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运动的基本经验
2021-12-11余建军
武 豹,余建军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中国青年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运动中夺取革命胜利、落实工作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习近平 指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1]为此,总结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运动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培养时代新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
一、青年运动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近代教育的兴起,青年群体日益勃兴。由于青年人价值观趋近,饱有对公平正义、国家安危和民族尊严的天然追求和担当情怀,因而往往能够站在时代前列,成为社会变革的排头兵。历史证明,青年运动越来越成为影响政党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要因素。
1836年,为了得到自己应有的普选权利,英国的青年工人们走进游行队伍,通过罢工示威和递交请愿书的方式,发起了长达十二年的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尽管这次运动最终失败,但却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声。上世纪60年代,为了反对长久以来的种族歧视和压迫,一大批黑人青年学生勇敢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沿,成为这一平等化运动中最具战斗性的主体。1968年,为了声援因为反对越南战争而遭政府逮捕的学生,法国青年学生发动了反对现行制度、反对传统文化的示威游行,迫使法国总统戴高乐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全国选举。可以看出,青年作为社会运动的中坚力量,已经不再是世界政治史上罕见的现象。
青年群体的独特品质和蓬勃力量决定了其在社会变革中必然要占有一席之地,青年运动的发展方向又总是会对不同政治力量的走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青年往往成为各个党派争夺的焦点。马克思主义政党当然同样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运动。早在1866年,马克思就明确指出,工人阶级和整个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2]列宁也曾热情表示:“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3]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年跟谁走,未来就会属于谁。
新中国成立前,广大青年看清了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本质,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应当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千千万万的革命青年在历次重要历史关头都选择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一二九运动、八年抗日战争、抗战胜利以后的民主爱国运动和三年人民解放运动中,中国青年都站在英勇斗争的最前列,对人民革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青年紧紧围绕“参与”和“服务”两大主题,投身到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事业上来。“青年扫盲队”、“青年垦荒队”、“青年节约队”等一系列富有青年特色的生产建设活动,在摆脱“一穷二白”的社会面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中国青年运动一度陷入“左”的迷误。经过十年动乱的磨难后,中国青年接续继承青年运动的优良传统,重新解放思想,焕发了青春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以社会问题为着力点,通过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青年运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学雷锋、树新风”活动、“青年文明号”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更具生活化、具体化,成为广大青年参与改革热潮、奉献青春力量的新选择,中国青年不断掀开建功立业、变革社会的运动新篇章。
毛泽东曾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对中国青年报以极大肯定,认为五四以来的中国青年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起某种先锋队作用”。[5]习近平也高度赞扬道,近代以来,一代代爱国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6]概言之,深具爱国底色的中国青年运动在铸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成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深刻印证了青年运动在推动社会变革中彰显的重要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的方向就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
爆发于20世纪初的自立军起义和“拒俄”义勇队抵抗运动是近现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开端。尽管这两次运动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其仍是一种无序的、应激式的低水平运动。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与当时较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关,更主要的是由于领导力量的保守和落后,不能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青年运动逐渐摆脱自发、盲目的状态,开始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是因为,“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同样,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只有跟共产党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7]
首先,党在重大历史关头有力介入和引导青年运动走势,真正赢得了广大青年。1935年,华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悍然抛弃民族大义,对青年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进行残酷压制和无情迫害。那时,“青年学生好比是一二九运动的柴火,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用火一点。点火的人是谁呢?就是共产党”。[8]针对当时形势,党通过及时发布《八一宣言》政治方针,指挥北上红军配合救亡运动以及要求北方局直接参与组织等方式,实现了对这次运动的成功领导。“一二·九”运动是具有伟大政治意义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广大青年学生同中国共产党一道,为抗日战争做了十分重要的准备。1947年,为了反对美军暴行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全国几十个城市的青年学生在党的领导下,打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口号,为实现一个独立、和平、民主的国家奔走呼告。“五·二零”惨案发生后,党的各级组织利用国内“反蒋”情绪,通过动员大中学校的学生现身说法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国统区民众的民族自尊心,推动了爱国运动的顺利发展。纵观党的百年历程,总能在历史的各个关头看到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身影。他们在历次运动中表现出的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深刻影响了千百万青年,不断坚定青年群体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青年运动提供了正确的政治保障。自发零散的青年联合往往无法产生理想的社会效应。只有借助一个拥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富有生命力的政治力量来领导和推动,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其预期诉求的实现。在中国,这个力量只能是共产党。从中国共产党与先进青年组织的双向关系来看,先进青年组织在现实的青年运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而中国共产党又是先进青年组织的领导核心,这就能够为青年运动提供正确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确保青年运动不被野心家用作谋取政治资本的工具,始终沿着正确的历史方向前进。
最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青年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要重视组织青年运动。在当年11月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中提到,各地党组织对青年团的组织工作要“依章从速进行”。[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广泛吸纳爱国青年参与到革命事业中来,党对青年运动采取的是放手发动式的直接领导方式。青年救国会、青年救国团、青年抗日先锋队、民主青年联盟等青年自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了一系列救国运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独特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对青年运动的组织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掀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崭新一页。1957年5月,团的名称被正式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它通过贯彻党的大政方针、主动联系青年群众、深度参与国家建设,为青年运动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不断引导中国青年运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和人民贡献火热青春。
实践表明,一部中国青年运动史,说到底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青年接续奋斗的历史。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青年才能在一次次历练中成长成才,中国青年运动也才能朝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三、党必须代表青年利益,根据青年特点开展工作
青年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力量,这种力量既可以释放出建设性、革新性的正向效应,也可以释放出不稳定性的、对抗性的负向效应。因此,任何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必须代表青年利益,为青年的合理发展要求创设条件。此外,从青年运动的模式来看,传统的集中动员型的青年运动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变化,而以参与式、分散化为主要特点的非政府组织型的青年运动模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大背景下,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也必须更加注重青年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利益。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青年的根本利益诉求就是实现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国共产党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通过革命手段完成了“救国”的历史使命,本质上就是对青年根本利益的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广大青年迫切渴望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兴国”的宏伟夙愿。中国共产党继续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发展经济、民主政治、科技文化事业,日益满足了中国青年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经过长期努力,顺利实现“富国”的历史目标,为广大青年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提供了广阔舞台,青年的前途更加充满无限可能。进入新时代,党通过大力吸纳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持续为广大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继续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等与青年利益息息相关的“强国”举措,来满足青年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充分体现了党对青年利益的高度重视。也正是由于这种重视,才使得党始终同青年群体保持着密切联系,党的青年群众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党的各项事业能够更加顺利地向前推进。
中国共产党素有根据青年特点开展工作的优良传统。早在“团一大”前后,以张太雷为代表的中国青年运动的早期领导人,就注意在鉴别青年政治倾向的基础上,启迪广大青年的思想觉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创办了《先驱》、《少年中国》、《革命青年》等通俗的革命理论读物来教育引导青年。同时,党还通过开办补习学校、创办青年团等途径来广泛吸收青年、组织青年。在中央苏区时期,针对青年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普遍不高的情况,党通过组织短期的列宁学校、青年俱乐部等方式训练团员。在团组织内,还建立了识字班、读报班、歌舞团以及各种研究小组,既活跃了团组织生活,又使团员们学到了知识,受到了革命教育。此外,还出版发行了《青年实话》、《团的建设》、《红孩儿报》等宣传品对广大青年进行宣传教育。1953年,毛泽东在接见“团二大”成员时明确要求,“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0]这为青年团指明了工作方向。
习近平要求:“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11]新时代,只有继承好我们党重视青年利益,根据青年特点开展工作的优良传统,才能凝聚起青年,培养好青年,领导好青年。一要主动走进青年,做青年的知心人。青年既有观念新颖、可塑性强的一面,也有阅历不足、视野有限的一面。对此,要充分尊重青年成长规律,经常深入青年群体中,同青年朋友坦诚相待,细致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做青年群体的热心朋友。二要主动帮助青年,做青年的引路人。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要在青年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施以援手,精心解决他们在就业、教育、医疗、婚恋、社会融入等方方面面的烦心事,在关键时刻引导他们走出迷茫,勇往直前。三要发挥好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共青团是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得力助手。新时代,要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加强科学谋划,持续创新形式,坚持在丰富多彩的青年运动中争取人心,汇聚力量,团结带领中国青年锐意进取、奋发有为。
四、知识青年要走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
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和青年群体的独特属性决定了知识青年不可避免地有两大天然弱点,这即是阶级意识淡薄和革命立场模糊。尽管他们有很高的革命热情,但是对于应该依靠哪个阶级干革命以及革命运动应该朝什么方向走取向不明,因而常常会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左右动摇,甚至会在反动派的蛊惑之下转变立场,站到人民的对立面去。对此,毛泽东在1939年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讲演中作了明确回答:“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大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12]首先,毛泽东指出,由中国青年所组成的这支几百万的队伍,是反帝反封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军,肯定了除顽固派以外的中国知识青年的革命地位。其次,毛泽东强调,但这支方面军还不是主力军,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是工农大众。因此,知识青年只有和工农大众结合在一起,才能变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才能实现革命理想,否则将一事无成。再次,毛泽东批评了青年运动中的一股逆流,即反对工农运动,不愿意和工农大众相联合的错误倾向,认为这样的青年运动是十分有碍于革命前途,是没有好结果的。最后,毛泽东提出了区分革命青年与反革命青年的唯一标准,即看他愿不愿意和广大的工农大众相结合。这就为辨明青年立场、引导青年走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上来指明了方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的“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引导知识青年同工农大众密切结合的典范。1936年,为了反对国民党妥协投降政策,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救亡理念,在北平党组织的指导下,平津学联组建南下宣传团,沿平汉铁路南下,前往固安、保定方向进行抗日宣传。尽管一路上多次遭到国民党特务和军警的阻拦,宣传团成员仍旧不惧危险,通过演绎话剧《打回老家去》、普及救亡歌曲、帮助农民建立抗日救国组织等方式,在河北农村撒下了抗日的火种。“我们宣传了农民,农民也教育了我们”[13]成为当时宣传团成员们的普遍共识。
张太雷曾指出:“我们领导青年运动,要使他们知道没有农民和工人的参加,国民运动是没有希望的。”[14]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周恩来、蔡畅等为代表的知识青年,正是坚持在历次斗争中深入工农大众、依靠工农大众,才逐渐成长为党的杰出领导者。历史表明,知识青年只有同工农大众建立亲密关系,亲身参加工农大众的革命,才能培养起真挚的阶级感情,彻底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广大知识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当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仍然需要知识青年与工农大众的结合。习近平一直鼓励广大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15]当代知识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人生观,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勇挑重担,用真才实学服务群众,在服务群众中获得成长,进而找到青春方向,成就出彩人生。
五、民族复兴伟业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主题。时代主题为人们明确了使命,牵引着人们为之不懈奋斗。习近平明确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16]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青年运动标明了历史方位,指明了奋斗方向。
民族复兴伟业之所以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是因为中国青年始终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中国青年运动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同步伐。中国青年运动本身就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全部历史进程。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也向来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新时代,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如此接近复兴梦想,更需要一代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按照党和国家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布局,继续把各项事业向纵深推进。
时代需要青年,青年也只有投身于民族复兴伟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离开青年参与的中国梦是不可能实现的。马克思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17]中国青年只有亲身参与这场生动而伟大的历史实践,才能获得有张力的理想,才能拓展自己的格局和气度,才能拥有远大前程。
历史已经证明,青年一定能担当。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参加党的革命事业时,平均年龄只有23岁;江姐、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时都还不到30岁;牺牲在扶贫一线的黄文秀、李夏也都还不到35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爱国主义主线贯穿到中国青年运动始终,正面教育、鞭策和引导中国青年爱国报国,锻造和培养了数不胜数的青年英雄。从救亡图存到建设国家,从改革创新到强国振兴,一代代中国青年立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在革命战场抛洒热血,在建设熔炉苦干实干,在改革路上大显身手,为实现民族复兴梦想作出了杰出贡献。
时代迫切呼唤,青年一定要担当。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在前进路上面临着许多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迫切需要中国青年行动起来。习近平殷切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18]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的伟大革命,为中国青年的自我实现需要创设了无比优越的条件,描绘了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天的中国青年面临着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好的人生际遇。为此,青年要珍惜韶华,把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之中,在奋发努力中放飞青春梦想。第一,要将爱国作为个人成长的底色。爱国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广大青年要把准青春航向,深入了解国情,明确祖国之需,永远胸怀爱国爱民之情、忧国忧民之心,以一生的真情投入和顽强奋斗爱国报国。第二,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青年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国家和民族就会有源源不竭的前进动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梦的信仰、信念和信心,用理想信念激发奋进动力,在创新创造中不断升华自己的理想信念。第三,要砥砺奋斗。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久经磨难依然不被打垮,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屈不挠,接续奋斗的结果。今天,奋斗路上依然少不了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更需要中国青年勇往直前,开拓前进,用青春和汗水奋斗出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总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青年矢志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崇高事业,在历史的历次重要关头领导青年运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顺利完成党的各项事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也为新时期继续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凝聚了精神力量,积累了宝贵经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历代模范青年的光荣传统,积极主动为党的各项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中国青年运动要紧跟党走,不断创新运动形式,与时代同步伐,同人民共命运,不断书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