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中的文化自信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工匠精神研究

2021-12-11王丽桃

福建茶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思政

王丽桃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在当今新时代、新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意义日益凸显,尤其是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塑造未来社会人才三观的重要作用。当前的教育形势已经意识到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过的,各级各类课程都需要与思政课很好的衔接融合,形成合力协同效应。所以,不管是高等教育校方,还是从事高等教育的一线教师都应该关注思政教育创新,以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技巧,努力帮助当前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大背景下,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我们可以借助茶文化中,茶叶加工的工艺、茶叶保健功能的开发与应用,甚至是茶叶市场营销技巧等等,可以说,思政教育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基于此,本文以茶文化中的思政教育为主题,着力于发掘茶文化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民群众历史观,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期达到品茶如品人生,做茶师如当导师,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

1 品味茶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希望通过喝茶品悟茶文化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感悟中华民族新时代精神,从而充分体现大学生强烈的文化自信,展示新时代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可以说,坚持文化自信,就是理解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就是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重要作用。以茶文化为例,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优秀文化包罗万象,其中就包括传统茶文化,而茶文化正是我国人民创造的,从古至今,茶叶的生产、制造是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我们更需要承袭已有的优秀传统茶文化,坚定茶文化自信,这本身就是对文化自信的新型呈现之一。当前,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2021年的两会上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提交议案。所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需要从高等教育做起,只有让大学生意识到人民群众是伟大历史的创造者,才能凝聚一个国家,团结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基于此,可以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以体验式的形式带领学生感悟中华传统茶文化,比如带领学生们一起走进茶馆,感受及体验茶文化的魅力。不论是古香古色的石质和木质环境中感悟人民群众在几千年的建筑中凝结的审美智慧,还是呼吸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清香,体味平淡中的人生韵味,都可以让学生们切身体验绿茶、黑茶、红茶、白茶、青茶、黄茶等多种茶叶,体味人民群众力量大的伟大和天人合一的劳动人民的群众智慧,焕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讲述茶故事——树立人生理想

茶在手中是风景,茶在口中是味道,茶在品中是人生。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人们从清晨便开始饮茶,而茶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几千年茶文化的沉淀,过滤出了一批闻名世界的名茶。这些名目不一、口味独特的茶,不仅让国人自豪,自豪中国的英文称呼为“China”,更让世界各地人民艳羡。不仅如此,还产生了很多与茶叶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茶和茶人的故事,可以启迪人生,是我们丰厚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故事”,理应包括中国茶的故事,种茶人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理应包括中国好茶好声音,弘扬好中华优秀文化,发出中国好声音,传递中国价值,凝聚中国正能量,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比如关于茶的发现,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在四五千年前,有位被后人称为“神农氏”的人,他擅长农业、医学。为了给百姓解除病痛,寻找能治病的植物,他尝遍了百草,有一天,他先后尝了七十二种毒草,结果积聚的毒素使神农五脏若焚,四肢麻木,躺在一棵树下不能自制。忽然,一阵凉风吹来,吹落的一片树叶掉入口中,清香甜醇之味使神农精神一振,他便支撑着将树上的嫩叶采下再尝,顿时,神农体内毒素退去,全身轻松如初,于是他断定此种树叶为治病良药,并称之为“茶”。从此,“茶”便在人世间流传开来,据说“茶”由用发展为药、饮并用,也是神农经过反复品饮才认定的。神农尝茶叶的故事,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比如在长征中,也有一位尝百草的战士,他叫张思德,在茫茫草地上,他总是能最快的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帮助战士们一道渡过饥饿的难关。这种神农尝茶叶,张思德尝百草的故事中蕴含着的敢为人先、服务群众、舍己为人的精神,都会对当代青年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启迪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3 领悟茶制作——坚守初心使命

可以说,好茶背后需要历经人民群众的多道工艺方可制得,这是不言而喻的。诚然,坚守初心使命如人民制茶,只有在每道工艺上下足功夫,才能制出好茶。只有砥砺意志,为“晒青”沉淀。晒青作为制作水仙茶的第一道工序,将新采摘的茶青铺展在竹筛上,接受太阳光的照射、风的吹拂。伴随着光和风的作用,茶青内部的叶绿素逐步产生化学变化。坚守初心使命的道路亦是如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从小到大,由弱及强,在艰辛的曲折中成就了百年辉煌,足以验证了共产党人唯有接受“风吹日晒”之艰苦磨炼,除去身上的浮气,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信念防线,在关键时刻经受住各种考验和挑战,站得出来,豁得出去,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像老英雄张富清那样,在战争年代,他接受枪林弹雨的洗礼;在和平年代,他隐姓埋名主动请缨到最艰苦的地方啃最硬的骨头,六十多年来,历经各种磨炼,信念坚如磐石,初心使命愈加坚定。在我们的思政教育中,也应该引领学生坚守自己的初心,勇担自己的使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不忘初心,保持着初心,大步向前,才能真切地接近梦想,勇敢前行,才能彰显一代新青年的新面貌。“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小小茶叶依旧能够给予我们丰厚的精神力量,助力我们前行。

4 传承茶技艺——承袭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茶文化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相互融合,以茶文化助力高等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和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失为思政教育的一个设计思路。在这个实施的过程中,教育者应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确定人才培养思路,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尤其是可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等院校的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鼓励教师下企业,深入用人单位,把握社会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要求和素质要求,同时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全方位多途径为学生和教师创作好深入用人单位的条件和环境。就在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样的一个“双减”文件一经落地就引发了广泛关注。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就会读出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改革教育决心和用意。职业技能师这样的工匠,必将会成为社会所急需的人才。高等教育更是要发展好职业教育,引领学生做好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在校学会一技之长,理论扎实,毕业后实现和企业“零对接”,实践上手快,做的了;引领教师做好新时代的“双师”,一手理论教学,一手实践指导,既能上得了三尺讲台,又下得了一线企业。实现这样的师生同为“教师”,同为“师傅”的双角色,良性循环,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共同铸就“大国工匠”。

总而言之,只有人民群众才是伟大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已经用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人带来了精神力量,当代思政教育应该着力将这种力量传承下去,而传承需要巧妙的方式,可以说,茶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生动形象的载体。让我们一起在传播茶文化,教授茶礼仪的过程中,一边将茶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边领悟茶文化的魅力,最终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不断提升自己,在不断进步中超越自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所谓是茶,人入于草木;品茶,融于山水;懂茶,受益于茶道文化。与此同时,我们在茗香中领悟历史,感受人生,传承能量,创新思政课程的教育形式,真正实现全社会,全方位的思政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茶文化茶叶思政
《茶叶通讯》简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