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1-12-10魏达宝
魏达宝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厘清德育思路,挖掘教材德育点,抓住教育契机,树立科学态度;适时引导激励,培养意志品质;注重常态教学,养成良好习惯;借助合作探究,增强合作意识;找准教材切入点,培养爱国情怀,把德育有效渗入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小学科学;德育;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3-0045-02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Ximen Primary school, Yong'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WEI Dabao
【Abstract】Morality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scienc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larify the ideas of moral education, excavate the moral education poin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ttitude; timely guide and encourage, cultivate the quality of will; pay attention to normal teaching, develop good habits; with the help of cooperative exploration, enhance the sense of cooperation; fi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cultivate patriotism, and effectively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 Moral education; Practical approach
一、抓住教育契机,树立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态度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知识会遗忘,而科学态度是人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素养,让人受益终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把实事求是、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相互合作、严谨认真等纳入科学态度目标体系,而这些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抓住科学实践活动的教育契机,引导进行探索和感悟,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态度。
例如,进行“找拱形”这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猜测在3个对半切开的乒乓球上能放上多少千克的重物。学生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认为乒乓球的厚度不到0.5毫米,能放1千克重物就很了不起了;有的认为只要一丁点力气就能捏扁剖开的乒乓球,所以它们的承重力非常有限;有的当即反驳,因为他试着在圆顶上用手指往下按,费了不少劲,才让乒乓球变形,所以认为可以放5千克以上的重物……“大家的猜想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异,3个对开半个的乒乓球到底承受多少千克的重物呢?”学生对同学的猜想纷纷产生了疑问。此时,笔者对学生的敢于质疑进行了肯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发现3个薄薄的、软软的乒乓球既然承受10千克的重物依然安然无恙,甚至一个学生踩上去,也没压扁,这一结果让学生无比震惊。笔者因势利导,立即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实验结果与猜测有着极大的差异,从这一实验中,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经过讨论与发思,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科学学习中不仅要敢于大胆猜测,更要乐于观察、实验、探究,勇于用事实为依据,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在实践活动中,笔者促进学生树立了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适时引导激励,培养意志品质
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提高心理调节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国际激烈的竞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结合科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培养学生自觉、果断、自治、坚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既紧迫又现实的德育工作要点。
例如,“铁生锈了”实验观察活动中,课上学生对“铁为什么会生锈呢?”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在全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了研究目标、设计了研究计划,大家兴趣盎然地准备实验。但在家里的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因找不到实验材料、没有了起初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没有师生的“欣赏”与激励等各种原因而失去了兴趣,部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的学生打起了退堂鼓。而这种需要学生长时间自主观察的活动,正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意志品质的大好时机。此时教师应适时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遇到困难的同学及时给予指导与鼓励,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帮助学生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进行适当的监督,对学生的研究任务做全程跟踪,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汇报活动中,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教师大力表扬他们持之以恒与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让学生享受挑战困难挑战自我取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形成不轻言放弃、从一而终的意念。这样既培养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也磨煉了学生的毅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注重常态教学,养成良好习惯
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要上好科学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好习惯是帮助学迈进科学殿堂、走向知识高峰必备的素质。而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准备实验材料、搜集资料;探究时的细心观察、规范操作、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及组员间的分工协作;汇报时以事实为依据阐述发现与结论,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探究活动结束后实验器材的清理……这些细节与点滴都要通过不断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注重日常教学活动细节,从点滴入手,把良好习惯的养成贯穿始终。只有付出长期努力,耐心引导,才能“习惯成自然”,使学生在学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四、借助合作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一个人,纵使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如果不能较好地融入社会,不善于跟周围的人沟通、协作,他就不会在成功的路上走很远,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这句名言揭示了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科学教学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捕捉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有利时机,有目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品质,为学生将来更好融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电磁铁的磁力”的“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探究实验中,出现了部分小组已完成实验,而有的小组茫无头绪,为没完成实验装置安装而互相抱怨;有的小组为电磁铁无法吸住大头针而着急;有的为分工争执而影响了实验进度。此时,笔者叫停了實验,邀请第一个完成的小组汇报小组实验设计的交流与完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让每个成员分享了自己实验感悟,再让未完成的小组根据该组合作方式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分工合作实验探究,同学们发现实验的效率大大提升。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再次实验的感悟,引导学生认识成功的合作离不开沟通,在合作过程中要倾听他人的建议,注意交流沟通的方式,勇于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取长补短,完善探究方案,才能保障合作成功,在分工时要扬长避短,精诚协作。通过体验合作成功快乐的反思,促使学生明白合作学习中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只有注重合作方式的指导,强调责任意识,进行规则意识教育,正向的激励性评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品质。
五、找准教材切入点,培养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科学教材中蕴含的潜在资源,找准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教学《探索宇宙》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收集我国在探索宇宙的成就,制作学习报或演示文稿,学生在汇报交流中无不被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2003年杨利伟踏上太空之旅、2016年建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天眼、北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全球组网、2019年嫦娥四号着陆地球背面等一系列探究宇宙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震撼,为我国的科技进步而自豪。这一活动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钱学森、钱三强、南仁东等杰出科学为国争光、为科学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事迹,也激励着学生为科学发展、实现伟大强国梦而奋发学习。
六、结语
总之,教师在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厘清德育思路、抓住德育点、找准切入点,树立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合作意识,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德育教育有效地渗入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实现科学教学与德育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关欣.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8(31).
[2]孟雪.试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导师育人途径[J].好家长,2018(24).
(责编 张 欣)