面的影响。归约关系不是简单的多重关系。对此,必须引进一些省市级科研院所或国外一些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修改参数。高端公路在选材上必须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路面面层的承载力必须在设计使用寿命内迎合现阶段及交通设施发展的需求,不能单方面追求路面强度。从整体效益来看,成本降低所带来的道路损失远大于修建数公里以上道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此外,在设计中要进行一些激烈的讨论,比如减薄沥青路面。此种设计模式有几个优点:a.降低优质沥青使用量,减轻国内外优质沥青紧缺的矛盾。b.因为根底层选用粉煤灰砼或者瀝青稳定卵石,因而具备空气稳定性。不怕降水入侵的建筑材料。
2.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集料的采用集料应选用表层光滑、石质坚固、附着力强、嵌拉作用难、与水泥黏附使用性能难的骨料。倘若集料呈酸性亦应当掺入一定数目的抗开裂剂或者石灰粉,保障混合沥青的抗开裂使用性能,与此同时应当尽可能减少集料的含水率。水泥混合沥青的低温稳定性及疲劳使用性能、高温抗裂性,路面表层特征及抗震性是两对矛盾,互相制约,照顾了某一方面使用性能,可能减少与此同时使用性能。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其实是在各种路用使用性能之间搞平衡或者最优化设计,依据当地的气象前提及交通设施状况做具体分析,尽可能相互顾及。
3.施工质量控制
杰出的设计及合理的工期是高质量施工的基础,科学合理施工保障高质量。建筑材料的抉择,尤其是搜集点一定应该固定,选择一到两个厂家来提供材料,保证材料的级配始终可控。沥青的选择很重要,要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沥青,尤其要严格检查沥青针吸力和延展性指标。另外,透土层食盐及透层食盐沥青应当与用作沥青砼的沥青相同,尤其是水胶比的抉择应当考虑以下要素的影响:
特别要注意沥青配合比的设计。除了传统的一组马歇尔测试,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动态的车辙稳定性测试。这是衡量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的先决条件。因为我国现阶段才吸纳这一指标值,纵然国内外有关教学科研院校教育在搞这方面的研讨,并出了一些科研成果,因而,当作交通设施技术标准,从立法视角来讲,应当尽早推行执行。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进场环境温度﹑碾压环境温度﹑摊铺成形等等温度必须严厉按照标准要求展开,科学安排工期,避开恶劣天气情况施工。沥青砼施工期间,交通管理必须有专人负责,严禁对非施工货车上路,避免道路上的机械设备漏油,保持道路清洁。对于交付使用的道路,运输管理职能部门必须加强运营管理。
结束语
路面损坏已经成为沥青路面面临的主要难题,各级高速公路或者市政管理职能部门也应当弓起足够的注重,而是依据其对策从路面设计、原料入场到具体施工,有针对性采用一系列防治及改善保护措施。与此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品质保障体系,从管理职能部门、设计部门到施工职能部门,层层注重层层控制、层层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沥青路面的初期损坏现象的出现,促使道路建设品质全面提高,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文龙.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153.
[2]赵广海.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177.
[3]王文龙.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153-153.
[4]赵祚华.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1252,1250.
[5]王冬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8):3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