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外语教师教学信念探究
2021-12-11张一鸣鲁朔朔
董 辉,张一鸣,鲁朔朔
(东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与服务的传播形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研人员渐渐把新媒体技术与传道受业融合,特别是英语等语言教育需要切实情境的支持,应破除单一刻板的教学范式,使教学动态化、便携化、多元化。搭建面向目标学生群体、针对具体科目的云端教学平台,帮助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而新媒体的融入使略显枯燥的授课灵活多样起来,提供知识传播的新路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延展课堂的效果。
教师应将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和反思教学( reflective teaching) 两种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实践中,[1]进而更新并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紧随时代发展的脉络,尝试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开展与推进教学。在新媒体进课堂的风向标指引下,教师不应故步自封,而应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尝试信息化、多元化教学,将信息技术整合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教师信念的转变与践行。
一、新媒体时代教师信息的观察与访谈
在语言教学步入后方法时代的同时,教师信念也在不断变化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精神世界,可能面临着反思与重建。对教师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如疫情期间教学环境下,新媒体态势中教师信念是否发生变化,针对这一疑问,本课题小组通过对17名教师在云端授课时的教师信念情况进行观察与访谈,并将其与所得教学结果进行比较,以此来探究新媒体语言教学情境下教师教与学的信念。
(一)研究对象
本次访谈是在中国黑龙江省内某211高校外国语学院中采用便利抽样法(convenience sampling)挑选了17位不同学科的外语教师作为受访者。通过采访这17位对自身教学经历拥有独特见解的外语教师,笔者得到了访谈文字,并对访谈得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总结。这17位教师中有英语教师、法语教师以及日语教师。其中,女性教师12人,男性教师5人,他们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历与经验,并且对于课堂教学以及自身教师信念有深刻的认知与独到的见解。17位受访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且教龄在五年(含5年)以上。其中,讲师13人,副教授4人。
(二)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采取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每位教师的平均访谈时间是10分钟。笔者在访谈结束后对录音内容进行了文字转录,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
首先,笔者在访谈问题的选取过程中收集了部分研究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修改与简化,最终选取其中15个条目作为访谈问题。确定下所有访谈问题后,我们对每个题目都进行了检查与修正,最终根据受访者的年龄、教学学科、教龄等背景信息对问题进行适当调整。 这15个条目主要是教师信念的转变对于教师,学生以及课堂的影响具体情况的提问。我们对这些条目进行编号,并在访谈中按照顺序向每一位教师提问。这些题目包含了对教师信念在新时代的转变以及具体实践情况的提问。此次的访谈中尽量选择了较为精炼明确的问题,在访谈文字的基础上获得相关信息和资料,并由此使用主题归纳法进行归纳与总结。
二、新媒体时代教师信念的数据分析及发现
教师信念的转变对于教师,学生与课堂影响较大。能够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与课堂教学。
1.教师信念转变促进教师发展
教师拥有不同的教学实践经验,而这意味着他们的教育信念也必然存在着个体差别。[2]
十七位教师在回答关于教师信念在新媒体时代是否发生变化的访谈问题时,有十一位明确表示自身教师信念在此种情况下发生了变化。其中,教师A简单描述了自身的改变:“我的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要按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教师B表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会有困惑,但是作为教师,我会与时俱进,紧随时代的步促伐!”教师C则表示:“虽然个人信念不会因为新媒体的应用而发生质的改变,但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可以更为多样化,这将会为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通过老师在访谈中的回答可知,多数教师认为新媒体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时代下,他们的教师信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当然,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他们的教师信念并未因此发生改变。他们的回答让我们对教师信念的转变有了更具体深刻的理解。
在新媒体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也会有困惑,但是他们会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习新媒体技术,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新媒体态势下,教学信念的转变对他们自身的意义之一在于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教师信念的转变会为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对教师教育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价值。[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信念的转变也会为教师们的职业规划指引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2.教师信念转变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信念指教师对有关教学现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4]对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个体而言,教师信念可以起到塑造和指导的作用。
在回答关于教师信念在教学模式转变中的革新的访谈问题时,教师D表示:“我会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其学习信念以及兴趣信心。”这表明教师信念转变将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另外,十七位教师在回答关于实际教学观察中新媒体教学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影响的访谈问题时,答案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数量差异。其中,有十五位教师给出了相似的答案:新媒体教学对学生学习有较大积极影响。教师E表示:“新媒体教学用电子设备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师以新颖方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但也有两位教师持相反观点。其中,教师F表示:“新媒体教学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于一些非重点内容上,导致注意力涣散,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较差。”此次访谈文字数据显示,当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新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学生们的学习反响也是有所不同的。关于这一点,每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实践经验。教师信念对教学行为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教学行为也会反作用于教师教育信念,影响着教师教育信念的转变。[5]部分教师认为新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状态有所提升,而另一部分教师则持相反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会根据自身实践经历而选择其教学方式,这也会与学生们的课堂状态相互影响。
3.教师信念转变促进课堂教学
教师信念一旦确立,就会给教师们的心理和行为以深远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信念才如此值得深入探究。教师信念的转变会引发认知冲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也会有所转变。[6]教师们有自己的信念,而只有当课程理念与教师信念相符合时,才能收获更好的大学课程成效。
在对十七位教师的访问中,许多教师都有将自己的教学信念实践到课堂的教学行为。通过这些访谈信息,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了他们的具体教学行为。在回答关于如何保证教学信念在教学模式中充分体现并适应的访谈问题时,十七位教师分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教师G表示:“我会采用新的教学手段,认真备课授课,注重学生反馈。同时还会注意教学设计要落实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现教学目标,三者有机联系、连贯统一。”教师H认为,“将教师信念实践到课堂中,应该把握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技能,考虑学生的个性因素并反思个人教学的不足。”
这些信息表明,在这几位教师的教师信念转变过程中,他们会尽力令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更适应新时代的教学,与自身教师信念更为贴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信念的转变将对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这种情况下,教师信念的改变在多数情况下也会对教师自身、学生以及课堂教学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根据各位教师的不同情况会出现各种差别。首先,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多数受访教师认为这种转变属于积极影响,可以指引并推动教师的发展。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多数受访教师认为这种转变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利大于弊。最后,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多数受访教师认为这种转变对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起到提升与改善的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教师信念的形成受教师教育背景和社会情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因而在新媒体时代进程中,教师应依据自身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实际规律,把握特定教学理念,逐步探索出适于自身专业发展、学生知识掌握、课堂高效优化的教师信念,从而驱动良好的教学实践,打破刻板的教学范式,使教学方法更具个性化。当教师概念能够直接调节教学行为,新的教学实践产出有效成果,教师就能逐步促进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的知行合一。[7]同时,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创新精神,积极转变教师信念,主动学习与利用现代传媒与网络技术,从而积极调动自身教学潜力,寻求专业发展与自我提升,推进高校外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