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情境班会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1-12-10张红

家长·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策略研究

张红

【摘    要】中华的传统文化是我國一笔不可缺失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民精神财富,是我国文化宝库的精华,能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一种更好的传承作用。在小学教育当中,利用班会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与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雅的情趣,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国的情怀,更能理解其间的真正内涵。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通过情境班会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措施。

【关键词】情境班会课;中华传统文化;策略研究;班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3-0123-02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Inheri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y Using Situational Class Meeting

(Lanfei Primary School,Anning District,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ZHANG Hong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ndispensable treasure in our country. It contain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people's spiritual wealth. It is the essence of our country's cultural treasure house and can have a better inheritance effect on our country's historical culture. In primary education, the use of classes to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not only helps students further healthy growth and cultivates their noble taste, but also allows students to fully feel the feelings of their home country and understand the true connotation better.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asures to inheri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contextual classes.

【Keywords】Situational class mee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trategy research; Class meeting design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与综合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整体个性成长与家国情怀的教育。充分了解小学学生的学习特性,在尊重他们个性的良性发展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化的班会课来开展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活动,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着眼当下教育,应用情境化教学的策略,让小学生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培养高雅的情趣。

一、小学阶段班会课中创设相关情境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并且缺乏很多具体的实际感受,相对来说对各种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较弱。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整体个性发展,在班会课上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实际故事的重塑,生动有趣故事的进一步续写等方式让学生接受这种类型的文化知识。通过具体生动的教育情境,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特色,并且在以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将这些良好的品质以及家国情怀进行实际应用。比如,在重阳节,教师在进行班会教学时,可以结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词,将它的含义拓展开来,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创设相关的具体情境,向学生传达重阳登高,尊老敬老,思念亲人的情怀。

班会课的情境化教学课程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整体的优秀精神认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将良好的精神品质进行实际应用,让学生具有一系列良好的文学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受到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的教育,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二、小学情境班会课的实施策略

(一)设计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班会活动形式

一般教师需要提前一个星期确定班会的具体主题,然后抽出时间告知学生,以共同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讨论班会开展的具体形式。一般来说,传统文化的形式多样,有中国传统节日、古诗词、国学经典、神话故事、饮食文化以及二十四节气等,所以开展的活动也会依据相关的传统文化类型进行不同的分类。具体可以有理论形式、交流形式、文艺汇演等形式。此时,班主任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获得活动开展的主动权。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更高,也能对这些中华传统节日记忆更加深刻,调动起他们参与班会课的热情。教师要学会多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将班会开展得丰富多彩,凸显班会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进行吸收理解。同时班会的开展也需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最好是主题能具有较高的情境化模拟,贴近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让他们能从中感受到熟悉的情感。这样一来,班主任就能更好地针对主题进行相关实际教学。综上所述,一个好的班会课设计以及活动开展,都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理解更为丰富的实际内涵。

(二)以情境化专题的形式深入教育

利用班会课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专题教育,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让他们在班会课中体会到风俗文化所带来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例如,在元宵节时,教师可以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风俗节日。首先向学生创设一个元宵节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互相交流,谈一谈对于元宵节的认识以及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具体会做些什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小钢丝制作元宵灯笼,向学生讲授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完成灯笼的制作,让学生也可以进行学习。当学生完成自己的灯笼制作时,他们心中想必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同时也更能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猜灯谜也是元宵节庆祝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可以自己出题,让同学一起猜谜题,细细品味谜题当中的奇妙之处。很难去具体想象这将会是怎样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这样的专题教育班会能让学业沉重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同时也增加了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兴趣。

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节日风俗,比如端午节,则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文艺汇演或者故事讲述的形式来进行班会的开展。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探索端午节的由来,告知学生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神话传说,然后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交流,在津津有味的分享中,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在认真聆听故事中,他们更能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也更能明白愛国情怀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感情。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都可以成为一节专题主题班会,带领学生共同感受其中的国家情怀。除此之外,我国还有许多风俗习惯,传统文化,都可以一一作为一节主题班会,让学生去探索去感受,逐渐培养起高尚的爱国情怀和优雅的情趣。

(三)对班会进行及时总结评价

班会的总结与评价为班会开展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教师需要主动带领学生去细细品味这节班会课的内容,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对班会的形式以及主题的内容进行评价与总结。这样做不仅能完美地结束一节班会课,还会让学生继续对下一节班会课充满期待。每一位学生都会有对班会内容的感受与评价,在班会课结束之际,可以邀请有所感想的学生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班上的学生听了发言后,针对问题以及感想做出相关的评价,如果存在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纠正,更加理智地向学生进行感情的疏导以及问题的解答。最后,教师需要做好班会课开展的记录,及时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为下一次班会课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情境班会课的传统文化教学教育需要具有融合性和带入性,将具体的实际生活情境与传统文化学习有机融合,带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情境化的班会课堂能将枯燥呆板的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更加活泼、更具活力,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学习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优秀文化内涵。中华的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就更能感受到那些不可言喻的情怀,明白怎样才能做好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让民俗的文化真真正正地融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成为具有“民族之魂”的中华儿女,成为民俗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发扬者,让中国文化走向更宽广的天地。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利用情境班会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01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钱建国,祝祖岗.立德树人:从意识到行动——对中小学主题班会课设计现状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9(02).

[2]梁宇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主题班会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策略[J].人文之友, 2019(08).

[3]张静.小学班会课情境体验教学应用策略[J].科普童话,2019(02).

(责编  杨  菲)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策略研究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