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脚下的路 心中的路

2021-12-11陈颢月

中国记者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雀儿山邮路多吉

□ 陈颢月

我当记者10年,去过很多地方采访,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中国邮递员邮路上的故事。

王顺友

第一条路的故事里有:一个人、一匹马、一壶酒、一首歌,他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他是王顺友。

今年5月得知他离世的消息,我第一时间定了机票,为的就是送好大哥最后一程。

追悼会上,我的镜头锁定了益争拉初,一名藏族阿佳姐姐,她哭得格外伤心。

1998年8月,四川省木里县遭受百年罕见的泥石流灾害,通往白碉乡的路全都被冲毁了。本可不出班的顺友大哥发现了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他知道这通知书对山里的孩子意味着什么。益争拉初至今都忘不了那一幕:王顺友浑身湿透站在门口,腿上赤黄的泥土夹杂着鲜红的血迹,怀里的录取通知书用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带着体温,滴水未沾……

我脑海中不时浮现出2018年最后一次采访顺友大哥的情形。那几天,我和他重走了当年的邮路。这条路的艰难很多报道已经呈现过,但这一次走在路上,我深刻地懂得了那一个人、一匹马的孤独。

晚上,我和顺友大哥席地而坐,望着满天的繁星,听他讲述翻越高山峡谷,忍受寂寞孤独,与豺狼虎豹搏斗。我问他,为什么邮递路上还要带上一壶酒?他平淡地回答:不仅因为驱寒,还要为自己壮胆!

我陪大哥唱起了那首陪伴他一辈子的山歌:“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这首歌是对他32年坚守“马班邮路”的最好诠释,更是一名信使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最好写照。

其美多吉

在高原之巅,还有这样一条“雪线邮路”,常年奔波在这条路上的使者叫其美多吉。

2017年9月,雀儿山隧道通车的前一天,我陪多吉大哥最后一次翻越雀儿山。从38道弯到老虎嘴再到陡石门,多吉大哥一一向我数着危险之处。每一次换档、每一回转向,都是步步惊心。但就是这样一条云中天路,多吉大哥28年来却走得如此沉稳坚定。那一刻我就在想,如果换做是我,我能坚持多 久?

在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垭口,一路拍摄,我的身体几乎到了极限。尽管多吉大哥再三叮嘱我,在这里最多只能停留30分钟,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但为了拍出最佳效果,我依然不停地登高俯低,实在坚持不住,就吸几口氧接着拍。那一刻,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使命感让我坚持着记录下每一个珍贵瞬 间。

一组对着天空带着经幡旋转摇曳的镜头,很多看过的人都说:拍得真有感觉!其实,我并没有刻意旋转,而是在那一刻我只有边走边转才能够站住、站稳,我看到的天空就是这个样子。但无论如何,手中的机器绝对不能放,多吉大哥和他的兄弟们坚守了28年,我又凭什么坚持不了这30分钟?就算今天真的“交待”在这儿,我也认了!

尼玛拉木

第三条路根本不是路,而是一条过江溜索。2015年我采访了感动中国的“溜索姑娘”尼玛拉木,一条索道连接起大山深处乡亲们与山外世界的沟通交流。

险峻美丽的梅里雪山,奔腾湍急的澜沧江水,在那索道前,我突然有了非常强烈的念头,一定要感受下溜索过江,体会一下拉木姐是怎样十年如一日飞身溜索传递邮件的。

我一只手拉住绳索,一只手紧紧握住摄像机,横跨了整条澜沧江。短短的十五秒钟,比我想象得要快得多,但却经历了一次胆战心惊,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无畏生死飞越在这江上天路的奉献,明白了到底是怎样的精神让溜索姑娘勇敢地穿梭在这鬼门峡谷。

三条路如今都有了变化。王顺友的邮路已经不再孤独,因为那已经化成了人们对他永恒的怀念;最高海拔超长公路隧道成功通车,多吉大哥开着邮车作为头车第一个通过,过去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变成了十分钟。

“溜索姑娘”做起了“带货主播”,因为那条索道已经被宽阔、坚实的跨江大桥所取代,山里山外的连接畅通无阻。

从王顺友的“马班邮路”到其美多吉的“雪线邮路”再到尼玛拉木的“溜索邮路”,都是艰辛跋涉走出的“长征路”,也是为民服务连起的“幸福路”,他们都心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只要国家有需要,就不遗余力;只要人民有需求,就勇往直前。

▲陈颢月采访马班邮路信使王顺友。

▲ 陈颢月采访时代楷模其美多吉。

更青的山,更绿的水,更宽的路……一条条通往祖国每一个角落的绿色邮路,见证着人民生活的变迁,见证着伟大时代的发展。

脚下走过的路越多,心中信仰的路越实。作为这些生动美好中国故事的记录者,我将传承这种执着坚守、不懈奋斗的精神。同许许多多新时代的奋斗者一起,以青春之我,奉献给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在这条路上,我会永远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雀儿山邮路多吉
36万里山区邮路云和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明翠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其美多吉
多吉从师记
世界海拔最高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
雀儿山—川藏路上高、险之最
世界最高公路隧道在四川正式开工
繁花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