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与成效

2021-12-11林惜才杨明旭陈佳雯廖金梅孙彬妹刘少群

现代园艺 2021年15期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电商

林惜才,杨明旭,陈佳雯,廖金梅,孙彬妹,郑 鹏,刘少群*

(1 饶平县浮滨镇农业服务中心,广东潮州 515732;2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642)

电商扶贫,是指通过电子商务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带动当地产业发展[1]。2014年,“电商扶贫工程”列入国务院扶贫办次年精准扶贫十大工程,首次在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试点,促进了农村第一产业发展,助力了农民脱贫。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文件,明确指出“实施电商扶贫工程”。2017 年,中央政府在全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会议上提出“大力实施电商扶贫战略”,再次强调了电商扶贫的重要性。为响应国家政策与战略方针,各地区、各产业纷纷加入电商平台,进一步完善相关体系,不同地区的电商扶贫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逐步形成了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消息互通、方便快捷的特点,对接供应方与需求方,克服了传统面对面交易的诸多弊端。支撑乡村贫困户生存的农副产品,在新模式下找到了更加适合的销路,并以更快、更好的方式走出乡村,使得农民更高效、更轻松获取利益,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目的。电商扶贫,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很好地应用到乡村发展之中,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创收的新引擎,也成为实现经济落后地区全面脱贫的新途径,还推进了农村经济与数字化经济的融合,促进了乡村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升级[2]。

1 启动扶贫项目

全国各地科技局和农业农村局,通过启动农村科技特派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支持科技专家走入田间地头,将技术成果在生产一线推广示范,使农企、农户享受农业科技成果,提高了收入,收获了幸福。国家扶贫办开展的电子商务进乡村的综合示范工作,培养了一批典型带头作用的县域。如今,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线上出售、带动乡村贫民就业、推动第一产业经济发展上均已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 周年,成果丰硕,累计服务农民6500 万,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3 万个、领办创立企业或合作社1.15 万家、平均每年转化示范先进适用技术2.62 万项,带动农民增收超过1010 万户,为科技兴农战略作出了突出贡献[3]。

不少乡村将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其中,广东“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通过实施主体带动方案,激发了基层新型经营主体的创造力。据统计,参加该项目的农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收入比未参加项目的农户高出3000 多元,增幅达25%[4]。

2014 年至今,推动全国农村发展的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已连续开展6 年,已累计支持了1180 个县域,实现了对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全面覆盖。乡村的零售额也从2014 年的1.8 千亿增长到2019 年的1.7万亿元,总体规模扩大了8.4 倍[5]。与电商匹配的物流服务中心和配送中心总共建设了1700 余个,乡村服务站点也已超过13 万个,各类培训的开展多达500 余万人次。至2019 年,全国的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了3975 亿元,比2016 年增长了1.5 倍[6]。

2 健全电商网络

2015 年推出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动了电子商务进农村,打造了良好的农村电商环境,在把握消费者喜好和习惯的同时,推动了线上、线下联动消费,激发了农村乃至中小城市消费市场的潜能,拓宽了网络消费服务的范畴[7]。考虑到贫困户多的县域、乡村等较偏远地区普遍存在交通不便、网络不畅等而导致的优质农副产品对外销售受阻的问题,通过实施宽带网络建设,实现了农村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并设立多个电商服务站点,加强乡村交通道路的修缮,改善了交通,进而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据统计,安徽省已有30 个县被评为国家电商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覆盖率达98.7%;另有76 个乡村物流配送中心,在乡村覆盖率高达100%;行政村建设的服务网点覆盖率也高达99.96%[8],成为全国电商扶贫的典范。电商扶贫是个系统工程,为解决电商扶贫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精准扶贫的合力,通过加强农村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网络以及移动支付终端等体系[9],提高了电商扶贫的成效。

3 打造区域品牌

“10.17 牵手号”,是临沧市农业局为了通过茶产业助力扶贫,在“10.17”全国扶贫日通过互联网推出的新品,各大平台迅速对“10.17 牵手号”展开宣传,使得该品牌迅速得到消费者认可。这种打造区域品牌,通过互联网带动宣传,从而促进农产品销售的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0.17 牵手号”临沧茶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代表性区域品牌,也成了通过产业精准扶贫的“金字招牌”[10]。

近年来,有许多县域为帮助当地农民脱离贫困,都从农产品品牌打造与销售入手,打造农产品的品牌效应,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让村中的农产品走进公众视野。如凤庆县抓住机遇,打造出全县统一的农产品标识,注册了“顺宁有礼”“凤红行天下”“凤庆滇红”3 个品牌[11]。此外,凤庆县还着力于完整的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加快设立服务站点,打通物流运输服务,全面构建信息网络,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宣传和售卖,使得品牌作为县域的标志供消费者挑选,从而将品牌效应切实地运用到帮助农村扶贫的工作之中。

与此同时,咸丰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以及建设美丽乡村的核心产业,充分发挥世界级文化遗产名片“唐崖土司城遗址”作用,以“创建唐崖公共品牌”作为乡村发展的主要战略,实现了乡村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制定“唐崖茶”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标准,进一步规范技术问题,打造出“唐崖”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动了茶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乡村脱贫事业的发展[12]。

4 培养电商人才

2015 年,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商务部《关于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的通知》中,部署了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时代的信息化发展进程,给乡村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市场机遇;乡村青年积极利用互联网途径,开展与第一产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依托电子商务模式拓宽业务渠道,为乡村扶贫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依托乡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和双创训练项目,围绕网络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培训等理论知识,与电子商务实操的实践经验,为乡村青年提供了全方位的培训,打造了更加年轻化的乡村第一产业[7]。

黄石市结合当地实际,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和团体资源,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为农村青年提供了电子商务相关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村青年掌握通过电商网络平台售卖商品的实用技能[13]。

5 总结与建议

近几年实践表明,电子商务为乡村贫困人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打造了一条乡村农产品的信息网络,开阔了乡村人民的眼界,拓展了第一产业的发展渠道,扶贫成效显著。但是,电商扶贫仍然需要不断地转变思维、培养习惯,在配套设施的建设、乡村人民的意识观念、乡村人才的外流等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

首先,应优化扶贫政策,提升电商扶贫的战略地位,调动群众积极性,激发群众活力,改善网络环境,打造良好的电商生态,使得电商扶贫以更可信、更安全的形象进入公众视野。同时,发掘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找到第一产业发展的更多契机;加强乡村电子商务培训,大力支持通过互联网途径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更多农村电商品牌等,让电商在扶贫工作中越走越远。其次,加强互联网电商平台与新型经营主体间的沟通与协作,使得贫困人群的经营活动与电商销售体系形成联合统一的整体,将盲目跟风的形式转变为个性化、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再次,健全物流快递体系,鼓励物流企业与农村商户展开合作,让农副产品无阻碍进入城市;同时,加强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间的有效对接,与农村农户协同合作,将欠发达地区的产品更加快速、精准地输出到有需要的地区,让农村融入整体的消费市场,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从而实现脱贫致富。最后,发挥政策保障机制。总结关注每一阶段电商扶贫的成功经验,解决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电商扶贫的特异性,找准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提高全民参与度,再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探索出电商扶贫的新模式,助力电商扶贫发展逐步走入成熟期。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电子商务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新丝路电子商务公司办公室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