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发展

2021-12-10李超

语文建设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华道德智慧

近年来,不少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曲解或是不当扬弃的“ 国学班”“ 女德班”等教育培训大行其道,甚至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危害青少年的成长。于是,在文化自觉和文化复兴的语境下厘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精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更贴合当代国家的内外治理,更面向当今民众的生活实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进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后疫情时代‘互联网+视域下西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教育改革与探索(NO.202002137021)”研究时,研读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肖群忠教授著的《传统道德与中华人文精神》一书。该书正是一部着眼于传统道德概念和内涵的正本清源,聚焦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发展的专著,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及传统道德智慧的修养与教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全书共十八个章节,根据论述的重点可分为四个部分,体现出明晰的总分结构。第一、第二章为总论,明确了传统道德的概念、传统道德智慧的核心内容、道德智慧与人生智慧的关联和区别、中华文化的核心,以及传统道德智慧修养与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则,为全书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第三至第十八章依据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分别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角度展开讨论。首先,作者从人性、处世、处己、处人几个层面深入探讨传统人生观。他认为: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即人性论,是一切人生认识的前提;处世论是一种人生的总体态度,儒家提倡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人生进退之道,以及道家倡导的无为、超越与自由都是值得深入理解并且积极实践的处世之道;处己论关乎每一个人面对诸如力(或义)命、穷达、荣辱、忧乐、生死等人生问题时的认知水平以及面临选择时的态度,从而决定其人生境界;处人论旨在解决从总体上识人、知人、待人的问题。其次,作者着重围绕传统价值观中义利观、公私观、理欲观、德才观的内涵、关联与区别展开深入剖析。最后,作者通过对孝、忠、仁、义、礼、智、信、中庸这些传统道德的语义内涵、观念演变、实践特点、现代价值的考察和探究,为今人在道德观反思及德性培育方面提供了可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综上,该书综合运用了历史回溯、文化诠释、伦理分析、哲学反思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剖析了传统道德所蕴含的核心义理,并建构出传统道德智慧处理现代社会中的义利关系、群己关系及和谐竞争等问题的应用价值。该书内容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对于丰厚傳统文化积淀,提升个人道德修养,观照当代社会矛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具有借鉴和指导价值,为“ 铸民族文化道德之魂”提供了一份人文关怀和实践理性。

(甘肃医学院李超)

猜你喜欢

中华道德智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