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变局中开新局

2021-12-11郭玲

小康 2021年34期
关键词:国人年轻人疫情

郭玲

时隔5个月,当参与“2021中国现代综合发展指数”调查的受访者面对“到现在为止,今年国内哪件‘大事最让你感到振奋”这个问题时,绝大多数人想到了7月1日这个“重要时刻”——当天,无数人通过电视、电脑、手机关注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年企盼,今朝梦圆。当第一个百年走过,当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国家的变化与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座里程碑,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祖国发展与强大的象征,更是自身真切体验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21中国现代综合发展指数”之“国人年度感受调查”(以下简称为“2021国人年度感受调查”)结果显示:“变”成为这一年无数国人的“集体感受”。

当个人、国家、世界的命运都在改变之时,我们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飞出大山跳出“农门”的年轻人回乡了

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新画卷在中国大地缓缓展开之时,昔日飞出大山、跳出“农门”的年轻人正在用脚做出选择,改变他们的,是乡村这片广阔天地蕴含的无限生机。

最近两年,因为精准扶贫而闻名全国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里,多了一个整天捧着相机到处拍摄的小伙子,他叫施康。

在施康的记忆中,因为穷,家乡的很多哥哥叔伯娶不上媳妇。精准扶贫催生了十八洞村的蝶变,如今这里发展旅游、发展产业,全村人走上了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然而,十八洞村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青年人才更是稀缺,外地青年留不住,本地青年不愿回。得知这一消息,施康决定辞职,成为村里第一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开始了打造乡村网红短视频的创作之路。施康毕业于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曾经做过短视频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他通过制作视频和网络直播,展示十八洞村的风景、美食、服饰、民俗、建筑和苗绣。疫情期间,他还通过直播平台帮助乡亲们的特色产品拓宽销路。

今年3月,在花垣县村(社区)团组织換届中,施康当选为十八洞村团支部书记,接过接力棒,带着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建设家乡。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施康的团队已经逐渐成型,他和小伙伴们的梦想,是用年轻人的方式宣传家乡,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这样的故事,如今频繁在全国各地发生。

2021年是全面乡村振兴元年,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写道: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从吃饱肚子摆脱贫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中国农村一派新气象。村民们住上了新房,收入噌噌涨,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村子里建立了民宿,发展起了电商产业,越来越多走出去的年轻人返回家乡干事创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这是当下很多中国乡村的真实景象。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特别是有理想的青年。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年轻人,技术传播需要年轻人,农旅结合需要年轻人,网络销售需要年轻人……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既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年轻干部队伍,更需要一批对土地有感情、懂技术、会管理、熟悉市场的年轻人深耕希望的田野。

飞出大山、扎根城市一直是许多农村孩子的梦想,而如今,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广阔天地成为年轻人逐梦花开的沃土。

近几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数量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人,同比增长19%,这一数字有望在今年再次提升。统计表明,一个返乡创业创新项目平均可以吸纳6.3人稳定就业、17.3人灵活就业。

“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带着资本、科技、知识回乡的年轻人,正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找到他们的位置。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推广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经验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则为返乡的年轻人创造了更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让他们回得来,更留得住。

年轻人回来了,活力回来了,希望也就回来了。

数字经济为“双11”注入新动能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堪称全球最大消费季的“双11”已经悄然走过第13个年头,成为强劲消费的代名词。

“双11”前的一个月里,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帽业店铺的陈魁尤其忙碌。“店里很多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到了12月。”陈魁表示,工厂每年6至9月主攻外贸订单,生产的帽子远销欧美、非洲,其他时候都在忙内贸生意。今年“双11”,陈魁除了给合作的经销商、品牌商等供货外,也通过独立运营的网店直接参与到大促中。直连消费者给陈魁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今年的销售额相比去年翻了好几番。

陈魁们的忙与累,在“双11”这个内需爆发节点上,共同创造了奇迹。数字显示,11月12日零点,天猫“双11”总交易额定格在5403亿;来自京东的数据则显示,截至11月11日23:59,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3491亿元,创造了新的纪录。

刷新纪录的数据,尽显中国市场的韧性:生产端制造业迸发创新活力,消费端购买力强劲,物流端产供销运快捷高效。

当前,中国不少产业带工厂通过多类电商平台,得以实现直连消费者,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源头工厂从“幕后”走到“台前”加入大促狂欢。以“双11”为代表的网购消费和数字经济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和消费需求,成为中国经济双循环尤其是内循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疫情加速了全社会数字化的进程,无论是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还是生产、工作的方式以及其他都在加速数字化。

与此同时,我国的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表现亮眼,前三季度共完成新兴业务收入1681亿元,同比增长28.8%,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活力显现。而从消费情况来看,网络消费逆势增长,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因素。今年前三季度,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2%的情况下,网络消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80065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在加速成为“世界市场”。

11月1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落下帷幕。707.2亿美元,这是在本届进博会上达成的累计意向成交金额,也是这一数字连续3年保持在700亿以上。11月11日零点,中国人“原创”的“双11”购物节达到高潮。

从进博会到“双11”无缝对接,展示了中国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的转型。14亿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深厚动力,更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疫情常态化,疫情处理标准化”

疫情常态化下,如何既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又保证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不停摆,上海最近给出了教科书式的范本。

10月的最后一晚,游人如织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演了“开园以来最浪漫的烟花秀”。璀璨花火之下,数万名游客与乐园员工、防疫人员一起,度过了紧张而难忘的夜晚。

当天傍晚,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紧急通告,接外省市协查通报,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上海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小镇即刻停止游客进入,所有已在乐园的游客离园时需要在出口处接受核酸检测。

数以万计游客的行程被迫中断。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如此突发状况下,迪士尼乐园的巡游依旧火热进行,烟花依然如约绽放。

“童话世界的温暖抚慰了现实之中的人心。”当烟花与防疫同框、秩序与温度并存,互联网上,很多网友都为这场特殊的烟花秀所感动。

“疫情常态化,疫情处理标准化”。11月1日凌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就此发声:“感谢今天不灭的烟火,让我们看到人类在灾难前面的从容淡定与对未来的信心。”

当疫情常态化已成为共识,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新冠病毒短期内不会消失的前提下,我们能否找到一个兼顾民众健康与经济社会生活的最优解?

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不是“让人紧张到透不过气”。上海迪士尼乐园“防疫一夜”中借助“疫情处理标准化”成功转危为机,实现防疫工作与游客体验的双赢,无疑成为一个城市应对的优秀范本。

而作为个人,我们要做的,是接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并为此做出改变。

早在去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针对具体行为提出了相关要求: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室内多通风、勤洗手、使用公筷……这既是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做出的行为改变,长期来说也是提高每个人健康素养需要做出的行为改变,更是对健康中国行动相关要求的最好践行。

仿佛硬币的两面。当我们减少了在外聚餐,开始珍惜在家吃饭、和家人相处的时光,在新常态中开启新生活,或许能因此发现世界新的美好。

烟花过去,太阳照常升起,期待每一个个体都能做好自我防护,有症状及时上报,做好自我隔离;期待各项防控措施能更加快速、更加精准、更加高效,能多一点温情,多一点从容,多一点理解;期待更多长效疫苗和特效药早日研发成功,新冠疫情真正成为“过去式”。

变,有信心,高质量

累—变—希望—温暖—忙—难—学习强国,燃!—坚守—变!

这是从2013年至2021年,中国人的年度感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必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标注。

无数国人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或者奔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国之变、民之变,更感受到了己之变。而“变”,也继2014年后,再次成为国人最集中的年度感受。

“2021国人年度感受调查”结果出炉后,《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请不同领域的人畅谈了自己眼中与生活中的“变”。有人说这是为国家而振奋、自豪,有人说这是付出努力终有收获,有人说这意味着新的起点……

而在“2021国人年度感受排行榜”中,紧随“变”之后的诸多感受,也都贴合着“变”的状态。比如排在第二位的“有信心”,排在第三位的“高质量”,排在第四位的“振奋”,排在第五位的“累”,分列第六至第十位的是“忙”“安全”“坚持”“为国自豪”“勇开新局”。面对国家的沧桑巨变与生活的日益美好,“振奋”与“为国自豪”之情会从心底油然而生,继而“有信心”为“高质量”的发展与生活继续努力拼搏。很多时候,伴随着“变”的是“忙”与“累”,不过正像哲人说的那样,“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只有“坚持”向前,怀着“勇开新局”的信念,才能不断拥抱变化,在不确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

延续往年惯例,“2021国人年度感受调查”还对国人年度色彩和年度滋味进行了调查。选择用“橙”来形容自己生活状态的受访者是最多的,除了感受到温暖外,选择用“蓝”和“青”这两种色彩的人也非常多。在描述这一年自己感受到的滋味时,大家选择最多的是“咸”,其次是“酸”,再次是“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變、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面对变化,这是一个国家的思考与回答,对于个体来说,亦是如此。

小康榜

2013—2021国人年度感受十大关键词

2021国人心中的十大生活色彩

小调查

2021年以来,您觉得用哪种滋味来形容您的感受最为贴切?

猜你喜欢

国人年轻人疫情
战疫情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年轻人如何理财
被嫌弃的宋国人
年轻人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