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2021-12-11王春晓高峰陈富桥曾亮

茶叶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红茶绿茶倡议

王春晓,高峰,陈富桥*,曾亮*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王春晓1,2,高峰3,陈富桥3*,曾亮1,2*

1.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2. 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重庆 400715;3.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重大机遇,但是现有研究缺乏对其实际效果的系统评估。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与40个主要茶叶进口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变量的条件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茶叶整体出口额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产品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绿茶出口的增长,但对红茶出口的作用尚不显著。此外,在控制变量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以及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也能够显著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增长。最后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如何把握“一带一路”政策机遇提出了对策建议。

中国;茶叶出口;“一带一路”倡议;渐进双重差分模型

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约20亿人有饮茶习惯[1-2],且多数国家茶叶消费依赖进口。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统计,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约279.18万t,出口额约20.26亿美元,均位列世界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合作重点[3]。其中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消除贸易壁垒的举措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品流通,对于加强全球经济合作具有巨大潜力[4],也为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带来了发展机遇。茶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贸易往来的重要商品[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为茶叶消费国,且是中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6-7]。2019年中国对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量约为9.45万t,出口额约为5.68亿美元,分别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和总额的25.50%和28.04%。现有研究认为,中国茶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仍有较大提升空间[5]。

已有部分学者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8-9]。张菲等[6]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向沿线64个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中国茶叶产量以及共同的语言和边界为正向影响因素,其中茶叶产量的影响更显著,而两国间距离与出口额呈负相关。诸艺璇等[10]在进口国人口、中国茶叶产量、两国距离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但是发现沿线国家GDP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汇率与出口额呈显著正相关,进口国的农业进口额占比和政治民主制度影响不显著。李潇等[11]研究发现,中国对44个沿线国家的茶叶出口与运输成本和价格贸易条件显著负相关,与进口国GDP显著正相关,而对外贸易依存度与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影响不显著。许咏梅等[12]对中国红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红茶出口均价的提高、人民币升值为显著负向影响,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为显著正向影响。

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很少从实证的角度讨论“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带来的影响,缺乏对政策效果的评估。因此,本研究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与40个主要茶叶进口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出口增长影响的净效应。已有学者将DID方法应用于“一带一路”政策分析,探究了倡议对入境旅游、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13-15]。本研究则聚焦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试图回答以下3个问题:(1)“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对中国茶叶出口增长影响的净效应是否显著;(2)“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绿茶和红茶出口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3)其他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显著性因素有哪些。

1 中国茶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现状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16],2009—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至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量由44个增长至54个,出口金额由1.36亿美元增长至4.36亿美元,增长率约为219.58%。“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即2009—2013年,中国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7.68%,占茶叶总出口额的比重由19.36%增长到21.00%。2013年倡议提出初期至2018年,中国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0.75%,占茶叶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1.00%增加到了24.43%(图1)。以上数据表明,倡议提出后中国茶叶在“一带一路”地区的出口额增速有所放缓,但该地区占中国茶叶总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加快。

如图2所示,2009—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额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每年进口茶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均有变动,图2为各主要出口国在“一带一路”沿线上蒙古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乌克兰和波兰等23个主要茶叶进口国的市场份额,2018年这23个国家的茶叶进口量约占“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茶叶总进口量的88%,能反映各国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情况),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越南等。中国茶叶2009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为7.48%;2015年超过印度成为“一带一路”地区的第三大茶叶出口国,市场份额为12.79%;2016年市场份额最高,达到16.59%;2018年下降至12.13%。可以看出,2013年倡议提出后中国茶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加速扩张,但是与肯尼亚等国仍有较大差距。

图1 2009—2018年中国茶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趋势

注:结果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与国际贸易中心数据计算整理得出。由于2018年斯里兰卡出口至各国的贸易数据缺失,该年份斯里兰卡的市场份额根据2017年出口数据估算

2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出口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2.1 模型构建与样本选择

双重差分法(DID)多用于计量经济学中对于公共政策或项目实施效果的定量评估[17],通过对比受到政策冲击的“处理组”和未受到政策冲击的“对照组”的差距,排除不可观因素和时间趋势的干扰,进而分离出政策影响的净效果。并且DID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政策作为解释变量所存在的内生性问题[18]。某些情况下,政策是逐步实施的,对不同个体间的影响存在时间差异,而传统的DID仅适用于评估单一时间点的政策效果。在本研究中,中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的时间不同,意味着政策实施在不同个体间造成影响的时间不同,所以本研究借鉴已有研究的经验[19],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Generalized DID)进行评估。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选择与中国茶叶贸易额较大的40个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样本(约占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总额的68%~75%)。如表1所示,前24位于2018年底前已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设为处理组,考虑到时间的先后差异,将该组签署文件当年及之后的年份赋值为1,签署之前赋值为0;后16位尚未与中国签署倡议相关文件,设为对照组,赋值为0。据此直接生成是否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的虚拟变量,然后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渐进双重差分估计,以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净效应。具体模型设定如下:

式(1)中,Y为被解释变量,本研究选取了中国茶叶的出口额来衡量出口水平,表示中国在第年对国或地区的茶叶出口额;BR为第年国或地区是否已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的虚拟变量;Controls为一组影响茶叶出口增长的控制变量。γ为个体固定效应,δ为时间固定效应,ε为随机误差项。β为核心估计参数,识别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净效应,如果该系数为正,则说明倡议有利于促进中国茶叶的出口增长。

2.2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中国对各国或地区的茶叶出口额,根据《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商品分类方法,研究对象茶叶产品的范围为HS0902。在进一步的细分茶类异质性检验中,细分为绿茶和红茶,绿茶出口额为HS090210与HS090220之和,红茶出口额为HS090230与HS090240之和。核心解释变量为各国或地区是否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反映是否受到政策的影响,根据文件签署时间进行赋值。除“一带一路”倡议外,中国茶叶出口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从供给与需求、经济环境、距离与物流、文化与历史、贸易政策等5个方面选取了控制变量,模型中涉及的具体变量及说明见表2。

表1 40个样本国家和地区

本研究所用样本为2009—2018年中国与40个主要茶叶进口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表2),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年份中国对个别国家和地区的茶叶出口额为零,借鉴目前学术界对贸易零流量的常见处理方法,在零流量基础上增加0.0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如表3所示。

表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2.3.1 双重差分法的适用性检验

DID模型的运用需要考虑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随机性假设;二是平行趋势假设。随机性假设是指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选择以及受政策冲击的时间都是随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的,有参与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均可加入倡议,且进行合作的时间和程度都是国家间逐步达成共识的动态过程,具有随机性,已有研究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这一假设[21-22]。平行趋势假设是运用DID模型最重要的前提,即在政策冲击发生前,处理组与对照组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

本研究借鉴万思齐等[23]的处理方法,构造“一带一路”倡议文件签署前后4年的处理组与年度虚拟变量的交互项,若前4年该交互项系数(b)不显著则通过平行趋势检验,模型如下:

式中,Treat代表BR=1的试验组,_代表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前的时间虚拟变量,year代表签署文件当年及之后年份的虚拟变量,其余参数与基础模型一致。结果如表4所示,满足合作文件签署前的交互项系数不显著的要求,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可进行下一步模型估计。

2.3.2 基准回归结果

表5显示了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BR的估计系数为0.190,且不显著,说明“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对于中国茶叶出口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进口国和地区人均GDP的估计系数为2.722,经济开放水平的估计系数为2.250,均显著为正,说明进口国和地区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与世界经济融入程度的深入对中国茶叶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他变量影响均不显著。此外,由于部分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在固定效应中被吸收,所以以对照组的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作为参考。历史上,英国和法国等殖民国家对于茶树种植与饮茶习惯在全世界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是否曾被英国殖民和是否曾被法国殖民两个变量与中国茶叶出口增长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现今各地区的茶叶消费习惯仍受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4 平行趋势检验结果

注:括号中数字为统计量

Note: The number in brackets isstatistics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中国茶叶出口作用并不显著这一结果,可能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1)茶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更多地扮演着文化角色,由文化推广到实现出口贸易增长,仍有一定的滞后性。且茶叶作为一种嗜好性饮品,消费习惯需要长时间培养,导致茶叶出口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显著增长。(2)“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发展内容——基础设施建设仍在持续推进,未来可能进一步通过影响物流绩效等因素推动茶叶外销。(3)“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茶叶出口大国除中国以外,还有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等,而“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贸易互通也意味着中国茶叶出口可能将面临来自沿线其他出口大国更激烈的竞争。再加上中国以绿茶为主的出口结构与世界主流消费的红茶不匹配,“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政策影响难以有力推动茶叶整体出口的突破性增长。所以,本研究继续进行细分茶类的异质性分析,探究“一带一路”倡议分别对绿茶和红茶的出口影响情况。

2.3.3 细分茶类异质性检验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绿茶出口国,出口量约占国际绿茶市场的80%,而除中国以外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均以红茶消费为主[12,24]。这种以绿茶为主的出口结构与国际市场红茶主导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中国茶叶出口长期以来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明确“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对我国绿茶和红茶出口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本研究进一步测算了“一带一路”倡议分别对绿茶和红茶出口政策影响的净效应(表6)。结果显示,BR对绿茶出口影响的回归系数为0.833,且在1%的水平差异显著,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绿茶的出口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倡议对红茶出口影响的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长期以来,中国绿茶在国际市场占绝对主导地位,虽然已有研究认为中国绿茶也因成本提高、无序竞争等因素导致出口增长缓慢[24],但是本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显著推动作用意味着其能够有力促进中国绿茶出口的进一步增长。而我国红茶的出口,与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气候条件、品质问题等因素限制,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12],且“一带一路”倡议在现阶段也难以扭转中国红茶出口落后的局面。

表5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显著。括号中数字为统计量。“—”表示在双向固定效应中被吸收掉的变量,此处没有结果。下同

Note: ***, **, * indicate significant at 1%, 5%, and 10%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in brackets isstatistics. “—” indicates the variate absorbed in the two-way fixed effect, there is no result. The same below

2.3.4 安慰剂检验

除“一带一路”倡议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对中国茶叶的出口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即上述结果也可能与其他政策或者随机性因素有关,而非“一带一路”倡议的单独作用。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借鉴已有研究[25-26],本研究通过改变政策执行时间进行安慰剂检验,将中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的时间统一提前5年,即2013年倡议提出之前,构造变量BR-advance 5替代方程(1)中的BR进行回归。若该变量不显著,则说明中国绿茶的出口增长确实受“一带一路”倡议政策的影响。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BR-advance 5系数不显著,说明倡议提出之前,BR确实未给中国茶叶出口带来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得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绿茶出口的显著促进作用的结果是可信的。

表6 不同茶类异质性检验结果

表7 安慰剂检验结果

3 结论与建议

准确认知和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出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聚焦“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政策影响,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对倡议是否推动了中国茶叶出口增长这一问题进行了验证。检验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出口总额增长有一定推动作用但尚不显著;(2)“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绿茶出口的增长,并且这一实证结果通过了安慰剂检验,而倡议对于红茶出口的影响不显著;(3)进口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以及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增长;(4)进口国家和地区是否曾被英国殖民和是否曾被法国殖民与中国茶叶出口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在“一带一路”市场的茶叶出口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我国绿茶出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显著积极影响下应进一步把握“贸易畅通”的便利,加强与各国的茶叶贸易往来,拓宽“一带一路”沿线的消费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我国绿茶出口主要为大宗绿茶,而名优绿茶仍以内销为主,在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24]。应发挥我国高品质绿茶的优势,开发国际中高端茶叶消费市场,提高绿茶出口质量和名优绿茶出口比重,推动绿茶出口均价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实现出口额的整体增长[27]。

第二,我国红茶出口受政策带动不明显,应一方面从根本上继续推进红茶品质提升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快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降低茶叶农残,缓解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另一方面把握市场动态,根据各国的红茶消费特点优化市场结构,提高更具优势的小包装红茶的出口比重[28]。

第三,“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虽然GDP较低,但增速快、潜力大[21],且进口国的人均GDP和经济开放水平与我国茶叶出口显著正相关。应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合作内容,例如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等,加强贸易互通,实现各国间的合作共赢。

第四,现今各国的茶叶消费习惯仍受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而消费习惯的形成具有长期性,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需要通过积极推广中国茶文化和宣传茶叶健康功效等方式影响国外消费者的饮茶观念和习惯。“一带一路”倡议中“民心相通”所倡导的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融对双边贸易增长具有推动作用[29],可以借助国际博览会、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的推广,从而带动我国茶叶的出口增长。

[1] 陶德臣. 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途径与方式[J]. 古今农业, 2014(4): 46-56.

Tao D C. On the ways and means of the spread of Chinese tea [J]. Ancient and Modern Agriculture, 2014(4): 46-56.

[2] Shinichi K, Taichi S, Kaori O. Green tea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due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cer, and all causes in Japan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6, 296(10): 1255-1265.

[3] 刘卫东. “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5): 538-544.

Liu W D.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 China and related research themes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5, 34(5): 538-544.

[4] Cheng L K. Three questions on China's"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6, 40: 309-313.

[5] 陈富桥, 姜仁华, 姜爱芹, 等.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茶叶市场开拓策略与建议[J]. 中国茶叶加工, 2016(2): 5-15.

Chen F Q, Jiang R H, Jiang A Q, et 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ea marke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trategy [J]. China Tea Processing, 2016(2): 5-15.

[6] 张菲, 姜爱芹, 杨芳琴. 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2): 220-229.

Zhang F, Jiang A Q, Yang F Q.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potential of China tea export to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J]. Journal of Tea Science, 2019, 39(2): 220-229.

[7] 杨芳琴, 姜仁华, 陈富桥, 等.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J]. 中国茶叶, 2019, 41(3): 23-28.

Yang F Q, Jiang R H ,Chen F Q, et al.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prospects of China-ASEAN tea tra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 Belt One Road" construction [J]. China Tea, 2019, 41(3): 23-28.

[8] 崔海洋, 吴妍妍.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东盟茶文化交流:问题、前景与对策[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5(5): 81-86.

Cui H Y, Wu Y Y. The communication of tea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under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question, prospect and strategy [J].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17, 35(5): 81-86.

[9] 侯利民. “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茶叶贸易转型路径探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6): 36-40.

Hou L M. The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tea trade under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J].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5, 17(6): 36-40.

[10] 诸艺璇, 刘艺璇, 秦梦鸽.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一带一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实证研究[J]. 中国市场, 2019(4): 60-63.

Zhu Y X, Liu Y X, Qin M G. The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s tea export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ased on the trade gravity model [J]. China Market, 2019(4): 60-63.

[11] 李潇, 贾卫国.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45(27): 239-242.

Li X, Jia W G.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hina's tea export tra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2017, 45(27): 239-242.

[12] 许咏梅, 施云峰. 中国红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5): 602-610.

Xu Y M, Shi Y F.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rad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black tea export to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J]. Journal of Tea Science, 2019, 39(5): 602-610.

[13] 唐睿, 冯斐, 冯学钢.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我国沿线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吗?——基于双重差分的实证[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6): 10-18.

Tang R, Feng F, Feng X G. Di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omote the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related area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double difference [J]. 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2018, 46(6): 10-18.

[14] 吕越, 陆毅, 吴嵩博, 等. “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投资促进效应——基于2005—2016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的双重差分检验[J]. 经济研究, 2019, 54(9): 187-202.

Lyu Y, Lu Y, Wu S B, et al. The effec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n firms’ OFDI: evidence from China's greenfield investment [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9, 54(9): 187-202.

[15] 戴翔, 杨双至.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口促进效应[J]. 经济学家, 2020(6): 68-76.

Dai X, Yang S Z. Foreign trade promotion effect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J]. Economist, 2020(6): 68-76.

[16] 帅竞, 成金华, 冷志慧, 等.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8(7): 21-38.

Shuai J, Cheng J H, Leng Z H, et al.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renewable energy produc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J]. China Soft Science, 2018(7): 21-38.

[17] 叶芳, 王燕. 双重差分模型介绍及应用[J]. 中国卫生统计, 2013, 30(1): 131-133.

Ye F, Wang Y. 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fference-in-difference model [J].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 2013, 30(1): 131-133.

[18] 陈林, 伍海军. 国内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现状与潜在问题[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32(7): 133-148.

Chen L, Wu H J. Research statu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of 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method in China [J].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15, 32(7): 133-148.

[19] 袁航, 朱承亮. 国家高新区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吗[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8): 60-77.

Yuan H, Zhu C L. Do national High-Tech Zone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18(8): 60-77.

[20] 孙朋军, 于鹏. 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落实“一带一路”投资战略的影响[J]. 中国流通经济, 2016, 30(2): 83-90.

Sun P J, Yu P.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stance 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implement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J]. 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2016, 30(2): 83-90.

[21] 孙楚仁, 张楠, 刘雅莹.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J]. 国际贸易问题, 2017(2): 83-96.

Sun C R, Zhang N, Liu Y Y.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s and the export growth of China to the related countri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017(2): 83-96.

[22] 黄华华, 赵凯, 徐圣翔. “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贸易畅通——基于2006—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双重差分检验[J]. 调研世界, 2020(5): 9-16.

Huang H H, Zhao K, Xu S X. The unimpeded trade of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the DID test based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from 2006-2018 [J]. The World of Survey and Research, 2020(5): 9-16.

[23] 万思齐, 杨励雅. 高铁建设对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基于地区和行业异质性角度[J]. 城市问题, 2020(4): 40-50.

Wan S Q, Yang L Y. The agglomeration impacts of HSR: based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regions and industries [J]. Urban Problems, 2020(4): 40-50.

[24] 许咏梅. 中国绿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乌克兰、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6国为例[J]. 茶叶, 2018, 44(3): 145-151.

Xu Y M.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green tea exporting to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take Russia, Uzbekistan, Iran, Ukraine, Saudi Arabia and Pakistan as examples [J]. Journal of Tea, 2018, 44(3): 145-151.

[25] Topalova P. Factor Immobility and regional impact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evidence on poverty from India [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2010, 2(4): 1-41.

[26] 熊家财, 唐丹云. 国企民营化改制会影响企业创新吗?——来自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的经验证据[J]. 宏观质量研究, 2020, 8(3): 86-103.

Xiong J C, Tang D Y. SOE privatization and firm innovation: a generalized DID approach [J]. Journal of Macro-quality Research, 2020, 8(3): 86-103.

[27] 周琳. 中国茶叶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 中国茶叶, 2020, 42(8): 21-27.

Zhou L.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China's tea trade competitiveness [J]. China Tea, 2020, 42(8): 21-27.

[28] 张菲. 我国茶叶出口结构与竞争力分析——基于不同类别和包装规格茶叶的探讨[J]. 中国茶叶, 2018, 40(9): 13-18, 21.

Zhang F. The analysis of the expor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ea: based on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and packing [J]. China Tea, 2018, 40(9): 13-18, 21.

[29] 刘洪铎, 李文宇, 陈和. 文化交融如何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往来——基于1995—2013年微观贸易数据的实证检验[J]. 国际贸易问题, 2016(2): 3-13.

Liu H D, Li W Y, Chen H. How cultural integration affects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route: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1995-2013 micro-level data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016(2): 3-13.

Di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omote the Export of China’s tea?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DID

WANG Chunxiao1,2, GAO Feng3, CHEN Fuqiao3*, ZENG Liang1,2*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2. Tea Research Institut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3.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Hangzhou 310008, China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China’s tea export. But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are short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policy effec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China and 40 major tea import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 model (Generalized DI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mote effec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o China’s tea export.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trol of other variable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hada positive effect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he export value of China’s tea. Products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export growth of green tea, but i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black tea. In addition, among the control variables, the improvement of per capital GDP and economic openness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export growth of China’s tea.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China’s tea export trade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China, tea expor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eneralized DID

S571.1;F752.62

A

1000-369X(2021)06-865-11

2021-02-22

2021-03-14

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2021【8】)、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cstc2020jscx-tpyzxX0009)、西南大学种质创制专项研究项目

王春晓,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叶经济与贸易方向的研究。*通信作者:fuqiao@126.com;zengliangbaby@126.com

(责任编辑:黄晨)

猜你喜欢

红茶绿茶倡议
《幸福的红茶时光》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蜜香红茶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红茶与绿茶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