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良法善治护航美好生活
2021-12-11
法律只有深入人心,走进人民群众,让人民感受到法律的尊严,体会到法律的温暖,获得切切实实的法治保障,才能不断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法者,治之端也。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
2021年12月4日,第8个国家宪法日如约而至。
时间回到7年前,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着依法治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同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以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从“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每一次立法,都是时代命题的回应、人民智慧的汇聚、法治建设的跃升。“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反垄断、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这样提出。
今年,又一批事关民生冷暖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增加高空抛物、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犯罪;增加“冒名顶替”犯罪;修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这些无疑都是对于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回应。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为家庭教育开出了良方。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针对现实生活中个人信息被泄露、个人权益被侵犯的顽疾、痛点,条文设置有力回应了社会公众的关切,为“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持续深度融合,网络已成为生产生活的新空间”背景下公众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提供了法律保障。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86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为推动形成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的良好社会局面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
法律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律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法律只有深入人心,走进人民群众,让人民感受到法律的尊严,体会到法律的温暖,获得切切实实的法治保障,才能不断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必将行稳致远、壮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